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轶锋  翟高进  郭林 《船舶》2010,21(5):51-54
浮箱载船下水是船舶下水方式之一,浮箱载船下水过程中,浮箱的安全是保证船舶安全下水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浮箱安全的评估显得特别重要。对76000 DWT散货船浮箱载船下水和支墩刚度的计算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下水过程中的浮箱的总纵强度和稳性满足许可要求,此船浮箱载船下水工艺可以指导其他船舶浮箱载船下水。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浮箱载船下水安全,在分析浮箱载船下水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矩阵位移法对浮箱载船下水进行分析.利用VB编制浮箱载船下水程序,实现下水过程中浮箱吃水、弯矩、剪力、支墩反力的快速计算,与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浮箱载船下水程序可以准确有效地计算下水过程中浮箱吃水、弯矩、剪力和支墩反力.  相似文献   

3.
在浮箱载船下水过程中,下水船对浮箱的作用力通过支墩传递,对于某一既定的浮箱,由于所承载的下水船舶自身重量及分布的不确定、支墩布置方案的不确定、下水船与浮箱间的相对位置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支墩力的计算很复杂,支墩力的计算是浮箱载船下水过程一系列计算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整个浮箱载船系统进行分析,采用一维理论计算模型,将下水船...  相似文献   

4.
载船浮箱下水是一个技术复杂且事故因素较多的工艺过程。运用整船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首次采用载船浮箱下水方式的万吨级舰船在深水坞内边墩、尾部支墩拆除后的结构安全性。通过多种工艺方案的对比分析、反复优化和理论验证,提出了船体、支撑系统和浮箱的加强设计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实船,保证了该产品安全、可靠、稳妥的下水。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浮箱载船下水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提出一种简化的弹性基础耦合梁力学模型,有效处理了船体一浮箱双梁间的刚度耦合以及浮箱大变形与流体力问的耦合两种作用,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报下水过程中浮箱总纵弯矩、剪力以及支墩反力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实现浮箱总强度的校核.164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的下水实践证明了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浮箱举船下水的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了利用ANSYS程序对船舶产品下水时的浮箱结构强度进行详细有限元计算的方法.考虑下水船舶刚度对浮箱抗变形的作用,确定墩木反力在浮箱举船下水变形后沿纵向分布情况,提出了计算模型中的墩木反力加载技术.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证明本方法可以对下水浮箱进行完整的结构强度校核,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饶昌波  姚静  樊洪良 《上海造船》2013,(4):59-62,72
根据制造厂当地水文资料及潮位预报,某型船难以在同系列其他船相近状态下进行下水作业,由此研究增加浮箱的下水方案,并进行浮箱结构强度计算和安装工艺研究,为船舶下水工艺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下水工作船是专用于船舶和海上设施下水的特殊船舶。本文针对16 000吨举力下水工作船,从船体结构设计和结构强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船体结构设计的研究对比了驳型和坞型2种不同结构形式对船体结构设计和强度的影响。结构强度的分析运用全船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了装船工况和沉浮工况下的全船结构强度。相关研究结果对今后下水工作船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熠画  陈新权  杨启 《船舶工程》2017,39(10):12-17
铲斗挖泥船作业时利用插入江底的定位钢桩将船舶部分抬出水面,形成一个在风浪流条件下能够安全作业的固定平台,其抬船高度与作业工况、外界载荷等密切相关。为了确定抬船高度,本文首先计算不同环境条件下铲斗挖泥船受到的环境外载荷,接着通过建立铲斗挖泥船力学模型计算四种典型作业工况下桩腿受力,以桩腿受力为零作为上拔临界状态计算铲斗挖泥船在不同作业工况、波高、浪向、作业方向、使用不同容量铲斗时的最小抬船高度,得到不同波高下要求的安全抬船高度,并得出了浪向和作业方向对最小抬船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的抬船高度预报方法为此类船舶的定位桩设计和作业时的抬船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船国际有限公司龙穴厂区水平船台项目的实践,论述大型船舶在水平船台建造并采用组合台车运输至半潜船的移船、下水系统设计。优化船台建造工艺,自创台架结合台车的支承模式,为台车区域分组、自动均载、船舶总段三维对接等提供实施条件,提高了移船、下水作业的安全性。与滑道-滑靴滑移或者模块车滚装下水方式相比,移船、下水方式综合二者优势,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可作为大型船舶或类似自重较大且系列化产品的优选出运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浮式检修闸门内部结构复杂、难以进行浮游稳定性计算、工程算量困难以及图纸复杂等问题,结合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浮式检修闸门设计的应用,探索采用BIM技术进行浮式检修闸门建立模型、稳定性计算分析、结构计算、正向设计生成二维图纸、辅助工程算量、校核审查、施工阶段的应用和运维阶段的应用等。结果表明:采用BIM技术,能够精确计算出浮式检修闸门的浮游稳定性,大幅提高设计人员出图和统计工程量的效率,确保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后勤保障浮式码头耐波性能进行研究。设计浮式码头物理模型和系泊系统模型。采用静水衰减试验,得到浮式码头的横摇和纵摇阻尼。采用规则波(Regular Wave,RW)试验,得到浮式码头的运动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曲线,并与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相互验证有效性。采用不规则波(Irregular Wave,IRW)试验,分析浮式码头的运动性能和四点锚泊性能,并与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模型吻合较好,可为后勤保障浮式码头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对称异型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的难题,首先对任意形状的浮游物体浮心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根据异型沉箱的结构特点,调整沉箱的压载,使浮心在浸水面上的投影与浸水面的形心重合;再通过转轴公式,找到浸水面的形心主惯性矩。此时,就可以将对称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理论推广至非对称异型沉箱。通过一系列分析及现场实操,证明理论计算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为非对称异型沉箱的浮游稳定计算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吊浮出运沉箱的浮游稳定性计算还没有统一规范的问题,通过力矩平衡分析及浮心移动计算,详细分析了吊浮状态沉箱受力情况,对吊浮状态的沉箱浮游稳定性计算进行理论推导。得出在小倾角情况下的等效定倾高度的计算公式,设计了沉箱吊浮计算表,绘制了吊力与吃水深度和定倾高度的关系图。应用图表并结合浮运距离和航道水深限制,给出经济合理的压载和吊力分配方式,可为吊浮沉箱浮运施工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快、更准确地计算船舶自由浮态问题,对原有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根据船舶自由漂浮的平衡条件,将自由浮态计算归结为多目标约束优化问题,并引入一种改进遗传算法对该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例计算表明,使用该方法,迭代次数明显少于基本遗传算法,船舶自由浮态计算时间大幅下降,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对于迅速掌握船舶状态,可靠保障船舶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浮码头中的浮箱横稳性关乎旅游码头运营安全及游客人身安全。JTS 165-7—2014《游艇码头设计规范》发布之前,工程设计中浮箱横稳性计算均采用重力式沉箱浮游稳定性计算原理。在梳理沉箱和浮箱计算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公式推导、工程案例验证的研究方法,证实了浮箱横稳性计算采用重力式沉箱浮游稳定性计算原理是合理可行的。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及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四面体网格的船舶浮态优化计算方法,并以某梯形船为例进行了浮态计算。  相似文献   

