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人们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滨水区景观设计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必不可缺的重要要素之一。通过对上海杨浦滨江W7地块的滨水区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与阐述,探讨滨水区的景观与场地的文化特色、历史相结合,打造具有特点的滨水景观的内容、方法及过程,总结设计难点与亮点,为诸多城市的滨水景观提供相关设计经验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技术路线是各类规划的工作程序和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体现了规划各阶段过程中的工序流程,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和阶段成果。线网规划,尤其是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涉及面广,工作程序繁杂,优良的规划技术路线可以将繁杂的线网规划工作系统化,有利于规划工作效率的提升。文章试以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技术路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行人交通系统的构成与特点,从宏观、微观等多角度论述了行人交通系统的规划目标。重点讨论了行人交通系统的规划内容与原则,指出既要考虑到如何规划布局行人交通系统网络,又应对其构成要素即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等作合理的规划,它们的规划均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同时提出了行人交通规划的技术路线,给出了行人交通规划的流程图,指出了行人参与规划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行人交通规划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目前重庆市道路交通拥堵、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标准,文中把交通规划分为道路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规划和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四个方面,从重庆山地城市交通规划标准适应性的角度对主城区交通规划指标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找出现行交通规划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分析与山地城市现状和发展趋势不相符的指标;结合山地城市交通特性,提出完善重庆交通规划标准的建议,指出交通规划标准的修订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适度递阶控制的物流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祖志  余福茂 《中国公路学报》2003,16(2):120-122,126
借鉴适度递阶控制的思想 ,提出了基于适度递阶控制的系统规划方法。认为物流系统规划由配送中心选址规划、配送网络规划、资源配置规划及投资评价所组成 ,分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反馈和控制机制可以用递阶控制关系来描述。据此 ,提出了物流系统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分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公路网规划层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郭志云 《公路》2005,(5):94-97
结合山东省公路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的编制,对路网规划层次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现有路网规划层次的局限性,从山东省公路发展规划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与目前区域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层次体系。不仅突出管辖主体。反映管理层次上的规划,而且突出同一层次结点间的规划。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运动规划方法的研究,根据规划时空尺度和任务目标,将ICV运动规划细分为路径规划、路线规划、动作规划和轨迹规划4级子任务,回顾了各级子任务中智能网联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ICV中驾驶人行为特性及其对运动规划结果的影响;从技术背景、研究场景、算法流程和应用理论4个方面,提出ICV运动规划方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由于ICV主要依赖车辆网联信息规划运动路径,而路网中同时存在不同网联等级的ICV,这将增加路径规划问题的求解难度;现有ICV路线规划模型较少考虑周边多车运动状态以及路段车道设置情况,将现有算法与微观交通流模型相结合有助于解决此问题;ICV中人机协同及任务切换领域已出现诸多研究热点,如城市道路上换道与转弯动作规划、ICV引导非网联车辆行驶等问题;借鉴驾驶人行为模式规划ICV运动轨迹已成为研究共识,但是车-车、车-路网联信息在此领域的应用仍然有限;采用反馈-迭代的方法进行ICV运动路线和动作协同规划、运动规划和轨迹跟踪控制有助于获得全局最优的运动规划结果和车辆控制策略;根据具体规划任务特点选择构建ICV运动规划模型的基础理论,有助于发挥各类理论的优势,提升规划算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近年来得到大力的推广,尤其对一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古城来说,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借助贵州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探索出保护规划中的保护框架的一些要素和内容,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完善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安康市雨水防涝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范围、期限及目标。具体内容包括雨水规划、排涝规划,并对规划的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同类山区雨水防涝规划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兰  刘杰 《公路》2021,(3):187-192
交通与旅游融合产业尚处在导入期,为科学合理开展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目标研究,充分发挥规划对区域及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开展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研究。首先识别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面临的问题,其次明确了规划目标的选取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由总目标、分目标以及规划指标构成的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目标体系,阐述了各目标的内涵,并在规划指标下提出了多项具体可测算的衡量指标,可根据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研究灵活选择不同的衡量指标综合表征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徐汇区某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为例,围绕工程及项目特点,展开分析了该类型生产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分区特征,并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总体布局,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全面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源县老滑坡位于汉源新县城规划区中部,受瀑布沟水库水位影响,目前滑坡前缘变形强烈,老滑坡的稳定性严重制约着新县城边坡的稳定性和规划建设。结合滑坡现状变形迹象,对老滑坡失稳模式进行分析。考虑多种工况下库水位升降的影响,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及塌岸范围。结果表明:在暴雨和库水位下降的情况时,滑坡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将失稳复活。进而对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了分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为新县城建设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滨水景观规划建设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当前现有河道景观受到人为破坏,造成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及客观环境每况愈下这一问题,从生态学理论角度出发,本着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理念,提出了对滨水景观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的新思路,并通过对金山市设计河网的水景观建设规划,使这一理论得以完善,对新形势下走人水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议贵阳市河道综合整治与防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通过对城区河道的综合整治,改善了南明河水质,使得南明河呈现出“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城市自然及人文景观,同时在整治过程中依据城市防洪规划要求,在设计、施工中严格执行与实施,提高了贵阳市的城市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该文简要介绍湛江市规划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库结构设计问题,包括数据库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数据处理与集成建库、数据库的管理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防洪工程规划与建设,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主要表现在防洪堤的建设要人性化;城市滨水空间应创造有水特色的景观环境和适宜活动的空间;通过开辟公园水面解决城市排涝;发挥多种防洪设施共同作用,减少防洪堤工程规模;充分利用自然林木植被的滞洪作用,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实现防洪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经常沿水库修筑,水库的蓄水与放水能引起水位的循环升降变化.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有较大影响.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的渗流计算和边坡稳定的强度折减法计算功能,以一个实际库岸边坡为算例,分析了水位升降变化及下降速率、土体渗透系数、是否考虑超孔隙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土体设置为排水条件时,不管水位...  相似文献   

18.
浅谈滨水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往往最能够集中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文明的程度。所以,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必须综合分析道路的交通、景观功能,并从道路平、纵、横三个方面,以及按照道路的空间、组合和艺术美的要求来规划设计,力图将城市滨水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成为最能体现出城市形象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张掖古有“半城芦苇半城塔,一湖芦花赛江南”的美誉,外部护城河环绕,城内大小池塘串联,足可见其丰富的水系造就了良好的城市水生态及湿地景观。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内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城东南地区,现状水系多被城市建设阻断,水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现通过对现状分析及张掖总规的研究,提出利用农灌渠农业退水作为水源,沿三环路建设环城水系的规划思路,并通过“生态融水、设坝驻水、拓挖汇水、科学绿水、河渠贯通“五大策略,最终实现”水润张掖、文化古城”的规划愿景。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水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缺水型地区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下,已表现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近年来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为解决缺水型地区水系统问题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寿光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实证分析了缺水型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模式。通过该规划,形成了以水资源利用为特色的海绵建设指标体系,确立了分区分层落位的径流控制系统以加强海绵指标的管控落实,通过河道连通、拓宽疏浚、明渠恢复等工程,恢复城区河流水生态功能的同时加强排水防涝系统的保障,并形成以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为主的城区低影响绿地系统,提出针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海绵建设系统策略,为我国缺水型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