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桩径人工挖孔桩光面爆破实施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崆山Ⅱ号右线高架桥大桩径桩及其地质特点,介绍了光面爆破施工在该桥施工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整体桥上部结构在温度及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纵桥向变形极易导致混凝土桩的顶部区域发生破坏.扩孔并填充阻尼材料可形成扩孔隔震桩,提高整体桥中混凝土桩的抗震性能.以某整体桥的桥台下单桩为工程背景,考虑不同扩孔直径和阻尼填料(橡胶颗粒和泡沫),开展扩孔隔震桩-土相互作用受力性能拟静力试验研究.研究发现:达到最大荷载时,无扩孔试件...  相似文献   

3.
王哲世 《公路》1989,(8):11-17
框架式排架桩桥,能利用桥头填土对桥上水平力的抵抗作用,削减排架桩的计算弯矩,降低桩内的钢筋用量;这种桥不用设置桥面的温度伸缩缝,可以避免行车过缝的跳车问题,还能提高抗震能力,方便养护,降低造价。这种桥的适用长度为50~80米。  相似文献   

4.
针对直径较小百长度很大的桩基础(简称“细长桩”)的施工特点,通过几座桥“细长桩”的施工实践,总结了“细长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锡柱 《桥梁建设》2007,(A01):97-99
京珠高速公路北段广州番禺观音沙大桥位于广州番禺市桥沥和沙湾水道2条大型河流上,主桥墩基础承台为深水高桩大体积混凝土承台,介绍采用的钢板桩围堰、吊架平台方案设计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继献 《公路》2003,(10):76-78
根据排桩冻结工法的原理及其在润扬大桥南锚碇基础中的应用实践,分析在设计方面如何充分发挥排桩、冻结技术的各自优势,尽可能避免两种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进一步完善排桩冻结工艺技术,实现其经济技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桩端后压浆在苏通大桥基础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管义军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7):100-103,107
桩端后压浆技术目前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多用于城市高层建筑的桩基中,在桥梁特别是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还缺乏成熟的经验。通过苏通大桥19根试桩和主桥、辅桥494根大直径深长桩首次运用U管压浆的成功实践,揭示了压浆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实用的理论计算公式,研究了U管压浆装置和成套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并采用CT检测和承载力自平衡对比试验等手段,有力地验证了压浆取得的效果,值得在类似工程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整体桥具有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造价及养护费用低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以某整体桥为工程背景,设计制作了桥台-桩基结构试验模型,开展了整体式桥台-H形钢桩-土相互作用低周往复荷载拟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桥台和桩基的应变、弯矩与剪力等。试验结果表明:桥台正向移动时桩身应变呈现“酒杯”形分布,负向移动时呈现“橄榄”形分布;同时,无论是最大压应力还最大拉应力,均是正向位移荷载作用下的要明显大于负向作用下的。因此,升温时桩基的内力要大于降温时的,也即夏季高温时的H形钢桩基受力最为不利。为减小升温对桩基的不利影响,建议整体桥合龙温度取略高于年平均温度。同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式桥台和桩基的内力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现有的经典台后土压力理论或桥梁规范计算得到的台底弯矩和剪力与试验结果均存在较大偏差,而采用黄-林法可较准确地得到台底弯矩和剪力。另外,计算结果还表明:负向加载时,采用现有计算方法得到的桩身弯矩和剪力与试验结果偏差不大,分布规律也与传统桩基的相似;但是,正向加载时,采用现有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桩身弯矩和剪力与试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分布规律也明显不同。所提出的多项式拟合法和黄-林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得到整体式桥台-桩基-土相互作用时的弯矩和剪力,实际工程中可采用该方法来计算整体桥的桥台和桩基内力,该方法可为中国整体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旋喷法修补大直径钻孔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中文  刘刚亮 《公路》1995,(7):12-13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19号墩12号桩因坝孔钻头未取出,采用高压喷射法浆注修补钻孔,又对修补后由于裂隙漏浆造成的桩身芯部空腔进行堵漏和置换空腔内和水与泥砂,该桩经反复加固后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苏杨  高宗余 《桥梁建设》2012,42(2):79-84
为研究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分析该类桩基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该桥采用高桩承台钻孔桩基础(由4根直径为1.8m的钢管混凝土嵌岩柱桩构成),根据桩基连接构造的合理设计原则,钢管混凝土桩与承台采用环形牛腿连接,与基岩采用双套管连接.钢管混凝土桩采用栽桩法和桩侧填石压浆工艺施工.通过对桩顶悬臂端施加水平荷载进行单桩抗推刚度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桥钢管混凝土桩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钢管桩临时支撑系统在连续梁桥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该系统特别适用于墩身高度不大、承台尺寸能够满足钢管桩临时支撑体系预埋钢板布设的桥梁。文中以广州增从(增城一从化)高速公路增江大桥主桥连续梁施工为例,介绍了临时钢管桩支撑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应力验算,实践证明钢管桩·临时支撑系统是一种安全性、经济性较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对某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古石拱桥进行详细勘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深层搅拌桩和树根桩对该桥地基进行加固的初步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罗贺文  佴磊  徐燕  王晨 《路基工程》2016,(6):129-133
以长平高速公路K94+920.9通道桥改扩建工程为依托,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桩端后注浆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桩端后注浆后,桩端土的承载能力得到了很大改善,桩顶沉降较普通桩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减小约40%,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4.
