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网络流量的准确预测对于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与网络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流量序列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并结合神经网络对网络流量进行预测,新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分析神经网络及非线性预测模型的优劣,建立一个网络流量预测模型.同时利用实际采集的网络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证实该模型可以有效控制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误差,从而提高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升铁路互联网服务应用水平,文章分析12306网站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现状,参考国外铁路互联网业务模式和内容,包括铁路产品和延伸服务的应用,提出我国铁路客运互联网服务的核心和延伸业务发展方向,并对铁路客运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业务内容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AFC业务模式和互联网票务业务模式分析对比出发,说明互联网票务业务的上线对于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维及票务运作成本、提升乘客满意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有效地提升了地铁行业门户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整体服务质量。结合目前国内现状,重点探讨互联网票务上线以来的经济效益分析,旨在对既有工程运营进行总结,对后续工程实施进行指导。首先阐述了互联网票务相关业务及其流程,其次分析了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再次从设备、终端模块数量减少,票卡采购量减少,资源及能源消耗量降低、运营人力成本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无形收益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给出未来指标上升空间的预测。研究成果对于后续互联网票务系统的建设和既有互联网票务业务的运营管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综合业务应用的IP网络其流量具有突发、混沌与多重分形特征,本文利用混沌相关理论对实测的综合业务IP网络流量进行了混沌特性分析与预测,验证了IP网络流量具有典型混沌特征,证实了混沌预测方法在短期流量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综合业务应用IP QoS的两种保证模型DiffServ与IntServ,本文基于DiffServ模型在核心、骨干网络中的良好适应能力及混沌预测在短期信号预测方面的优良特性,提出了基于预测的区分业务模型实现框架及基于混沌预测的动态QoS实现算法。通过OPNET的网络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静态QoS参数配置方法和基于测量的动态QoS设置方法相比较,本模型及方法在网络重负载环境下使各业务的QoS性能指标及网络总体吞吐量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量特性与流量模型是网络规划设计、性能评价等的基础。文章致力于天地一体化网络业务分析与流量建模研究,在完成天地一体化网络高速铁路(简称:高铁)专网业务分析的基础上,抽象高铁专网流量类型、业务传输内容、报文到达间隔、报文长度等特征,构造高铁专网仿真流量数据集,分析其流量特性。针对高铁专网流量的自相似性、突发性及周期性,采用alpha-stable自相似模型进行高铁流量建模,通过Q-Q(Quantile-Quantile)图验证模型的可信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刻画高铁专网的流量特性。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流量预测模型设计与仿真、网络资源合理分配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铁路数据通信网承载业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如何通过智能化分析技术保证业务传输质量,提高故障处理精准度及效率,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开发了铁路数据通信网业务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旨在研究利用数据报文分析技术,对数据通信网业务质量进行监测,对端到端业务质量进行建模分析,以实现业务质量劣化预警,改变通信运维人员"后...  相似文献   

7.
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分析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在线旅游发展趋势,重点对铁路客运互联网业务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客运互联网服务的重点措施和服务设计内容,并对铁路客运互联网服务平台结构进行了设计。本文的分析和设计对铁路制订并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铁路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铁路设计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现状,对比并制定了安全态势感知技术方案,重点阐述铁路设计企业态势感知技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既有网络及安全防控体系的适应性调整。实现企业网络流量安全态势监测及安全自动化,使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在网络安全综合防控体系中发挥出核心价值,可以切实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9.
地铁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自动化的系统。随着手机二维码、互联网电子支付的全面普及和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AFC 系统业务模式朝着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文章以西安地铁为例,介绍其将地铁 AFC 系统与"互联网 +"技术相结合,以手机二维码为载体,建立扫码过闸和多元化电子支付新业务模式的项目实践,并对该项目的技术实现手段、优势及实施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互联网 +"技术在地铁行业中的应用及"智慧地铁"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通网络北京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市场分析,提供的主要业务,以及铁通网络北京IDC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轨两用拱桥吊杆的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公轨两用拱桥吊杆的疲劳分析方法。依据交通流量调查和相关规范中汽车及轻轨车荷载谱的规定,基于Monte-carlo原理,模拟产生了通过桥梁的双向多车道汽车车流及双向轻轨车车流。针对典型吊杆的影响线开展模拟车流加载,得到杆件应力历程,通过泄水法得到杆件应力谱,按照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计算得到各吊杆的等效应力幅并进行设计基准期内的损伤度评估。以某公轨两用拱桥进行实例分析,同时考虑6线行车道公路荷载和双线轻轨荷载,对吊杆开展了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模拟车流法可方便开展公轨两用特大桥构件的疲劳分析和疲劳剩余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主干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规划方法因缺乏线网形态定量确定致使线路功能层次不清的缺陷,提出一套以线网形态定量确定为依据、以覆盖最大相关性客流为目标的线网规划方法。首先在城市功能片区合理划分及客流场强分布有效计算的基础上,给出线网整体形态布局的定量分析方法,界定各条线路的经由片区及宏观走向;其次针对具体线路,在确定其有效搜索域的基础上给出区域内客流集散点的析取与匹配优选方法;然后以优选后的集散点为控制点,以完成最大直达客流为目标,实现单条线路的优化布设;最后在对OD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实现逐条布线,优化成网。由于给出了线网宏观形态的定量确定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明确了线路的功能定位及宏观走向,此外通过集散点的优选匹配,提高线路对客流的有效覆盖。  相似文献   

13.
地铁运营中的行车调度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例,对地铁运营中的各种行车调度调整策略进行分析,认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科学合理、及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调度调整策略,并遵守“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原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维持运营、确保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号系统的行车指挥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与效率,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指挥集成化、自动化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5.
阐明在第108界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期间,大客流对广州地铁的运营组织造成巨大压力,在对地铁客流进行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广交会举办期间客运组织的5项对策和行车组织的4项对策.实践证明,该方案为广交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和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唐敏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6):27--30
分析票价政策按供求关系调整票价、合理分配客流的重要性,提出为了达到均衡客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利用率、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收益的目的,当城市轨道交通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时,其票价应由相对稳定的考虑运营成本、服务价值的多样化的基本票价和较灵活的考虑市场需求的辅助票价组成给出基本票价水平确定的依据,介绍几种基本计价方式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在如何采用辅助计价方式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利用率、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收益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TETRA系统业务类型和话务量计算模型,说明TETRA等待制系统中排队等待概率与系统容量的关系,详细研究TETRA系统不同集群模式下组呼话务量的计算结果,并在准传输集群模式下分析TETRA系统多种业务的话务量,为TETRA系统性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变比特率视频业务的混沌局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变比特率视频业务具有混沌特性,本文在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利用混沌时间序列的局域一阶预测法对两条标准的变比特率视频业务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值相吻合,而且不存在预测时延。相比自适应线性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地进行网络资源分配和流量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用混沌理论对变比特率视频业务进行建模和预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移动智能网在GSM—R铁路专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SM-R是一种专门应用于铁路的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智能网是在原有通信网的基础上设置的一层叠加网络。本文对GSM-R移动智能网做了简要的描述,并详细介绍了GSM-R的3种特殊的铁路业务,提出了基于移动智能网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20.
风障对侧风作用下列车行车安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风引起的列车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列车的侧风安全性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风障是解决列车在侧风环境下行车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新疆列车翻车事故,利用FLUENT软件,对列车在侧风环境下的三维绕流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窗情况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未安装风障和安装50%孔隙率风障时列车三维绕流下的压力分布、流线和气动力,分析列车在侧风作用下的稳定性,以及不同开窗情况下风障对列车行车安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合理的风障设计可以明显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