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复式声强在内燃机噪声源识别和声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蕴珊  黎苏 《汽车工程》1993,15(3):137-144
本文概述了复式声强及其物理意义,并利用7T18s计算机自行开发建立了复式声强系统,经试验验证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测试精度。L195柴油机和SY492Q汽油机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式声强是一种有效的发动机辐射噪声源识别和声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中型乘用汽车表面噪声的声强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志勇  韩军  毕凤荣 《汽车工程》2003,25(4):392-394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问题。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声强法识别整车表面噪声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瘌2,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昊  陈剑  詹春晓  刘一华 《汽车工程》2007,29(3):246-249
介绍自主开发的后驱动桥噪声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声强测量技术,根据声强测量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并介绍了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为了验证噪声检测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在半消声室和普通房间内,分别对标准声功率源和小型电机作声功率对比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噪声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受环境噪声影响小,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现场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表面噪声的声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军  郝志勇  刘月辉 《汽车工程》2003,25(3):272-274
依据声强法的测量原理,对一台车用增压柴油机进行了声强测量研究,得到了该发动机整机噪声分布的声强云图,确定了该机的主要噪声源位置。用振动速度法对声强法测量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某柴油机的噪声辐射,依据GB/T 16404—1996标准,在半消声室内利用声强法对该柴油机进行了声强测量研究,整个系统经过误差分析和标定后,绘制出了发动机的声强云图,得到了整机的噪声分布情况,确定了该机的主要噪声部件,即油底壳、飞轮壳、油泵、涡轮增压器、皮带轮等,并对其噪声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主要噪声源的声功率级,为进一步降噪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将其表面划分成不同的测试区域进行声强信号采集;依据声强特征,确定不同区域对应零部件的工作状况;利用模块化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声强特征的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中包含发动机低速与中速诊断模块、决策模块和故障知识库;在建模过程中,利用特征函数强化故障特征作为网络输入。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诊断精度高、速度快、实时自学习等特点,为建立更为完善的发动机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噪声源识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动机近场表面声强测量,识别出该发动机的主要表面噪声源,通过对声强频谱、发动机的时间功率谱阵分析,找出峰值频率成分,得出的共振频率正好对应于声强峰值频率,从而识别出该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及主要噪声的频率构成,为该发动机的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仕民  李善桢 《汽车工程》1995,17(5):274-281
本文探讨了复声强的数学物理意义,从理论和试验上说明了复声强在声源识别,声场分析及其它声学参数测量上的有效性,介绍了二套可供推广的复声强分析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及精度讨论,并列举了若干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SIMS声强测量系统控制客车噪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车的噪声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控制客车的噪声首先应确定其主要噪声源。声强测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噪声测量手段,它可以测出发声体每单位面积发出的声功率,故只要在被测表面上布置足够的测点,就很容易测定其主要噪声源。另外,声强测量对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在现场进行测量,比较方便,我们试验室研制成功一套SIMS声强测量系统,该系统已为十来种汽车及柴油机鉴别了其主要噪声源,经工厂有针对性地采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车辆发动机试验室噪声特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采用自适应有源控制的方法,来降低控制室内发动机噪声,建立了自适应控制模型,计算机仿真可取得较大降噪时,最后建立起以高速DPS芯片为核心的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实际降噪效果较好,对稳态噪声可以得10dB以上降噪量,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强噪声环境下封闭空间有源噪声控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系统调节NVH性能是影响整车感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转向系统调节异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向系统调节异响方面的研究,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调节异响的模式及影响因素,改善转向系统异响的方法并对结构进行具体剖析。对电动调节转向管柱机构及其产生的噪声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噪声的测试评价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兼顾冷却、降噪要求的后置客车冷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发动机冷却效果良好,且具有低噪声特性,围绕冷却系几个关键部位进行了降噪试验研究。进行了风扇的选型设计,对进风格栅、进风通道、后舱门进行了吸声降噪设计。采取措施后,客车的车外加速噪声下降了2~3dB(A),表明,兼顾冷却、降噪要求的该后置客车冷却系统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刘辉  卢强 《汽车科技》2007,(2):48-51
针对国内某款后驱型多用途汽车MPV,从传动轴和齿轮啮合原理方面对传动系噪声予以分析,提出通过传动轴和后桥的配平衡来降低传动系噪声,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探讨后驱型MPV传动系降噪措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汽车噪声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汽车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包括噪声控制技术在汽车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整车级别的声学品质目标设定、系统和元件级别的声振特性目标设定)、NVH仿真分析的置信度、NVH虚拟环境技术、车辆噪声控制的材料及结构技术等相关主题。  相似文献   

16.
At the idle engine speed, the exhaust discharge noise is influenced by resonances in the whole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connecting pipes and silencers. This pipe resonance radiates a high level of low frequency discharge noise,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low order harmonics of the engine firing frequency. This low frequency noise deteriorates the vehicle’s interior noise level and quality. The following study attempted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an exhaust system to minimize low frequency noise by changing the position of silencers and the lengths of inlet and outlet pipes in each silencer. After modeling the exhaust system using four-pole parameters, the acous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system insertion loss. In the optimization, the virtual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amount of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required for the silencers, was calculated to find a minimum value for the layout.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 which is also known as finding an optimal, was employed in searching for the optimized exhaust layout. Test examples of two cases, for two and six design variables, were used. When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was two, the positions of the center and rear silencers were considered. When the number of design variables was six, the positions of the two silencers and the lengths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pipes were considered. Three typical layouts for the exhaust system of each case were designed, including the given system and an optimal system.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ischarge noise level,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optimized exhaust layout has a higher noise reduction than the other layout designs.  相似文献   

17.
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强扫描法对国产某轻型载货汽车车外噪声源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其车外主要噪声源。开发了材料声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多种车用吸声、隔声材料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被试轻型载货汽车车外主要噪声源的特性合理地选择吸声、隔声材料和噪声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了降噪处理。通过对降噪前、后该车车外噪声进行测试分析表明,采取降噪措施后,被试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由84dB(A)下降到78dB(A),能够满足国家标准GB1495—2002对该类车辆车外动态加速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振动压路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噪声大成为影响振动压路机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振动压路机噪声控制技术,分析了振动压路机噪声的主要来源,对国内外部分机型的噪声水平进行了对比测试,发现国内外产品的噪声控制水平差距较大,认为综合考虑发动机的选型及安装、减振系统、冷却风扇和液压系统优化设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机的噪声。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车内结构噪声新型控制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本文介绍了结构噪声控制的新概念-有源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系统,鉴于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比较困难,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结合实际设计了该系统,并进行了路面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空调系统设计与布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乘员舱内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要求配气比必须满足标准要求,而且风道的气动噪声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通过对某乘用车空调系统原方案进行配气比及气动噪声分析,对空调系统风管内流场分布以及气动噪声源产生与传播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提出两种优化方案。通过配气比及噪声试验,3#优化方案满足配气比标准要求,并且驾驶员右耳处噪声较原方案降低3.7dB,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