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特点、危害及其处治方法,结合唐山至曹妃甸高速公路桥头软土地基加固施工实践,着重阐述了结构物两侧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法加固软基以消除桥头跳车隐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谭世霖 《水运工程》2007,(11):115-119
结合浙江某高速公路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原粒料桩地基与填石渣土路堤的试验工程,进行高压旋喷桩处理原粒料桩地基与填石渣土路堤的试验设计研究和试验施工研究,分析高压旋喷桩处理原粒料桩地基与填石渣土路堤的试验结果。工程试验结果表明,高压旋喷桩处治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工程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且该试验数据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高压旋喷桩加固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人工岛工程实例,基于 PLAXIS 3D 有限元软件计算平台,利用可同时考虑剪切硬化和压缩硬化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 Hardening-soil model,对深插式大直径钢圆筒岛壁结构三维数值计算展开研究,分析施工全过程中各控制工况下钢圆筒的变位情况,并与二维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位移相验证,探讨深厚软黏土地基上大圆筒结构的变形与稳定特性。结果表明,三维数值模拟钢圆筒位移和实测位移相近,两者均大于二维平面等效计算位移值;当钢圆筒有足够的直径和埋深时,即使其插入深厚软黏土地基,水平和竖向变位均较大,但是其结构稳定性也较好。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大直径钢圆筒结构在软土地基上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沙5万吨级码头软基加固方法进行探讨,综合分析水下软基在特定条件下采的优良加固方法,提出经高压旋喷桩软基加固后所达到的地基承载力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利用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的单管旋喷注浆法加固泸州滨江公路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以及施工效果与质量综合评价 。  相似文献   

6.
针对软弱海相淤泥土的加固,依托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简称香港三跑工程),开展了高压旋喷桩现场工艺试桩试验,采用先进的意大利多功能高压旋喷钻机,施工自动化程度高,旋喷桩质量佳,工效快.文章着重探究了水泥掺量、养生龄期等因素对现场水泥土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龄期室内水泥土的强度比例关系.为香港地区滨海软土地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阳  肖熠 《水运工程》2023,(5):106-110
针对深厚软土地基及堆载作用的复杂条件,采用装配式钢圆筒护岸结构,开展结构稳定及变形分析。首先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并通过条分法分析护岸整体稳定性,其次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钢圆筒在堆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最后通过离心模型试验验证装配式钢圆筒护岸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深厚软土地基条件下,利用深插式钢圆筒截断堆载作用下的深层滑动面,保障护岸的整体稳定;当堆载作用距离护岸轴线120 m时,钢圆筒顶部位移约10 cm,筒体向海侧倾斜0.09°。通过堆载距离的控制,其作用下钢圆筒变形对重要建筑物结构影响较小,为钢圆筒护岸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世强  周俊青 《水运工程》2021,(10):376-381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愈加严格。港口工程中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传统上采用开挖换填方案,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与传统方案相比,旋喷桩复合地基对原状土扰动程度低、对周边水质影响微弱、施工时占用海域面积少、对周边船舶通航影响较小。但是目前旋喷桩复合地基在新建直立式水工结构特别是防波堤结构中应用较少,且多采用块式满喷基础。介绍旋喷桩复合地基在大连獐子岛直立式防波堤中的应用,分析旋喷桩复合地基的结构特点和承载力,为旋喷桩复合地基在港口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冯创志 《中国水运》2013,(12):366-367
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加固效果明显,可以快速提高地基承载力,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文中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主体工程岛隧工程西人工岛的施工,对水下挤密砂桩打设的施工工艺、参数计算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发挥该技术在外海筑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高压旋喷桩和地下连续墙成槽机理的分析,结合某地下连续墙工程所在地的复杂地层结构特点,提出在施工区的一定范围内先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土体,再开槽浇筑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案,解决了软弱土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的技术难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技术要点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proper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underwater