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内沿海、沿江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外贸政策的调整,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为发展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内有关航运单位把握时机,在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中采用国际标准箱,开辟全集装箱班轮航线.经过数年的发展,形成了北起大连,南至海口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大通道和以上海为中心沟通沿海和长江的"T"型运输网络,构成了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新风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长江内河集装箱运输取得较快发展,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迅猛上升,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当前,在新的经贸形势和国家战略环境下,长江内河集装箱运输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其运输优势必将得到进一步显现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的运输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目前,长江干线货运量已达20亿t,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但相比于海运集装箱发展,其集装箱化率明显较低,量也不具可比性。实际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于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并提出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和建议:优化物流服务和通道物流体系;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抓住技术创新机遇;强化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入世后我国海运服务及港口建设方面的开放政策的介绍,就长江集装箱运输和港口发展的现状,分析入世后长江集装箱运输和港口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沿江集装箱港口发展的三个层次及定位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婕 《集装箱化》2009,20(5):10-11
0引言 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极快。近年来,我国内贸集装箱运量持续增长,在内河运输方面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长江干线为主轴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相对于铁路运输而言,水路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在于长距离运价,而公路运输的发展则起到完善水路集装箱运输物流网络的作用。随着国内贸易的稳健发展、国内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内贸货物集装箱化的推进,长江干线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6.
长江涛声依旧,然其集装箱运输发展却已日新月异。如今,沿江耸立了数十个集装箱港口。长江沿江经济发展带动了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有力地支撑了长江沿江经济和产业的繁荣。这种联动发展又使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后劲倍增。一、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1.长江沿线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位于"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航运优势明显。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是加强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总结航运中心应具备的5个基本要素,把航运中心分为3种发展模式和2大类,给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重庆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指出重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难得的政策机遇,通过逐步完善航运服务体系、稳定货源、加强合作、发展综合运输等措施,推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宗文 《集装箱化》2023,(11):11-14
为了推动公路集装箱运输实现降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平台经济的主要特点,从服务类型、运营策略和竞争优势等方面探讨平台经济模式在公路集装箱运输领域的应用,展望公路集装箱运输平台经济模式发展前景,并提出促进公路集装箱运输平台经济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管、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  相似文献   

9.
集装箱运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上海作为我国国际化大都市,其内河具备发展集装箱运输的先天条件,因此应高度重视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充分发挥内河集装箱运输的优势,结合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必要性,阐述了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水运行业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和蔓延,对我国交通水运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沿海及长江等内河港口的生产经营受到冲击,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航线被迫取消和重构,国内造船业按时交船成为燃眉之急……应急状态下,交通水运行业沉着应对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抢抓机遇推进了行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南京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分析了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对南京港“十一五”期间集装箱运输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秦萍 《中国船检》2010,(8):24-26
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的发展方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铁路集装箱货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比重高达20%~30%,而我国还不到3%,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客货分离、运能释放将给铁路集装箱运输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模式组成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水果拼盘"中,铁路集装箱运输无疑最具诱惑力。2010年7月29日,在对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韩晓鸣的采访中,记者对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想象与期待。  相似文献   

13.
<正>长江集装箱运输与新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需在推动畅通航道网络、提升设施能级、改进运力结构、优化运输组织、完善标准规范体、推动数字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内河集装箱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绿色等特点。长江作为我国通航里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航运价值最高的黄金水道,是发展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的主战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成效显著。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长江水系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仍需提升能力、补齐短板、协调推进,在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09,32(7):13-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沿海港口集装箱服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集装箱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完善。随着近年来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长江干线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干线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逐步形成沟通我国东、中、西部的集装箱运输大通道。但是,随着沿海经济向内陆的延伸,集装箱多式联运,尤其是海铁联运成为体现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势的下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青 《世界海运》2000,23(4):39-40
在对世界和我国经济贸易形势、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以及我国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开展物流服务、建立集装箱枢纽港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苏北地区通江达海,建港资源丰富,随着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加快、"江苏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振兴苏北"列入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利好政策实施,苏北地区比较优势凸现,产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调整和机遇,特别是临港产业将随着苏北沿海港口的升级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航道、港口、船舶等基本情况,阐述内河集装箱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及促进内河集装箱运输的有关政策,阐明国外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模式和趋势及对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春晓 《集装箱化》2010,21(12):1-6
为促进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影响以及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江海直达集装箱运输,可促进长江经济带"龙头"与"龙眼"的联动,助推宁波舟山港实现新跃升。宁波舟山港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又使浙江在长江经济带的江海联运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宁波舟山港迎来深度发展江海联运的新机遇,可发挥浙江省的商品、资本、人才等优势,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深化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把浙江建设成为连通"一带一路"沿线各港口和"海陆双向、对外开放"门户。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沿海地区制造业陆续向内地转移,增强了对江海联运的需求,长江常年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占该流域地区货物周转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     
《港口科技动态》2003,(1):38-42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集装箱运输市场,六部委协力推动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我国国际班轮航线经营审批改报备,2002年11月水路货物运输量,中远、中海、中外运三大集团完成物流重组,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全线贯通,西部大开发助推陕西航运发展,京杭运河航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镇江将建长江沿线最大物流园区,大连港又包租一集装箱班列,福建已开辟35条国际班轮航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