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适应广西经济发展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广西发展港口现代物流,尤其是内河港口物流是至关重要的。阐述了现代物流对港口的关键性作用和广西内河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广西内河流域物流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广西内河港口物流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江苏省交通部门获悉,泰州港和扬州港的总体规划近日分别通过了专家评审。加上此前已公布实施的连云港、南通、镇江等一批港口规划,江苏沿海、沿江各港口的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内河各港的规划编制正在启动中,全省的港口规划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港口法》给江苏港口发展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江苏港口寻求新发展和新思路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于今年6月28日出台,并将于2004年1月1日实施。《港口法》的颁布和实施,将对我国水路运输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改革和发展中的江苏港口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一、《港口法》——江苏港口管理体制变革的指南针 江苏港口众多,包括沿江、沿海和沿运河以及众多内河等等,可以说在全国是港口覆盖面最广的省份之一。在过去发展过程中,江苏港口的管理体制一直比较复杂,而且沿江、沿海和其它的内河等港口的管理模式还不一样,束缚了江苏省港口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战略部署和发展。随着2001年国务院决定对原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进行,即所谓的“港口下放”工作的开展,江苏港口也拉开了管理体制变革的序曲。  相似文献   

4.
上海内河港口的发展及趋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上海内河港口发展模式的变化,分析制约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内河港口向枢纽型港口发展的趋向及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沿江港口是江海联运、江河联运的关键节点,便利的区位优势使江苏沿江港口成为整个长江沿江地区和内河水网地区成品油调入的重要依托。港口成品油吞吐量逐年快速增长,呈现出了旺盛的发展态势,吸引了中石油、深圳光汇石油、联合安能等石化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江苏沿江港口,有意在江苏沿江选址建设专业化成品油码头。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6.
阚家军 《水运管理》2005,27(3):11-12
长江下游江苏港口是支撑江苏省成为港口大省的重要条件和独特因素,长江、长江深水航道及其沿两岸布局的众多海船码头是江苏省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通过对长江下游江苏港口建设发展现状、原因、问题的分析,提出若干建设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内河港口建设与投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三盾 《水运管理》2005,27(2):23-24
结合黄石港口实际,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融资体制和政策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对内河港口建设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内河港口投融资主体缺位的现实状况及其主要原因,探讨对内河港口在完成体制改革之后的新形势下如何实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解决港口建设投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郭凌峰 《珠江水运》2006,(Z1):29-30
通过对珠江口西岸广州内河港口发展现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指出广州珠江口西岸内河港发展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整合内河港口资源、科学发展珠江西部内河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内河港口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吕英鹰 《珠江水运》2007,(12):14-15
最新《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内河规划》)和《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日前由自治区政府批准发布实施,规划谋划了广西内河水运沿海港口发展新蓝图:一些断航多年的河流将恢复通航,内河航道等级提高,内河主要港口将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船舶标准化程度和支持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沿海逐步形成以防城港为主要港口,钦州港、北海港共同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  相似文献   

10.
张传龙 《集装箱化》2013,24(5):14-15
我国江河湖泊流域分布着众多内河港口,由于受航道水深、河道桥梁、潮汐等条件的限制,我国现有内河港口基本都属于中小型港口。近年来我国内河中小型港口得到快速发展,但与沿海港口相比,内河中小型港口依然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11.
正5月8日至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江苏调研京杭运河苏北段水运发展相关工作。何建中要求,江苏要努力发挥内河绿色航运在全国的示范作用,充分发展安全、绿色、经济、便捷、畅通的内河水运体系。一要科学合理确定航道等级,适应区域和腹地经济发展需求;二要进一步减少港口小、散、弱的状况,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枢纽型港口,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港口资  相似文献   

12.
栾鑫  宁翊森 《水运管理》2024,(2):4-6+30
城市内河港口岸线作为稀缺和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内河港口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根据我国目前出台的有关岸线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部分重要港口调研结果,聚焦城市经济和区域港口建设发展,分析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优化的港口岸线管理方法,探讨城市内河港口岸线资源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路径,以期优化港口岸线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内河港口定位,为水路运输服务行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在这30年中,安徽水运建设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安徽省水运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有港口17个、码头泊位1281个,其中5000吨级以上泊位58个,年吞吐能力达到2.14亿吨,位居全国内河第三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4倍;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港已成为一类开放口岸:芜湖、合肥、马鞍山、安庆、蚌埠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刚步入21世纪之际,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国家对港口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下放地方管理,并同时配套改革港口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等有关方面,为港口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港口,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港口建设 港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设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港口建设任务主要靠政府承担,对码头建设实行审批制,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少、由谁建、怎么建等等都要经政府部门审批,这主要是由国家对项目管理的计划体制决定的。同时还可能考虑到港口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翼,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省有内河港口105个,杭州港、嘉兴内河港、湖州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2004年,全省完成内河港口吞吐量2.3亿吨。湖州港、杭州港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3323.9万吨、4863.9万吨,嘉兴港完成712.6万吨。我省沿海岸线绵延曲折,海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内河港口建设 改变港口落后面貌金卫平在整个交通运输中,港口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港口特别是内河港口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期欠帐造成的港口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已是相当突出,从而严重制约了水运事业的发展,成了整个航...  相似文献   

17.
我国港口需求结构变化分析 我国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沿海港口的迅速发展,水运发展要素向沿海倾斜.1985-2000年15年中,全国港口吞吐量年均递增4.9%,其中沿海港口年均递增8.1%,内河港口年均递增2.0%.沿海港口吞吐量1985年只有内河港口的59%,1997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首次超出内河,2000年超出内河港口吞吐量41%.这一发展趋势仍将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8.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1,(6):444-444
<正>据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十二五"甘肃将完成四大枢纽港口建设。到2015年,将建成兰州、临夏、白银、陇南四大枢纽港,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 010 km。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位于五岭之南,东连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邻广西,南临浩瀚的南海,毗邻港澳,是祖国的南大门。全省拥有海岸线3368公里,占我国大陆海岸线的18.7%,位居全国第一。自1956年建成解放后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湛江现代化深水港以来,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深圳、广州、珠海三港为枢纽的珠三角港口群和以湛江、汕头港为主体的东西两翼的港口群。2004年末,全省港口码头长度为175539米(沿海100166米、内河75373米);生产用泊位2843个(沿海1108个、内河1735个),其中万吨级175个(沿海168个、内河7个)。  相似文献   

20.
孙凤山 《集装箱化》2007,18(1):33-35
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则是我国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集装箱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带动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近年来,集装箱年吞吐量跃居世界第1。同时,我国集装箱运输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的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其中,宁波港增长速度高达30.2%:内河长江主要港口之一的芜湖港集装箱运输量以年均33%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集装箱运输迎来黄金时代,集装箱物流服务已成为港口跨越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如何使更多的港口从传统装卸彻底向现代物流转型,并促进港口跨越发展,已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