由于沙溪互通立交1号桥地基承载力不够等原因,施工过程中两桥台产生了超出设计允许范围的沉降,经采取旋喷桩和挤密注浆复合地基加固,使该桥桥台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介绍桥台加固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将整体式桥台引入斜交桥中形成整体式斜交桥,可有效改善地震中桥梁上部结构纵横向耦连效应造成的面内扭转及落梁现象;但整体式桥台中主梁与桥台浇筑为一体,在地震作用下将发生复杂的桥台-桩-土相互作用。为此,以某整体式斜交桥为原型,开展了斜交桥台-H形钢桩-土体系往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研究,探究了体系的抗震性能、台后土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桥台和钢桩的水平变形特征等。结果表明:斜交桥台-H形钢桩-土体系具有较高的耗能能力及延性,台后土对体系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台后土提高了体系抗侧承载力及刚度,但亦造成正负向受力不对称性,其中正向抗侧承载力及刚度明显高于负向,但残余承载力及位移明显小于负向。在小位移(<0.01HH为桥台高度)下,斜交桥台的台后土压力沿埋深方向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底;沿水平方向呈抛物线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距桥台锐角0.25 m处;沿纵桥向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背。在大位移(≥0.01H)下,台后土靠台背处出现明显扇形塌陷区域,导致桥台顶部土压力降低,沿埋深方向开始呈双折线分布,沿水平方向呈三折线分布,最大土压力位置不变;沿纵桥向呈双折线分布,最大土压力与台背距离随加载位移逐渐增加。试验结束时,桥台顶部塌陷区域深度近500 mm,宽度近600 mm。加载过程中桥台基本为刚体,出现平动及转动位移;由于部分台后土流动至钢桩前侧,钢桩顶部产生朝向台后土方向的局部累积变形,桩身水平变形在埋深0.25 m处出现拐点及最大值,而非桩顶,试验结束后无明显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6.
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浩 《公路》2008,(2):68-71
本文就某桥基础施工采用的钢板桩围堰,按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钢板桩围堰设计,并通过施工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旋挖钻因其功率大、机动性强、施工效率高、智能型高等诸多优点在桩基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襄阳汉江五桥左、右航道桥主墩桩多处于深水区,桥位所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河床覆盖细砂层、卵石土层,部分墩位桩底见硬质的泥岩层,钻孔平台设计与旋挖钻成孔难度均较大。本文以襄阳汉江五桥左、右航道桥主墩桩基施工为实例,重点介绍大功率旋挖钻在深水区复杂地层中大直径超长桩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桩基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确定桩的承载力能力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桩基静载试验是通过对试验桩施工加持续荷载,记录荷载、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克腚桩的极限承载力。该文以孟加拉KALUPARA桥的静载试验为例,对桩基础的静载试验进行论述,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应的地质数据对桩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就我国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提出了某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彭巍  任钰芳  孙丽 《中外公路》2001,21(3):41-44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确定桩的承载能力对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桩基静载试验是通过对试验桩施加持续荷载,记录荷载、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该文以孟加拉KALUPARA桥的静载试验为例,对桩基础的静载试验进行论述,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应的地质数据对桩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就我国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提出了某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几座大桥钻孔桩基础承载力出现不足的实例,对现行"桥规"中有关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剖析,揭示现有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的错误观点与理念,指出现行"桥规"中单桩承载力计算基本理论存在不足,建议修改现行"桥规"。在对桩-土相互作用和桩在土中的荷载传递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临界深度与有效桩长的概念、摩阻力与端阻力相互影响、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并不是桩的承载力、桩上表皮摩阻力沿桩长分布不是矩形分布等观点;提出可用于计算超长大直径桩单桩承载力的"混合荷载传递法"和"公式直接计算法",供工程实践中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