18.
扇形箱格之圆形沉箱浮游稳定的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用矩形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的相同原理,把扇形重心轴的惯性矩通过转轴公式的转换,再经数学证明,得到带箱格圆形沉箱浮游稳定计算的通用公式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三维时域势流理论和弹性细长杆理论,研究并提出了深海系泊浮体物面非线性时域耦合动力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时域物面非线性理论方法在瞬态位置直接时域模拟系泊浮体所需水动力,结合有限元方法计算系泊缆索的动力响应,利用异步耦合方法实现浮体和系泊缆索的时域耦合动力求解。既满足系泊浮体时域水动力耦合,又满足系泊浮体和系泊缆索动力耦合。通过对二阶非线性不规则波作用下深海系泊半潜式平台的时域耦合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将不同海况下物面非线性时域耦合静力响应和动力响应与间接时域耦合动力响应的三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系泊缆索动力响应明显,平台瞬态空间位置对垂荡低频运动影响较大,有必要在平台瞬时湿表面采用动力响应方法进行深海系泊浮体时域耦合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建方  李辉辉  徐正强 《船舶》2008,19(2):18-22
基于三维频域线性理论采用近场方法研究波浪中两浮体之间二阶漂移力(矩)的相互干扰,建立了两船相隔一定间距在波浪中运动的二阶漂移力(矩)的数学模型。经过数学换算,浮体的二阶漂移力(矩)可用人射速度势和扰动分布源简单表示。通过对固结的两船在横浪中的二阶横向漂移力及首摇漂移力矩的计算,得出结论与试验结果作比较,两者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