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表层土壤作为客土基材在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客土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表层土壤作为主要客土基材进行边坡客土喷播绿化,可显著促进边坡植被向着乡土化植物群落演替,并使边坡植被逐渐与周边自然边坡植被群落趋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温度及水分等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了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带现象。本论文在2008年6月~2009年8月份,在赛罕乌拉阴坡和阳坡两个坡向从山麓到山顶(海拔1 050m~1 951m),每隔100m的植物群落特征变化进行实地调查,并统计分析赛罕乌拉阳坡和阴坡每隔100m海拔带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群落变化划分了植被类型,揭示了赛罕乌拉植被的阳坡和阴坡垂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赛罕乌拉阳坡有沟谷杂木林、草原、山杏灌丛、蒙古栎林、亚高山草甸等5个植被类型,在赛罕乌拉阴坡有沟谷杂木林,虎榛子杜鹃灌丛,山杨、白桦林,白桦林,云杉林,落叶松林,岳桦林,亚高山草甸等8个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靖安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防护施工中,采取人工恢复植被的方法,通过试验,已取得初步经验和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邢台市西部山区公路全长300多公里,其中挖方边坡将近90公里。挖方边坡的植被恢复是该地区公路路域植被恢复和景观美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它的植被恢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照搬以往的施工经验,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的生态、工程和美学原理,选择适宜的植被恢复工艺。  相似文献   

5.
周景阳 《湖南交通科技》2010,36(1):62-64,69
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速公路植被恢复应遵循的生态学观念,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对策及特殊地质条件边坡植被恢复技术与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侵蚀规律,提高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采用野外冲刷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公路边坡在裸坡、三维网植草、人工铺草皮等不同植被防护措施下的产流产沙特征,分析了不同措施下的防护效率与拦沙机理。试验结果表明:3、8L·min-1冲刷流量下的平均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225.50、163.27s,初始产流时间与流量和植被盖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8L·min-1冲刷流量下的产流稳定时间较3L·min-1提前了约2min;植被措施的拦沙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粗颗粒泥沙的拦蓄上,边坡产流量和产沙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植被措施拦截径流效率和拦截泥沙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5.7%、53.5%;综合防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74%盖度三维网植草、37%盖度三维网植草、中部铺草皮、上部铺草皮、裸坡,建议采用以草皮为骨架配以三维网植草的边坡植被综合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针对公路路堑边坡植被恢复难,后期养护难,养护成本高等问题和不足,以山西省大呼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植被恢复新技术——秸秆育苗钵一体化绿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并进行了边坡临界坡率和临界坡长、植物选择、基质配制等试验工作,研究成果可为自然条件相同或相近地区公路建设中的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典型草原公路工程开展调查观测,选择边坡土壤含水量、土壤流失量和植被覆盖度为指标,探讨不同路基填筑高度对边坡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土壤含水量状况和植物固土功能的最优性,草原公路路基设计高度取值建议在1.0~2.5m之间。采用一定防护措施的低路基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草原公路边坡土壤流失,保存水分,提高植被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取土场植被恢复技术,首先概述了取土场选址以及恢复管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分别在公路工程取土场植被恢复施工准备以及取土场恢复作业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以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取土场植被恢复项目实施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类型及其运行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湿地床体设计、植物群落的构建、基质的选择和铺设、自动增氧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并给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的发展,首先,采用现场调查和GIS数据叠加分析法,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等指标,指出影响不同区域边坡植被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气候因素和地质地貌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和技术应用等方面;不同区域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防护技术相似,但防护现状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明确未来应重点关注不同防护技术的适用性、植被选择和配置以及可持续植被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槽试验,探讨了不同滩地植被密度、植被高度对复式河槽流速分布的影响。试验时,借助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观测不同垂线、不同测点的瞬时流速,选竹签模拟乔木。试验结果表明,在滩地无植被情况下,流速分布满足对数分布;滩地种树后,主槽流速明显增大,滩地流速减小,流速呈S型分布,不同植物密度,S型的分布是不同的。这种S型分布将水流划分为3个区的复杂行为,S型分布的形状与水深、垂线位置和植物特性(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有关。植被密度对流速分布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ehabilitation robot,an active safety pro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scene.The oxy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formation and RGB-D information are combined in this method,which aims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the invasion target,the patient's brain function movement state,and the joint angle in the rehabilitation scene.The main focus is to study the fusion method of the oxy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formation and RGB-D informat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scene.Frequency analysis of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coefficient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basic motion states.The human skeleton recogni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realize the angle monitoring of the upper limb joint combined with the depth information.Compared with speed and separation monitoring,the protection method of multi-information fusion is saf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for stroke patients.By building the active safety protection platform of the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 different safety states is tested,and the safet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n the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scene is verified.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手臂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要,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康复机械手.介绍了它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三种控制方式及根据D-H方法得出的康复机械手位姿的齐次变换矩阵.该康复机械手既可单独实现小臂、手掌的曲张运动又可实现小臂、手掌的联动;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该康复机械手的基本功能,可为手臂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手臂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需要,设计了一种复合式康复机械手.介绍了它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三种控制方式及根据D—H方法得出的康复机械手位姿的齐次变换矩阵.该康复机械手既可单独实现小臂、手掌的曲张运动又可实现小臂、手掌的联动;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该康复机械手的基本功能,可为手臂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6.
介绍建筑种植屋面的构造特点及不同季节下种植屋面与大气环境的温度关系,阐述植被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能够保温且保持水分的特性,植被混凝土的厚度、养生时间、喷射施工方法、力学强度等技术指标要求,为以后植被混凝土在建筑绿化上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特征遥感图像在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由LandsatETM +遥感图像组成的特征图像在江滩钉螺孳生地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以LandsatETM +图像组成的 3种特征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 ,并通过现场勘察和计算类别间分离度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以ETM的第 2、3、4波段组成的ETM2 34伪彩色复合图像的分类识别效果比较好 ,能有效地将江滩芦苇、梭叶草和杂草滩等识别出来 ,有助于江滩钉螺孳生地的监测。结论 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能有效识别江滩地表植被的分布而用于钉螺孳生地的监测 ,但应根据研究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特征图像。  相似文献   

18.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s are effective tools for patients to recover from disability. However, we still do not have a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which could provide combined movement with arms and legs. Rehabilitation with combined movement of arms and legs is completely a new method. In order to check the effect of this new rehabilitation method and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more efficient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we design a new rehabilitation robot. This robot lets patients practice when they lie down and stand up.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design of this instrument clearly. Using Unigraphics NX software to build 3D model, we have a complete design of this rehabilitation robot.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环境选线"的理念,要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仅从地形、地质角度出发进行选线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气候、植物对公路选线的影响.文中通过对分布于云南不同气候、植物环境条件下的公路建设的调查研究,从地质灾害层次分析了气候、植物等环境因子与公路建设的相互影响,得出气候、植被及地质是公路建设与环境和谐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基于气候、植被及工程地质的公路"环境选线"的思路,并以云南省昭通—待补公路的建设为例,阐述了生态环境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