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耙吸船常规的前期大面积开挖、后期扫浅的施工方法存在后期扫浅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黏性土类。由于黏性土类不易坍塌的土质特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浅点和垄沟一旦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随着浚挖深度增加,高差继续增大,工程后期耙吸船的扫浅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以最新研发的耙吸监测系统提供的精确挖泥功能为依托,开展了有关研究,成功实现了黏性土类航道的免扫浅施工,提高了耙吸船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2.
大型耙吸船在淤泥底质航道扫浅施工时,存在超挖方量多、上线精度低的现象,从而导致扫浅效率低。携带联合刮板式耙平器的整平船因其船型较小,可以有很高的上线精度,加之"削高补洼"的施工特点正好可以利用起耙吸船超挖产生的深槽,从而达到理想、高效的整平效果,最高可达1600m3/d。本文就巴西巴拉那瓜和安东尼娜港五年维护疏浚工程整平船联合耙吸船扫浅施工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连云港30万t级航道、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航道等回淤较小、土质较硬的航道疏浚工程的水深数据分析,发现耙吸船、拖轮耙平器施工区域的水深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利用均方差理论超深取代设计允许超深,可提高耙吸船、耙平器扫浅工期预测精度。同时,综合运用均方差、浅点面积率、平均超深三项指标,可以对耙吸船施工质量、耙平器施工效率进行定量评定,为耙吸船、拖轮耙平器的合理配置提供给依据。  相似文献   

4.
史美祥  张戟 《水运工程》2000,(12):83-86
针对耙吸挖泥船扫浅效率低、浅点不易挖除的问题,采用水下平整器配合耙吸挖泥船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D1.2、D1.3标段进行了扫浅可行性试验和研究。对现场试验情况、经济效益分析和存在问题及建议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CFD计算技术对2 500 m~3和8 000 m~3耙吸式挖泥船两型船的尾部线型进行对比和优化,得出光顺平缓过渡的尾部线型可使耙吸船的总阻力得到下降的结论;同时剖析两型船总阻力下降百分比不同的原因,为浅吃水耙吸挖泥船的尾部线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楠 《船舶工程》2017,39(S1):5-6
利用CFD的计算技术对2500m3和8000m3耙吸式挖泥船两型船的尾部线型进行对比和优化,得出光顺平缓过渡的尾部线型可使耙吸船的总阻力得到下降的结论,同时剖析了两型船总阻力下降百分比不同的原因,为浅吃水耙吸挖泥船的尾部线型设计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刚 《珠江水运》2011,(12):80-82
长江口1 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工程航道工程设计标高以上土层为粉细砂层,工程基建期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小,施工区域长度短,沙包浅点分布零散。大型耙吸疏浚船舶如何在此类扫浅工程中发挥作用,提高施工效率,为此类扫浅工程施工起着借鉴作用。本工程投入一艘5000m~3耙吸疏浚船舶"航浚5002"轮施工,根据试挖情况和泥样采集整理数据,及时更换疏浚机具,调整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震强 《船舶》2003,(1):48-51
水下平整耙是耙吸挖泥船在航道施工中的重要配套装备,它可以有效的解决耙吸船施工中的超深超宽现象,减少废方,提高扫浅效率,确保航道开挖质量,目前国外使用较为普遍,我国尚处于研究试用阶段。本文结合湛江港的开挖,简述了自行研制的一种水下平整耙装船试验情况以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