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4月10日新的列车运行图实施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始发终到列车将达627.5对,再创始发终到列车历史新纪录,其中高铁和动车组列车共计390对,占比超六成。此次新图调整主要体现为"复兴号"列车再扩容、列车运行交路再优化、出行体验再升级3大亮点。调图后,从北京局集团公司始发新增"复兴号"列车39对,共计108.5  相似文献   

2.
基于列车运行调整理论研究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局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列车运行自动调整模型应考虑的4个关键问题:部分非运行图相关信息、动车组接续、交叉进路抵触及股道-线别连通性。基于这些关键问题构造10个约束条件,结合智能CTC系统技术标准,以提升旅客满意度为导向,依据旅客行程信息和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建立将列车运行调整对旅客出行实际影响最小化的目标函数,构建可满足智能化应用的列车运行自动调整规划模型,将其引入开发中的智能CTC系统,并通过京张高铁3个列车运行调整实际场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处理各种场景下的列车运行偏离,生成切实可用的列车运行阶段计划;生成的计划能有效消解列车晚点造成的交叉进路抵触、股道运用冲突及动车组接续等冲突,在兼顾旅客换乘考虑的同时,缩小列车晚点波及范围,控制晚点传播。  相似文献   

3.
围绕京沪高铁如何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对通道型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多样性、跨线列车多车站接入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多样性要求,通过计算机通过能力评估分析,提出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方案.该方案分为3个阶段:(1)平稳投放阶段:有计划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建设的逐步推进,近年来已先后开通哈大、盘营、哈齐3条时速300 km的高寒高铁。分析高寒高铁列车运行特点,剖析当前列车运行调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哈大高寒高铁开通运营3年来调度指挥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提出了符合高寒高铁特点的"按秒指挥"列车调整方法。通过完善列车运行图参数和动车组限速影响计算程序,使调度员能够准确掌握列车运行情况及时做出合理调整,确保高寒高铁列车运行安全,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高寒高铁的开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8月13日,郑万高铁郑州东至邓州东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和检测确认列车同步上线检测,标志着河南段线路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据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联调联试的目的是在新线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通过综合检测列车和检测确认列车,以动态检测对各系统及相关系统间接口、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测试,评价和验证牵引供电、  相似文献   

6.
正6月29日起,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正式进入试运行按图行车阶段,为开通运营做最后准备。按图行车是高铁开通运营前对设备运用稳定性及列车运行图、运行时刻设计的最后检验,以确保各项工作和各种设备设施满足高铁正式运营需求。根据按图行车期间的列车运行计划,张呼客专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列车运行时间最短为40 min,比目前开行的既有线动车组  相似文献   

7.
研究高铁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办法,并用CRH380BK型动车组列车,对京沪高铁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仿真计算,并针对京沪高铁实现列车追踪间隔3 min余量较小,提出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速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并规定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必须采用C2或C3列控系统。动车组列车在ATP的防护下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有别于普速列车。从高速铁路安全线的安全性及列车冒进安全线的可能性分析,研究高速铁路车站末端设置安全线的作用,给出设置的必要性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动车组列车大面积开行,高铁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动车组司机作为动车组列车的直接操控者,是高铁作业安全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线岗位,加强动车组司机管理、规范其操控行为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还没有专门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国外高速铁路也无相应的分析手段。现通过分析动车组已有车载设备记录信息项点的基础上,结合动车组司机操控要求,借鉴列车运行监控装置(以下简称LKJ)运行记录数据分析管理模式,提出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研制方案,为规范动车组司机操控行为提供信息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速动车组降阻与减重应用研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减小列车运行阻力的目的出发,研究高速动车组气动设计以及轻量化设计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影响列车运行阻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及优化,提出了高速动车组降噪减重的控制策略及具体措施。线路试验表明,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高速动车组的运行阻力,实现了速度提升、节能环保的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列车的动力学性能及综合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6月29日,京沪高铁已奔驰了6个年头,6年来累计安全运送旅客突破6.3亿人次,开行高铁动车组列车58万余列,累计行程超过76 955万km(接近7.7亿km)。京沪高铁作为国家战略性重大交通工程和重大创新工程,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绩单"令人瞩目。在京沪高铁线上最大的高铁车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9月28日,在沪杭高铁运行试验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动车组,最高时速达416·6km,创世界运营铁路运行试验最高速度。目前,时速超过500km的超高速列车也在加紧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动车组列车与装有散堆装货物车辆的列车运行交会安全,结合黎湛铁路根竹至玉林段动货混跑实例,分析黎湛铁路动车组与货物车辆运行交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即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颗粒矿装载状态严重影响运行交会安全、货车状态不良问题突出和货运安全监控管理有待完善,提出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散堆装货物装卸源头控制、加强优质敞车使用、增加货运安全监控管理和开展动货列车交会动态试验等安全防范措施,为全路动货混跑货运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实例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注重最小化能耗的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针对列车单质点模型受力分析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对附加阻力进行处理的多质点方法,进而以多质点模型为基础进行2次优化。为解决遗传算法寻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黄金比例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1次优化通过该算法为列车运行寻求一组满足约束条件的目标速度集合,获得列车节能运行速度曲线。考虑过电分相对列车运行的影响,进行2次优化,将运行区间划分为操纵固定段和操纵可优化段,并通过黄金比例遗传算法搜索出一组操纵可优化段内满意的工况转换点,结合1次优化得到列车最终运行曲线。以兰考南-开封北线路CRH3型动车组为仿真实例,列车运行能耗降低了10.83%,表明所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20日,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驶过银西高铁渭河特大桥,标志着银西高铁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银西高铁全长618 km,设计时速250 km,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速铁路。该线路开通运营后,西安至银川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约14 h缩短至3h左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开行更长编组动车组的需求,结合京沈高铁综合试验,研究优化调整现有高速铁路出站信号机位置,配套在车站到发线两端增设防护区段,使司机对标停车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为新建高速铁路项目和既有线开行更长编组动车组,以及相关标准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6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较调整前增开动车组列车25.5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3 615对。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扩大沪昆高铁、杭深线、南广、贵广、宁蓉、京广等客流饱满线路的运力,增开动车组列车25.5对,并安排37对现有动车组列车重联或大编组运行。增开部分白天动卧列车,努力改善中长途旅客的旅行体验。优化部分  相似文献   

18.
强侧风对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列车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了相关研究工作。论文首先在研究列车受侧向风力的气动力特性基础上,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侧风风速和列车车速下作用于车体的侧风载荷值;接着,利用所建立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将得到的风载荷值作为外加载荷作用于列车,研究了侧向风速对直线运行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特性;最后,参照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相关限定标准,提出不同侧风风速下高速列车的最高安全运行速度,为特殊风环境下我国时速200 km/h及以上动车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22日,中国中车永济电机公司在西安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我国最高电压等级的高铁"中国芯"6 500 V/200 A IGBT模块。据介绍,该模块先后完成了功率单元、辅助变流柜等阶段试验,并实现机车装车上线运行超过5万km,今后还将在高铁列车上进行相关试验。IGBT中文名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功率变换装置关键部件,也是功率半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5日,首列综合检测车55201次从京张高铁新建昌平站开出,开启了京张高铁联调联试工作。据京张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联调联试工作由运营单位组织,铁科院实施检测,建设单位和集成单位共同参与完成。联调联试是为确保动车组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在高速铁路开通前进行的严格试验检测和调整优化。在新线工程静态验收合格后,通过综合检测列车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