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轨道交通特有的粘着现象,介绍粘着特性和影响粘着特性的因素,描述粘着利用控制的功能,讨论粘着利用控制的关键技术,分析当前典型粘着利用控制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粘着利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机车粘着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在介绍机车粘着特性的基础上,指出了粘着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并针对粘着控制中粘着峰值搜寻这一关键问题,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现有粘着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HX<,D>1C型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机车的粘着利用控制系统,对该型机车现场运行的粘着利用控制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表明了HX<,D>IC型机车粘着利用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地利用轮轨粘着,具有全天候粘着利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SDA1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对粘着利用控制要求高的要求,提出基于雷达测速的粘着利用控制方案,并介绍了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试验和现场运用数据表明,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轮轨粘着,切实提高粘着利用效率,使SDA1型机车最大粘着系数达到0.46,完全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车辆国产化改造的粘着利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州地铁车辆对粘着利用的要求,采用了基于相位法的粘着利用控制方案,并使用粘着利用效率来衡量粘着利用控制在机车空转滑行时的控制效果。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以"神华"号和南非20E电力机车为代表的新一代国产电力机车粘着控制水平。针对电力机车面临的牵引需求,对"神华"号和南非20E电力机车粘着利用控制软件进行了相应优化改进,阐述了加速度微分粘着控制法和粘着力直接控制法的控制策略,提供了相关试验数据和曲线,并与日本东芝19E电力机车的粘着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神华"号和南非20E电力机车粘着控制软件达到较高粘着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国产化北京地铁车辆的粘着控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北京地铁车辆对粘着利用提出的较高要求,提出了通过对粘着特性曲线斜率的判别和控制来实现最佳粘着利用的基于相位法的粘着控制方案,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机车粘着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机车控制实用角度出发,着重介绍当前国内外机车粘着控制技术现状,粘着控制机理,两类主要粘着控制系统的特点,分析有关交直与交直交传动机车的粘着特性,分散与集中控制的利弊,并简要地介绍了国产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粘着控制技术状态及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二维云模型的机车粘着控制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控制器的机车粘着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机车牵引系统的粘着特性,建立了简化的机车牵引系统仿真模型;利用云模型的定性概念与其定量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能力,针对机车粘着控制的强非线性、复杂性,设计了基于云模型的机车粘着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空转的发生,实现了机车优化粘着控制.  相似文献   

10.
轮轨间滚动摩擦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铁道车辆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特征及粘着,阐述了影响粘着的诸因素,以及增加粘着以适应车辆高速运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方少安 《铁道车辆》2011,49(1):30-31,39,49
分析了影响黏着的基本因素和国内外关于黏着系数的规定,介绍了防滑控制的方法,并结合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及试验经验,提出了轮轨间不利黏着状态下的制动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车轮-钢轨高速接触疲劳试验机上开展水、油和树叶等污染下的高速低黏着和增黏试验,通过最高速度200km·h-1的对滚试验,测得不同第三介质条件下的轮轨黏着-蠕滑特性曲线,研究增黏砂粒径和撒砂量对增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撒增黏砂可有效恢复各种污染下的轮轨黏着水平,使200km·h-1下轮轨黏着系数保持在0.18以上,低速下更高;增黏砂粒径在0.4~1.0mm范围内增大或撒砂量在40~100g·min-1范围内增加时,增黏效果均稍稍增强,综合考虑确定试验机的最佳撒砂量为40g·min-1、最佳粒径为0.85~1.0mm;考虑试验机与现场轮轨系统的尺寸差异、运行时复杂气流所致砂粒损失及适当冗余度等因素,建议现场最佳撒砂量为115~175g·min-1、最佳粒径为1.0~2.0mm;喷撒增黏砂会造成车轮接触表面的麻坑损伤,也是造成现场车轮踏面常见麻坑损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地铁车辆计算黏着系数取值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并根据广州地铁二号线车辆的情况举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机车的黏着控制决定黏着利用的优劣,关系到列车的行车安全,是传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黏着的相关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当前电力机车常用的黏着控制方法,最后比较了两种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的黏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地铁车辆动拖比的变化、不同动车比率列车轮轨黏着力的影响、电制动性能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的论证,认为新建地铁应尽量选择66%以上动车比率的建议是有问题的.指出动车比率应根据线路情况和运营要求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世界各国制动系统黏着限制设置及增黏方式,通过对制动系统黏着系数设置的探讨,对我国高速动车组利用黏着系数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介绍几种车辆有效增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铁道轮轨黏着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问盈 《铁道机车车辆》2010,30(5):17-25,33
铁道轮轨黏着限制对铁道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尤其现代高速列车速度已达350—360 km/h,并有向400 km/h甚或以上推进的趋势,所以高速轮轨黏着条件能否支持高速牵引力与制动力就是一个现实课题。时至今日,尚无法用理论方法推算轮轨黏着系数公式格式和数值范围,只能用纯经验方法处理。本文推荐常规列车中不同型式机车(牵引)计算黏着系数的实用公式,并提供3种核算利用黏着系数的方法,基于核算、分析与讨论若干类别的高速列车利用的黏着系数范围与少数既有的高速黏着系数公式之间的位置与关系,最终推荐中国湿轨黏着系数的实用公式(μ_j=0.04+13.7/120+v),作为高速列车(牵引与制动)统一的计算黏着系数公式以及常规列车的(制动)计算黏着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8.
增粘块用于维持踏面表面粗糙度,以获得适当粘着力。从分析增粘块的工作时间入手,利用增粘块产生熔着现象的再现试验,找到了抑制增粘块熔着现象的踏面清扫装置的控制方法,并经现车运行试验,确认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