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南京地铁3号线TA08标浮大区间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施工遇到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土压平衡盾构到达钢套筒辅助工艺解决了施工难题。该技术不仅有效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确保出洞安全,而且,钢套筒盾构接收方法的成功使用,提高了盾构到达接收洞门的密封质量及管片的拼装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既有模型和改进模型,对粉质黏土、粉土、砂土及与砂卵石共4种地层进行端头加固统计计算,讨论纵向加固范围与盾构直径之间的关系,验证端头加固的尺寸效应,给出大小盾构分界的建议:在盾构始发与到达端头加固研究中,直径小于10 m和大于10 m的盾构隧道端头土体纵向加固范围与直径的关系曲线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10 m直径可以作为大小盾构的有效分界线。对于直径大于10 m的盾构隧道,使用改进模型进行端头加固计算,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结论更可靠。以北京地铁14号线大盾构始发与到达工程为背景,从强度、稳定性及渗透性3个方面分析大盾构端头加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施工技术的角度,以武汉三阳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隧道进洞的工程风险,介绍了常规进洞施工的施工流程,以及进洞施工前地基加固、降水井布置、进洞接收基座制作和贯通测量等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在加固区和接收工作井内两阶段常规进洞接收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实践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确保盾构顺利进洞。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1工程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盾构隧道采用大直径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机进行施工,盾构机直径φ12m,盾构机总长约为57m。隧道采用9块管片(6A+2B+K)错缝拼装,管片外径φ11.6m,隧道内径φ10.6m,管片厚0.5m,环宽1.8m。2小半径曲线接收技术2.1盾构姿态控制盾构按照设计轴线掘进,要不断纠偏。若要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5.
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位于北京城市核心区,频繁穿越地铁、城市主干道和重要市政管线,周边建(构)筑物密集。存在周边环境复杂、环保要求严格、盾构始发接收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紧张、防灾救援难度大等工程难题,设计及施工采用大直径盾构隧道、机械化全预制拼装、泥浆高效环保处理、大直径盾构变形控制及安全保障等技术,实现了盾构隧道施工可视化动态预测、动态监控与动态管理、盾构隧道结构机械化预制拼装,泥浆处理采用绿色快速絮凝压滤,形成了一套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1隧道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为单洞双线隧道,圆形隧道采用通用管片,盾构隧道长2146m。始发段位于缓和曲线上(始发推进约12m后进入直线段),以22.7‰下坡坡度始发,以最小转弯半径600m的曲线接收,隧道最大埋深约43m,平均约20m。采用开挖直径为11.97m的盾构机,设2个  相似文献   

7.
1工程概况1.1盾构隧道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为单洞双线隧道,盾构段隧道长2129m,采用1台盾构机、设2个盾构工作井的从东往西掘进方案。盾构段隧道共有3处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600、2500、700m;盾构段隧道覆土厚度8.92~27.89m,隧道隧底埋深20.52~39.49m。盾构隧道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3.372‰,竖曲线半径10000m。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大直径盾构接收端地处富水砂性土层中,工程地质条件差,地层水头压力高,盾构上覆土层浅,选择合理的接收方式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盾构接收方式作了系统研究,比较分析了各接收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适宜的地质条件。结合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接收端的具体地质条件,通过方案比选给出了建议的盾构接收方式。实践证明其效果良好,确保了过江大盾构的安全顺利接收。  相似文献   

9.
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复杂地层盾构接收最容易发生工程事故。以长沙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盾构接收施工为例,通过对复杂地层注浆缺陷进行分析和补救措施研究,提出取消端头地层加固,在预埋洞门环时设置三道橡胶止水环,采用自主研发的内翻式止水帘布实现了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10.
超大型泥水盾构水中接收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大型泥水盾构,由于其掌子面的保压特性,在破洞门时必然造成内外压力失衡,易造成盾构与洞门圈间隙涌泥涌砂及地表沉降事故.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采用水中接收技术,确保了洞内外压力平衡;另外在盾构接收地段,采用了三轴搅拌加固、冷冻加固、强降水三重措施,确保盾构接收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