rotating technology used in floating non-traditional manufacture of FPSOs. The underwater rotating technology includes the block division in the FPSO bottom and the underwater rotating angle of the uncompleted bottom. The model contains many practical requirements, such as the size of the semi-submersible barge, the area required for drilling oil and gas, the mass of the unit area in the FPSO bottom, the lifting capacity of the factory and the operation space for workers. The model of the underwater technology in the paper would first minimize the number of the rings in the bottom, second minimize the number of the block in each ring, and finally find the maximum underwater rotating angle. The Sevan Driller FDSO manufactured by COSCO (Nantong) Shipyard Co., Ltd in China is employed as number example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e paper is correct and valid, which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floating non-traditional manufacture.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某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例大面积采用真空-电渗降水-低能量强夯联合的软弱地基加固技术.此工程的成功应用说明,此方法在一定的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比传统的真空预压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检验结果表明,真空-电渗降水-低能量强夯联合软弱地基加固技术在地基处理深度要求不大,工期紧张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加固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同时也为电渗法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蔡森  裴国强  张勇 《水运工程》2015,(1):204-208
减少钢管桩与海水接触的面积是防腐蚀设计的一个思路,采取最普通的材料和简单的工艺是降低成本的途径。介绍越南某项目钢管桩防腐采取混凝土外衬设计,克服水下安装和缝隙填充等施工技术难题,实现最经济的防腐蚀方案。  相似文献   

14.
水下航行体热尾流特性的技术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红外探测水下航行体中全面的热尾流特性,提出一种技术融合的研究方法,即先将水下航行体排出的冷却水形成的热尾流近似为圆形断面的自由湍流热射流,在密度分层环境中,根据射流的积分方程建立热尾流特性的计算模型;再采用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仿真;最后利用含少量黑墨水的尾流流迹摄影、数字温度传感器多点测温和红外成像等技术进行融合实验研究。研究得到了热尾流浮升轨迹的发展、高度的增长、宽度的扩展、时间的增长、温度的分布和水面红外图像的变化等规律。仿真与实验结果的相符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所得结果有助于红外探测水下航行体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成禹  薛春刚 《水运工程》2004,(11):109-110
新二管法高压旋喷应用在某新建船坞工程中,成功地对淤泥质软土进行了防渗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国华南地区处于海水环境的某码头工程钢管桩的维护,分析钢管桩的腐蚀特点,对比选择防腐蚀措施,最终在钢管桩腐蚀最严重的浪溅区及水位变动区选用了包覆防护系统设计并进行工程实践论证。有效解决了该区域传统措施防护年限不足的难题,取得优异的防护效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确定和提高高桩码头钢管桩的承载力是工程界一直致力于研究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高桩码头钢管桩基的施工工程实例,分析了钢管桩的受力机理,介绍了在同等条件下提高钢管桩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是航道整治工程难度大、水沙条件变化复杂的河段。目前,该河段典型的航道整治措施为软体排加抛石与钢丝网护坡相结合的稳滩固岸结构,而施工中水下抛石形态的监控难度较大,缺少简便、直观、实用的软件与地形测量仪器相结合。本研究基于多波束河床地形扫描技术和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一种水下抛石着床形态实时监控系统,对抛石前后的水下地形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反馈抛石施工区域漏抛少抛超过安全允许范围的情况并预警。研究成果将对水下抛石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南通洋口港区人工岛围堤工程为例,介绍水下大型软体排的组成结构、材料选取和设计方法的要点,并重点探讨如何改进在复杂工况条件下铺设水下大型软体排的施工工艺和船机配备.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软体排铺设工艺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0.
曹妃甸30万吨级原油码头桩基采用直径1.8 m钢管桩,桩长64.5~77 m,桩重81.37~94.51 t,桩重为目前国内之最.文章论述了打桩锤、打桩船的选择和打桩锤、打桩船的技术性能;钢管桩节点的布置及受力计算;以及沉桩施工步骤.经优化的沉桩工艺,使超长、超重钢管桩顺利施打完毕,施工质量达到优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