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碳中和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各国碳中和行动的焦点,也对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模型2020,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最迟不能超过2030年,才能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范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碳中和整体规划时间较晚,时间短、减排任务重,亟需制定长期的指导政策,采取高效措施。本文旨在分析各交通方式能耗和碳排放基本情况,总结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比总结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优势和欠缺之处,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碳中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与践行者,德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社会各领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运输装备便是德国交通运输领域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和主要抓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注重平衡推进各项技术的试点示范与推广应用,在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将其作为支撑交通领域难以通过电动化实现脱碳的相关子行业达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德国经验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助力实现碳达峰和未来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德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最新动向、典型做法等,并提出了对我国的经验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且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运输装备的选择关系到当地的运输能力的发展,在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下道路运输装备的节能减排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域的环境及地理条件,发现在不同动力类型道路运输装备的选择上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配比.基于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配置多动力类型道路运输装备的比例,不仅有利于促进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还有利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与国民经济高质量配合发展以及能源安全发展,保障极端天气、紧急救援时的运力需求,减少因不科学选用新能源车辆造成的经济浪费及特殊条件下的运力不足.研究发现经济效益提升、污染防治、特殊条件下基础运力保障三者的相互协调,是未来我国全域发展高效、节能、运力保障的最基本最智慧的发展路径,是尽早实现我国公路运输碳达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路交通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面临较大的碳达峰碳中和压力.构建公路交通绿色综合能源系统有利于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等不利因素,推进公路交通行业改变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碳排放.新疆交通行业能耗大,绿色交通工作基础薄弱,需要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综合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发展路衍经济、由能源消费...  相似文献   

5.
殷琳  杨子楠 《综合运输》2023,(6):105-111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整体布局下,各行各业均需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加速绿色转型。本文立足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碳资产管理,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明确“双碳”目标下碳资产和碳资产管理的内涵;接着分析了交通运输部门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实践,认为相关企业碳交易参与程度较低,且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资产管理体系;进而展开对铁路运输企业碳资产管理的SWOT分析,认为铁路运输企业的优势体现在显著的减排成效、突出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碳资产开发潜力,但同时具有碳资产数据不完善、碳市场融入程度低、碳资产管理思想落后等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有利的市场环境、积极的政策环境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带来发展机会,但同时巨大的减排压力、绿色转型的机会成本和风险因素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最后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在碳资产管理上的SWOT战略矩阵。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我国已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形势和我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从地质生态环境行业角度,结合蓝绿工程、低碳土地整治、绿色建筑以及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特点,提出相应的减排固碳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港口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和关键枢纽,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环节之一,在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港口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能源消费特点,积极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推动零碳港口建设.本文对零碳码头内涵进行了分析,选取了某集装箱码头作为研究对象,对码头建设期、运营期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清洁能源供应基础设施、节能低碳设备应用、能源智能管控、高效生产调度、绿色建筑建设、全寿命周期碳中和等方面提出了零碳港口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8.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用好绿色金融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碳减排是今后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发挥绿色金融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支持作用,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文系统总结了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的应用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外绿色金融的发展经验,从提出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产业目录、创新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给予市场更多发展空间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发展和应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清洁转型的必然要求,节能降碳是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碳普惠制旨在构建引领和激励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降低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量.本文总结了我国碳普惠制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外碳普惠制实践经验,从应用领域、数据采集、核算规则和激励方式四个方面,提出铁路推广碳普惠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内外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的经验与实践,基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提出现阶段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尚未形成碳排放量化核算方法,存在核算边界不统一、核算粒度不清晰、核算方法凌乱、管理缺乏系统性等制约瓶颈.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特点,从机制、因子、系数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我国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碳排放核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近零碳港口"内涵、开展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及港口碳减排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推进港口减碳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近零碳港口"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纯电动车辆将成为绿色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油耗法的方法原理构建雄安新区电动货车减碳测算模型,通过减碳测算模型估算雄安新区电动货车的减碳量,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电动货车的年减碳量可观,减排效益明显。积极推进雄安新区物流运输工具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仅符合雄安新区建设的发展要求,而且对于加快区域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在阐述我国水路运输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路运输减少碳排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路运输减碳主要路径和政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意外的旅客>有一种意外的缓慢、漫长的风格.两个钟头的片长,讲述一个类似<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 麦肯与莎拉结婚很多年了,有过一个可爱的儿子伊森,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伊森被歹徒杀死.电影从儿子死后一年开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碳足迹评价方法,构建全生命周期核算模型,从燃料周期、道路周期和车辆周期对电力机车、柴油重卡、纯电动重卡、混合动力重卡和天然气重卡的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对比:电力机车碳足迹远低于其他四类重卡,是当前最低碳的物流运输工具,混合动力重卡在四类重卡中是当前低碳运输工具.通过对电力结构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纯电动重卡和电力机车敏感性最高,当我国煤电比例降至50%时,纯电动重卡将取代混合动力重卡的位置.根据计算结果,为我国控制移动源碳排放政策的制定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提出:电力机车始终为最低碳的物流运输工具,在运输中应优先选择电力机车.四类重卡中混合动力重卡为当前低碳运输工具,纯电动重卡为未来低碳物流运输工具,所以在考虑运输的便利性和门到门的衔接运输中使用混合动力重卡,同时布局纯电动重卡的发展,随着电力结构的优化,逐步向纯电动重卡偏移.  相似文献   

17.
故事锁定在江西省广昌县,无关乎它盛产白莲、号称"中国白莲之乡",也无关乎她曾经是"赣南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历史巨手曾经在此导演过赫赫有名的"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驿前以北战斗"……如今足以让人将它作为一种"现象"加以关注的,是因为这个在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名单中仍榜上有名的小县城,截至2005年8月已有4万余人从事物流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应用和发展,开展管道修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技术的现状,国内外公司都致力发展相应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技术。通过实例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应用于带有焊接补丁缺陷的天然气管道,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使管道安全运行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