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指出了在桥梁CAD中采用数据库技术的必要性,叙述了以核心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的桥梁CAD系统的组成和体系结构,以ACCESS作为核心数据库支撑系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桥梁结构分析CAD系统-“BridgeMaster”,介绍了上述理论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从桥梁CAD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互通立交曲线梁桥CAD系统,该软件重点解决立交连续曲线箱梁设计中最常见的主线在匝道分、合流点的变宽异形段"卜"形和匝道内弯梁段"几"形两种异形结构的设计和绘图问题。笔者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主要模块的功能及关键技术,进一步论证了使用数据库和AutoCAD分别作为数据的管理方式与图形支撑平台来开发桥梁绘图系统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工程数据库是工程设计系统的核心,传统的工程数据库设计方法很难直接引入CSCW环境下工程数据库的设计中。章采用软件的方法对商品化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进行了改造,设计了CSCW环境下工程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并对工程数据库的系统代理层进行了讨论,设计了系统代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现代钢管桁架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于轻型化的考虑,桥梁结构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圆钢管(CHS)结构。该文介绍了3座钢管桁架桥的设计,并简要介绍了CHS焊接节点的疲劳设计方法。在钢管桁架桥的设计中,焊接管节点的疲劳设计是控制设计,现行的欧洲钢管节点疲劳设计规范已不适用于桥梁中典型的管节点。为了研究桥梁结构中节点的疲劳性能以及疲劳设计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对焊接CHS的K形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结合湖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研制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简称BBCAD系统),介绍桥梁结构CAD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成图方法和绘图功能。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设计技术是从计算机辅助绘图(Computer Adied Drawing)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died Design)的核心技术,是当今CAD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技术在桥梁CAD中的应用在我国属于开创性的技术实践,其"面向设计、面向桥梁、面向工程"的先进思想将改变桥梁设计的工作模式,大幅度提升桥梁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结合桥梁大师2006软件系统的开发,分析了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核心内涵和关键技术,并着重介绍了数字化设计技术在桥梁CAD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于群力  王磊 《公路》2008,(3):88-91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将大量复杂而繁琐的设计计算、图表查询等任务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是桥梁CAD系统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之一。过去,这种CAD系统的开发均采用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程序提供的一个面向工程的桥梁设计计算程序,不仅可读性差,更致命的是条件稍做更改,程序便要做相当大的变动,且可扩充性及可维护性差。将20世纪90年代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这类系统之上,是桥梁CAD系统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适应这一发展要求,进行桥梁CAD系统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茆玉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161-167,33,34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是不支持群体间的协同工作,这一缺陷致不能反映桥梁安全受控的本质,障碍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该文介绍了在网络环境下,桥梁协同预警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桥梁预警系统从支持群体的协同工作为目标,首先采用群体内应用C/S结构,群体间应用B/S结构的分布式设计方法建立了网络环境下桥梁与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组成预警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主要功能,通过对预警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认为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是接口设计。最后以损伤识别后一个连续梁桥在设计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评估为例,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道路桥梁建设数量的增多,公路桥梁CAD系统的发展也随之加快,但目前中国国内尚未有一个CAD系统能真正完全解决互通式立交构造物及其大量异型结构物的设计。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公路桥梁CAD系统存在缺陷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所研究项目,探讨了互通式立交桥梁CAD系统的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钢桁架桥型,对桥梁设计中的基本工作内容进行探索。基于CATIA软件的三维参数化拼装式建模,进行二次开发后与CAD出图及有限元力学分析软件对接,打通桥梁设计中的模型与计算、CAD出图的数据互通。钢桁架桥梁的杆系受力结构形式明确,符合本次数据交互探索的研究。本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4m主跨栓接单跨简支钢桁架桥。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工程设计工具及设计思想的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化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当今CAD系统的核心技术.目前,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的设计理念,正在引发工程建设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相比制造业及建筑业而言,公路行业的CAD技术应用和软件产品的开发一直稍显落后.文中将结合"桥梁大师"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特征,介绍"BrIM(桥梁信息模型)"理念在桥梁设计软件开发及其应用过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介绍了丹麦公路与桥梁的CAD,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计算机运用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公路桥架设计中进一步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雍 《交通科技》2014,(1):55-56,116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一种用于桥梁检查的轮胎式爬拱检查车走行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该走形系统各个组成机构采用铰接形式连接在一起并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多联杆机构,且在设计中采用机构自由度计算及CAD绘图放样相结合的方式,使走行机构的外形尺寸达到最佳状态。绘制了走行机构在桥梁各个位置的走形示意图,直观地显示了走形机构在各种位置下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桥梁结构作为震后抢险救灾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工程,其抗震设计及构造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桥梁抗震设计现状,阐述了常见桥梁震害的表现形式和其成因,以及现阶段桥梁抗震设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桥梁抗震动力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桥梁抗震设计要点。结果表明: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桥位所处场地及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合理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减隔震装置的应用可以耗散大量地震波带来的能量,对桥梁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监测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竖向地震动分量被发现,高烈度区和震中区更加显著,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成果可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部快速路是长春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主干路,在长春是骨架路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介绍了东部快速路的桥梁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标准,沿线主要节点及桥梁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5,(5)
针对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传感器类型众多、位置分散、信号信噪比小等特点,研究了基于精确同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的设计方法。在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各个无线采集节点的数据采集相对独立,各无线节点需以统一的时钟周期和起始时刻进行同步采集,才能得到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信息的检测数据。针对所开发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具体应用对象,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延迟测量时间同步机制。经过理论验证和工程实践,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能够满足结构健康监测对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快速路设计中,城市立交节点根据交通功能需求经常设置多个定向匝道桥。因受到主线桥梁和地面辅助道路设计的限制,以及城市地下管线的影响,匝道桥结构设计中桥梁上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必须采用外伸大跨度悬臂的中横梁构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类型。针对实际工程中这种特殊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点对典型工况进行了整体结构和局部数值分析,对整联桥梁进行了动力性能分析,较完整地得出了此类结构的力学状态,对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对同类结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蒲丹快速路(S401线蒲江绕城段)新建工程属于比较典型的山区公路工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地面高差大、山高沟深,变化频繁。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的设计概况及桥梁设计要点。重点论述了本项目中装配式桥梁结构的应用、控制性节点工程的优化设计、京昆高速(成雅段)渡线工程设计、上跨蒲江河段桥梁结构设计、桥梁结构抗震措施的设计及桥台陡坡段边坡的防护设计。本工程的桥梁设计经验可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公路建设、建筑等行业,CAD软件的开发及使用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自己开发的CAD系统软件应用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自从GQJS和QLJC在公路桥梁建设系统推广应用以来,给桥梁设计师和工程人员带来很大方便。公路桥梁结构设计系统G  相似文献   

20.
九沙大道桥一端为中承式结构形式,一端为下承式结构形式,桥梁为中承式与下承式组合的单跨拱桥结构。结构体系及吊杆力直接决定了构件受力状态,局部关键节点构造复杂。对非对称无推力拱桥结构体系及合理吊杆力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非对称无推力拱桥关键局部节点构造。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