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积累永久性的带状沟辙。特别是在夏季多高温、水侵害、轴重、超载影响下,极易出现车辙、泛油。尤其是高速公路路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车辙、推移病害,这种路面病害会导致平整度下降,并影响高速行车的舒适性,严重的病害甚至会大大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交通量增加,路面荷载随之增大,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严重。车辙是最普遍最主要的现象之一,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使用安全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外因超载、高温和水等因素和内因矿料级配、沥青用量及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对路面车辙的影响,提出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连续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温度场,继而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预估与计算,提出相关的防治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各等级公路也处于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包括等级较高公路存在严重的交通渠化问题,城市主干道,以及部分城市次干道因重载或超载交通的影响,其路面结构出现改变的问题。外加高温天气的影响,沥青路面在持续重荷及高温的作用下,逐渐的出现永久性变形,且在长时间的积累之下产生车辙。该类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且会诱发其他的路面病害,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为此,加强对该类问题的预防和治理较为重要。本文就抗车辙剂对防止沥青路面中出现车辙的具体施工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车辆的超载、重载行为,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高温天气逐年增多,在双重作用下路面结构往往会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导致车辙等病害的发生,不仅使路面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和养护费用增加,而且降低了道路的舒适性。针对传统沥青路面结构中的石灰岩石料、玄武岩石料和SUP-20、SUP-13、SMA-13 3种沥青混合料开展不同的路用性能试验,得出结论:针对不同岩性和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掺加URP(Ultra-High Rutting Resistant Pavement,无车辙超级沥青路面)改性剂均能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同时使其抗水损害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略有改善,可为解决高温和超重载交通影响下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主要是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在自身结构以及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不可恢复的变形.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路面表面车辙.目前随着超载车辆的增多和渠化交通的形成,车辙已经成为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是导致沥青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合理确定抗车辙剂的含量,试验研究不同含量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得到使用抗车辙剂的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等具体性能等技术指标的提高比例,从经济效益和性价比角度合理确定抗车辙剂最佳含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车辆超载的情况,分析超载对沥青砼路面的车辙和寿命的影响,并评价了超载对路面维护费用带来的巨大损失,认为超载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沥青路面抗车辙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辙危害交通安全,是沥青路面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路面破损形式之一。多年来国内外道路技术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路面结构、路面材料、混合料组成设计、车辙控制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超载、交通量激增等原因,车辙目前仍是世界性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超载对沥青砼路面破坏机理及经济损失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B06):58-59,82
针对当前车辆超载的情况,分析超载对沥青砼路面的车辙和寿命的影响,并评价了超载对路面维护费用带来的巨大损失,认为超载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设计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层状体系基础上的方法,根据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对所结构层材料所发生的疲劳破坏原理进行验算后;通过使用年限决定路面结构层的总厚度,同时具备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亦称为耐久性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稳定性系指在夏季高温(通常路标温度60°C)行车条件下,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辙、推移波浪、拥包等病害的性能。车辙是路面行车道轮迹带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形成的永久下陷变形积累的结果,除了影响行车舒适外;还对交通安全有直接影响,车辙内的积水产生高速行车水漂或低温结冰,在恶劣的条件下制动距离无法保障,是路面质量的严重病害及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1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我国季冻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普遍使用90#重交通沥青,然而部分路段严重的车辙早期病害表明在交通量较大的条件下使用90#沥青混合料难以满足公路高温性能要求,对车辙病害严重路段的调查及现场取芯试验显示,高速公路车辙病害多产生于路面中、下面层,对此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在车辆重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剪应力最大区域通常位  相似文献   

11.
陡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分析纵坡段沥青路面车辙,进行了室内蠕变试验,按"四单元五参数"模型确定了相关参数。进行了现场温度场检测,用有限元工具模拟了沥青路面温度场,按方形均布的垂直和水平荷载,分析计算了典型结构、荷载与行车速度情况下的路面单日车辙量。比较不同速度、超载水平、纵坡坡度的计算结果发现,影响纵坡段车辙的最主要因素是车速降低导致的荷载作用时间增加,其次是超载因素,最后是水平荷载分量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纵坡段沥青路面材料的抗车辙能力,及采取合理的坡度与坡长组合的措施,保证纵坡段载重车辆的总体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2.
