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小伟 《水运管理》2007,29(10):31-32
为准确适用水运法条,严厉打击船舶肇事逃逸行为,保障水上交通秩序,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简称《内安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简称《船员条例》)关于处罚幅度、证书吊销后重新取得年限等规定的比较,以及《内安条例》对船舶肇事逃逸相关处理规定不足之处的分析,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精神,《船员条例》相对于《内安条例》既是特别规定又是新规定,2007年9月1日起,对于船舶肇事逃逸的处理应适用《船员条例》,在此前发生的肇事逃逸行为,如果未经查处,也应适用《船员条例》。  相似文献   

2.
杨玉舜 《中国水运》2009,(10):59-59
案情简介 2007年12月.某重庆籍船舶从湖南岳阳洞庭湖驶入长江干线,因超载违反了《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任何船舶不得超载运输货物或者旅客”,被某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据该条例第八十二条和《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庄严  魏海军 《世界海运》1999,22(3):14-15
《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已经颁布实施。就“处罚规定”的部分条款,从其法律渊源等角度,提出一些意见和修改建议。对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的行政立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40条规定的船长在疫情防控中未尽应急处理义务的法律责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3条赋予地方立法机关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权力,为对未尽应急处理义务的船长进行行政处罚设定提供法律依据。结合地方立法机关的补充设定权对船长未尽应急处理义务进行合法性分析,得出地方立法机关有权对未尽该义务的船长进行行政处罚的结论,可为各地的《海上交通安全条例》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谭睿 《中国海事》2024,(3):56-58
通过对《海上交通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海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处罚对象中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管理人定义与责任的梳理辨析,进一步明确《海上交通安全法》规定中不同情况下的责任人,以期为海事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执行针对船舶安全、防污染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时的对象选择提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小平 《中国水运》2007,5(7):212-214
在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职权的行使中行政处罚是执法人员相对使用较多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具体行政处罚的证据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在行政处罚中违法事实是构成违法行为的要素之一,没有了违法事实违法行为也就不复存在。具体行政处罚中的证据对于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占有重要的部分,行政机关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对违法行为作出何种处罚决定依据的就是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的效力须符合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证据三性的要求"方能被采用  相似文献   

7.
《水上消防》2009,(3):12-1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5月1日施行。根据消防法授权,公安部通过修订《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分别明确了范围、内容、程序和具体要求。《消防法》在法律责任一章,取消了对部分违法行为先责令限期改正再实施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增加了罚款处罚幅度和行政强制措施等新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对消防监督检查程序和内容作了补充和完善。《消防法》对火灾事故调查任务进行了调整,由过去“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调整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依法对火灾事故作出处理、总结火灾教训。”《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目的是提高火灾事故调查水平,维护火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修订后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已经于2009年4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签署第106号、第107号、第108号公安部令,予以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为使广大读者认真学习贯彻三部实施《消防法》的配套规章,我刊从本期开始续登上述三部规定。  相似文献   

8.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后,海事行政处罚幅度大幅提升,海事行政处罚争议亦大幅增多,不确定法律概念与处罚法定原则之间的冲突日渐成为基层海事执法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介绍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定义,以海安法“通航船舶密集的区域”法律概念的理解和适用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协调不确定法律概念与处罚法定原则冲突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攀  董金芳 《中国水运》2010,334(8):47-48
<正>我国《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在规范行政机关的处罚行为、处罚程序、促进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详细规定了行政处罚程序,即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正式听证程序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步骤等,并贯彻了当事人的"被告知的权利"和"防卫权"。我国的内河海事行政执法实践中,根据《行政处罚法》、《海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告     
正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8月11日,交通运输部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作出修改:删去第十条第二款第八项、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二十条。删去第十一条中的"船员服务簿"。将第十二条修改为:"违反《船员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7日,交通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以下简称13号令)。部13号令的出台和生效实施,为进一步规范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内河海事行政管理.促进内河航运安全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13号令学习执行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新的海事行政违法行为”的规定以及实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时有关法律、法规条文具体引用等问题和大家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许艳 《中国海事》2005,(5):12-13
日前,交通部海事局为严肃船舶法定检验工作纪律,规范船舶检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和《船舶检验机构及人员工作过错追究办法》的有关规定.对驻马店市船舶检验所在“亨通888”、“东顺1888”、“东顺0666”、“亨通968”、“亨通999”、“东顺0277”、“宇洋998”等七艘船舶的检验发证过程中出现重大工作过错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违法所得如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简称8号令)自2003年9月1日施行以来,对加大海事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海上交通秩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8号令对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没有明确规定,也无相应解释,导致执法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认定结果和处罚力度不一,不仅给海事部门执法的严谨性和统一性带来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体会,就准确把握海事行政处罚中当事人违法所得认定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规定是一事不再罚原则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体现。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行政管理相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同类处罚。它对行……  相似文献   

15.
李岩 《水运管理》1998,(12):2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处罚规定》(简称7号令)已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水上安全监督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继1990年《交通部20号令》之后一部较完善的行政处罚规定。她对于我国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严谨的行为规范,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吕航 《中国船检》2003,(10):64-66
2003年9月1日起,交通部制定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8号令)正式施行。这对于规范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和监督海上海事行政管理。维护海上交通秩序。防止船舶污染沿海水域具有重大积极意义。近日,国家海事局法规处的陈鹏处长,为本刊介绍了《海上海事行政处罚规定》出台的背景情况,并从专业的角度谈了自己解读该项法规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7.
运输船舶在我国大量存在并参与着民事、经济活动。由于很多船舶在主体上不具备法人资格,我国目前的民事立法对它又无明确规定,有关人士对《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设置的法律责任和交通部海上、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存在不同的认识。为求得对船舶处罚的正确认识,本文对船舶拟非法人组织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事管理机构作出任何一个行政处罚决定,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确凿的证据基础之上。《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因此,海事管理机构在给予当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走私分子通过海上、陆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扰乱了我国的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1998年,国家加大了对走私的打击力度,在海关成立了海上缉私警察,并进一步明确了海关、边防及各有关部门在反走私工作中的地……  相似文献   

20.
许岚 《中国水运》2004,(9):20-21
所谓综合执法就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的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或者部门内部不同门类的行政执法由一支行政执法队伍行使的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