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辽南海积软土地基承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参数的研究是岩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营口地区软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特点,讨论了地基承载力确定的一般方法及影响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静力触探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的结果,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承载力特征值与其它指标的相关关系,结合传统理论公式进而建立了营口地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某高速公路施工中采用碎石桩和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软基加固,为了检测加固效果,采用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分别对碎石桩和加筋碎石桩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桩体密实情况、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和加筋碎石桩复合基础承载力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软基承载力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路工程特点,对建筑部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宽度修正、相对变形修正和刚柔修正,提出了符合公路地基特点的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从而确定出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路工程特点,对建筑部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宽度修正、相对变形修正和刚柔修正,提出了符合公路地基特点的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从而确定出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承载力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深层搅拌桩作为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技术,已经在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方法上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对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归一化方法,验证了载荷试验Q-s曲线具有良好的双曲线性质,并用双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了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大小同规范法中s/b=0.008时取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工程地基处理的实际,对洪积裙地层中运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加固的效果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分析了该场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性质,对该复杂地层中应用碎石桩加固地基的效果给出了工程评价。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影响软土地基承载力的因素,并以营口地区为例,通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地区静力触探指标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8.
某大型炼化工程项目位于承载力低的软弱地基上,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通过分析建筑场地土层特点和力学性质,选用了强夯法、加密法(振冲或振动挤密碎石桩法)和钢筋混凝土桩基处理方案,并进行相关地基处理检测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本工程地基处理方案能够满足下一步施工阶段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9.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是一种测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常用手段。以兰州地区某高层建筑不同地层岩性的地基为研究对象,针对天然卵石层和强风化砂岩层进行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研究发现:天然卵石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高于强风化砂岩层,由于强风化砂岩层遇水极易崩解,尤其在干湿循环作用下,非常容易发生劣化,因此,在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误差分析中,需要考虑排水对强风化砂岩层的影响;强风化砂岩层在试验中主要发生塑性变形,天然卵石层的性质较好,以弹性变形为主。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强风化砂岩层地基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其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连铁龙动力院景B区部分建筑物地基土加固处理采用强夯置换法,经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均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现对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及施工进行概括性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对基地容许承载力、临界荷载、极限荷载的对比分析,提出利用理论公式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时安全系数的选用方法,在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井筒式地下连续墙基础因为存在土芯、墙体和外部土体的相互作用,其水平承载机理复杂。进行了3组不同尺寸的四室模型墙试验。基于模型墙内力和位移测试结果,研究了其水平承载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尺寸和埋深的井筒式墙基础在不同水平荷载下的弯矩、剪力、转角、土抗力以及摩阻力分布形状相似;随着墙体截面尺寸和深度的增加,弯矩增大,墙体呈现刚体破坏特征;前墙外侧土抗力随荷载线性增加,成为土抗力的主要贡献部分。  相似文献   

13.
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承载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的承载机制,选取试验段典型断面进行元器件布置与长期观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依据等刚度的原则引入综合转动刚度的概念,建立了纵、横向平面分析模型,对非埋式桩板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实测结果表明:结构主筋应力测试值与理论值相差10%~30%,吻合较好,最大值出现在托梁支座断面上侧,为60.60MPa;桩侧土体承受约95%的荷载,且未产生负摩阻力;桩板结构的荷载传递规律与传统路基不同,桩基将荷载传递到更深的持力层,改善了路基软弱土体部分的受力状态;轨道结构完工半年后,承台板顶面最大累计沉降出现在中跨跨中断面,为1.0mm,满足沉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市雾凇立交桥试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承载力试验未达到破坏荷载时,如何判定无特征点的缓变型Q-s曲线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问题,提出采用斜率倒数法、百分率法和港口工程桩基规范法等方法进行解释,并将其推算的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确定该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螺旋板载荷试验是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原位测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螺旋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变形控制标准并确定其值;利用控制标准分析工程算例,同时采用软土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得出载荷试验法能较准确反映地基的实际承受能力;并应用有限元模拟载荷试验P-S图,在应用时结合土体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已在我国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处理黄土软土地基,规范中并无相关的计算参数。采用水泥粉喷桩法对甘肃尹中高速公路沿线黄土软基进行了地基处理,通过载荷试验发现水泥粉喷桩法加固黄土软基效果显著,且浸水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 开展了现场原型试验, 分析了桩身和桩间土的应力在不同荷载与深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与刚性单桩的对比, 总结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相互作用特点; 结合已有文献,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与软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在力学表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湿陷性黄土地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柔性桩的主要作用是挤密桩间土, 消除其湿陷性, 试验场地处理后湿陷系数基本小于0.015;由于柔性桩的挤密作用, 桩间土的承载力得以充分发挥,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得以增强; 软土地区柔性桩的荷载分担率一般大于桩间土, 由于黄土的承载力较高及柔性桩与桩间土的模量比小,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间土的荷载分担率稳定在26%左右, 远大于柔性桩的7%;复合地基中的刚性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随着荷载增加, 刚性桩的荷载传递能力逐渐强化, 荷载分担率逐渐增加, 最终稳定在67%左右; 刚性桩荷载传递能力的增强并不利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纯摩擦桩有效桩长的影响, 以及对端承摩擦桩桩端土体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宁江松花江特大桥是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吉林省松原境内的重要桥梁,由于当地的土质及桥梁的形式,其桩基承载力在设计过程中备受关注.桩穿过不同性质的土层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桩周和桩底土层,形成复杂的桩土共同作用系统.目前,研究荷载传递的方法有弹性理论法、有限元法和传递函数法等.通过有限元法,结合岩土体结构特征,分析宁江松花江特大桥上部荷载传递过程中应力及位移的变化,为桩侧摩阻力的取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