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着实令合资自主品牌尴尬不已。细数下滑品牌,尽管主要集中在轿车细分市场,却也真实地反映了轿车领域合资自主品牌目前所处境地。结合当前仍有车企不断推出合资自主新车的形势,不能不为众车企所表现出的热情担忧。讨巧没讨好无论相关决策者有多么美好的初衷,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讨巧”意图。合资公司通过购买、引进外方产品技术平台,重新开发出知识产权归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这种也可以称作为“混血”自主品牌的产物,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不失“合资范儿”。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突然对汽车实行限购政策,让自主品牌汽车厂商们心中先是一惊,后是一凉。据相关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数据,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一个劲地下滑,自主品牌的市场前景不很乐观,要知道,他们销售的可都是低端产品,销售价格低得不能再低了,往往卖好几辆都顶不上合资厂家的一辆车。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干不过合资品牌有  相似文献   

3.
雷丽 《时代汽车》2011,(6):68-73
三十年前,中国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开始引入外资,以市场换技术,出现了世界汽车业中角色最特殊的合资企业。三十年后,经历了数十年合资历程,存活、发展、壮大的合资车企已经开始尝试走一种建立合资自主品牌的新发展路线。也就是"合资自主品牌"。简单点儿讲,合资自主品牌就是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二次合资共同打造属于合资企业的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限购城市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的快速升级,合资品牌的市场挤压,自主品牌的成长仍面临着艰难的市场环境。品牌喜好不足,品牌形象弱化,市场份额下滑,这无异于是横在自主品牌前的"三重门"。自主品牌如何在品牌塑造期向上寻求提升和突破,从消费者对品牌的关键考虑因素,即品牌驱动力出发,才是根本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国内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已经迎来了全面崛起的契机。但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起步较晚,与合资品牌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乘用车市场主要被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借鉴国外汽车品牌的发展经验,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为帮助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本文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和合资品牌乘用车企业进行竞争力对标分析,并针对自主品牌竞争现状提出了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改善和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司康 《汽车情报》2006,(32):20-21
长期以来,在中级及以上的轿车市场上,合资品牌几乎一统天下,而民族品牌则难以涉足。然而,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这一局面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比如在1.6L的中级轿车市场上,2006年以来,自主阵营和合资阵营的。竞争就颇为引人注目:以伊兰特、凯越和福美来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车型,采取价格下压攻势,全面进军九万元左右价格区间的市场:而自主阵营里,以比亚迪F3、奇瑞A5和华晨骏捷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新势力则不畏强手,在这一细分市场“与狼共舞”,并取得了骄人业绩。虽然目前双方产销实力还差距很大,但自主品牌的市场快速增长态势,业已成为2006年前三季度中级车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汽车自主品牌是指汽车企业自有的品牌,并拥有商标专用权和产品知识产权。合资自主品牌是指由汽车合资公司通过引进外方技术或利用自有产品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开发,打造出的部分或全部知识产权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及车型。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呈现减速增长态势,伴随着汽车消费的日益升级,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主流合资乘用车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利润总额;另外一方面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固守低端市场,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因此,非常有必要系统地进行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竞争力对标,从而指导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改善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四层含义:(1)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竞争力分析是相对于合资品牌企业的竞争力;(2)体现为产品或服务优势;(3)体现为企业持续拥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到大张旗鼓推出各家合资自主品牌,合资自主品牌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相似文献   

11.
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虽然过去长期共存于国内摩托车市场,但还是井水不犯河水,一个恪守高端领域,一个占据中低端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合资自主再次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焦点,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的纷纷表态肯定合资自主使得本土自主品牌备受压力。结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持续下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对此也"十分困扰"。长城汽车更是直言表示"狼已经来了"。支持合资自主、用合资自主换技术是对是错暂且不论,自主品牌遭遇了市场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市场占有率下滑,特别是7月,其市场份额已经创造了2008年9月之后的新低。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乘用车的价格平均降幅达4%左右,这个数字在2008年的汽车市场继续降下去,丧失了价格优势,自主品牌靠什么生存?销量背后的微利或无利,自主品牌靠什么发展?转型之后,面对更高一级的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变得更小,品牌成为更重要的购买理由,我们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却仍在拉大。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7,(7)
正品牌向上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产品。以哈弗H6、吉利博越、奇瑞艾瑞泽5为代表的一批明星车型不仅在销量上跑赢多个合资品牌,而且还直接带动了整个自主品牌的整体向上。由此印证了美国《福布斯网站》文章所说的:"中国人觉得自己的品牌不比外国品牌差,更多人愿意掏钱买自己国家品牌的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已成为业界内外的"最强音"。不久前,在江淮瑞风S7上市活动现场,来自中汽中心汽车工程院的50位工程技术人员同时成为瑞风S7的首批车主。而外媒也注意到自主品牌的纷纷进步,并为今年以来销量持续下滑的合资品牌担忧。  相似文献   

15.
继韩系车在中国市场遭遇寒流之后。自主品牌紧随其后,市场占有率连续三个月大幅下滑,8月份下滑到了23%的低点。韩系车和自主品牌受挫的简单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在新车型频繁上市和汽车价格大幅下滑的影响下,韩系车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凭借单纯的低价优势,已经不能获得消费者的更大认知。  相似文献   

16.
海关总署汽车整车企业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5月乘用车出口202,236辆,其中,自主品牌出口168,856辆,合资品牌出口33,380辆。当前,自主品牌在合资品牌的挤压下,国内外市场腹背受敌的格局已经形成,出口竞争态势更加严峻。如何在这样的处境中保持快速发展,实现突破,是自主品牌将要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国内的中高级车市场一直为合资品牌把持,而在本届车展上却出现了不小变化:各大自主品牌纷纷发力中高级车市场,意图与众合资品牌分庭抗礼。6月9—11日,重庆国际车展将隆重启幕,本届展会奇瑞、吉利、一汽奔腾等相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与以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虽然在产品线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冲突,但在品牌形式上始终是泾渭分明。随着合资企业推出自主品牌,介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另一种品牌形式诞生了,合资品牌与传统的自主品牌在品牌形式上有了交集。  相似文献   

19.
石建 《汽车与配件》2014,(40):82-85
<正>在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速,合资品牌维持超高增速的同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连续11个月下滑,自主品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有来自消费升级的市场压力,有来自对手价格下探的竞争压力,自主品牌必须坚定技术创新、把握市场红利、做好产品营销、联手抱团取暖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雷丽 《时代汽车》2011,(Z1):75-77
自从多家合资车企启动自主品牌战略之后,媒体行业人士众说纷纭。合资汽车的自主品牌有许多天然的优势。首先,合资自主品牌是依托现有外资品牌与企业的,即一套人马,两个品牌。因此,目前的外资品牌的溢价优势,以及中金在线网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