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从西非到我国终端客户的铝钒土进口海运供应链(Bauxit Import Maritime Supply Chain,BIMSC)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模糊贝叶斯网络(Fuzzy Bayesian Network,FBN)相结合的方法,建立BIMSC风险评估方法的概念框架。采用FMEA辨识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剖析失效原因和后果;根据失效模式潜在的因果关系建立贝叶斯网络;利用三角模糊数处理表征风险参数的不确定性,评估BIMSC风险水平,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因子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港口操作中的违规操作、违规指挥、货物易流态化和安全管理问题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贝叶斯估计方法计算出FPSO设备的失效概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风险可接受准则,总结出FPSO设备的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对FPSO设备失效模式权重的计算和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制定,并被应用于具体设备进行风险评估,认为该方法可为FPSO其他重要设备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可接受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险的舰船火灾爆炸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基于风险的舰船火灾、爆炸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归纳.对如何进行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辨识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事故危险源进行了归类.提出了舰船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接受准则确立的建议,并将FTA法应用于舰船火灾、爆炸事故评估,构造了整个事故的故障树以及研究框图.从风险的角度评估及减少舰船火灾、爆炸事故提出了建议,指出了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方便海洋结构物风险评估相关人员对失效数据的提取,设计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系泊设备失效数据库,通过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FMEA)总结该数据库的基本数据需求,建立失效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并在现有的国内外数据库资料基础上收集FPSO系泊系统设备的失效模式、失效机制及失效案例等一系列数据。  相似文献   

5.
内转塔系泊系统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FPSO或液化天然气FLNG中。在我国南海海域油田开发中,内转塔系泊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已逐渐成为主要的FPSO系泊方式。本文对"海洋石油111"FPSO内转塔系泊系统的失效模式、主要风险因素等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险评估确认了主要风险点,对该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FPSO服役期间受到台/飓风等恶劣海洋环境、设备失效、人为失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碰撞、泄漏、火灾、爆炸、落物等风险,建立FPSO失效数据库,从FPSO设备及数据的分类方式、FPSO失效数据的筛选处理与失效概率计算,FPSO失效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实现三方面论述建立FPSO失效数据库系统的思路和方法,认为该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FPSO上部设施进行模块划分基础上,建立泄露数学模型来对泄漏量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泄露评论定量风险分析。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被动防火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此定量分析方法对FPSO火灾和爆炸风险进行准确定量分析,也适用于FLNG的定量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FMEA方法存在无法综合评定故障后果,缺乏量化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本文以传统的FMEA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评价与灰色关联度的动力定位FMEA方法。首先应用模糊集理论来建立评价故障模式下的模糊术语集和相对应的模糊数,再根据灰色关联理论计算各个故障模式的关联度,最后利用计算结果确定各个故障模式的风险排序。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FMEA,本文方法综合考虑发生频率、严重度和难检测度的权重,更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舰船火灾爆炸危险源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舰船火灾爆炸的危险源识别以及各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对增强舰船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FTA法识别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的各类危险源,提出分类计算舰船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概率的方法,及分别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性的方法,这对舰船火灾爆炸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风险接受准则是进行风险评估时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风险接受准则的选取将直接影响到对风险水平的判断.文章通过对一艘FPSO受腐蚀影响造成的构件厚度失效的概率及船体梁极限强度时变可靠性进行计算,根据不同腐蚀条件下的结果和工程实际需要从总体与构件两方面考虑合理的风险接受准则以全面反映 FPSO的风险水平.最后以所选择的风险接受准则对检测维护规划行动展开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