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的热反射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路面热反射涂层涂布于沥青路面表面,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5~10℃,将该涂料使用在排水性大孔隙路面中降温效果更好;同时对该涂料进行了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热反射涂层铺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随着涂层用量的增加,涂层的抗滑性降低,在密级配试件中使用该涂层时必须添加防滑粒料。由于涂层的高反射率可降低路面温度,因此该涂层对路面车辙病害的预防及缓解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标准车辙试验和全厚式车辙试验,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沥青与基质沥青比较,对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有更大的改善,而且不同橡胶粉掺量也会影响到橡胶沥青的性能。通过全厚式车辙试验,将路面结构与温度梯度等因素考虑进来,使得车辙试验更符合实际路面情况,其试验结果表明各结构层对路面的影响区别较大,双层同时掺入橡胶沥青也比只改善路面高温稳定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车辙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质量并威胁着交通安全。通过对同一批次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荷载、温度以及湿度等对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表明:随着荷载、温度、湿度的增加,动稳定度均逐渐减小,但不同因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在荷载增加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均对动稳定度有显著影响,而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分别呈现先弱后强和先强后弱的趋势。温度、湿度、荷载等主要外部因素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有明显影响,是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沥青路面的疲劳开裂和车辙两大病害出发,分析了温度对沥青混合料和沥青路面设计的影响,并以沥青混合料疲劳和车辙试验为基础,以陕西省的气候温度状况为例,按照损伤等效原则计算出陕西省典型地区的沥青路面疲劳和车辙有效温度,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路面内部温度场变化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温度以及行车荷载对沥青路面车辙发展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车辙发展速度远大于低温条件下的发展速度;车辙深度与荷载大小呈线性相关:对于同样的荷载增长幅度,较低温度下车辙的增长幅度更大,但高温条件下车辙深度增长绝对值则更大.  相似文献   

17.
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车辙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沥青路面纵坡路段的车辙问题,采用矩形波动荷载加载,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法对重载,慢速及高温条件下路面各结构层竖向位移和竖向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荷载越大、车速越慢、温度越高,沥青路面结构的竖向位移及竖向应力越大.沥青路面纵坡路段车辙越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颗粒性的黏弹性材料。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颗粒性特征决定了无侧限的单轴蠕变试验方法,通常在常温下可以采用较高的应力水平;在高温时却只能采用较低的应力水平,否则试件将会提前破坏。然而,道路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重载往往超过0.8 MPa,路面温度也达到60℃。因此,采用厚车辙板试件(30 cm×30 cm×10 cm)进行单轴蠕变试验(即单轴贯入蠕变试验),利用厚车辙板试件本身为荷载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提供侧向约束,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载重作用下的黏弹特性提供合理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车辙是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防止形成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沥青混合料静态蠕变劲度模量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轮辙试验的动稳定度(以下简称DS)指标反映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行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不能作为计算参数用于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通过研究不同沥青混合料的DS和静态蠕变劲度模量的响应,试图将DS指标与静态蠕变劲度模量建立联系用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选择了AC13和AC25两种级配、60#/70#基质沥青和5%SBS改性沥青两种结合料、花岗岩和石灰岩两种集料,分别进行了车辙试验和静态蠕变试验,其中车辙分别采用5 cm和7 cm厚度试件。结果表明,对同类型级配、结合料、集料和同一车辙厚度的沥青混合料,其DS和静态蠕变劲度模量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高达0.9以上。但综合考虑级配、结合料、集料和结构厚度等因素后,DS与静态蠕变劲度模量的线性相关性并不理想,其相关系数R2只达到0.591 2。因此,试图将DS转换为静态蠕变劲度模量用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