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隧道洞口滑坡体问题是隧道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整治不当会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针对德宏路1号三线隧道小净距、洞口段处于滑坡堆积带和埋深浅的工程难点特点,根据相关地质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抗滑桩加固、地表注浆、明洞接长和坡体加固的处理措施以稳定滑坡体。开挖中加强洞内支护,采取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指导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采用抗滑桩明洞整治公路滑坡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汕高速公路K101 850-K102 500右侧边坡在1997年超常降雨量作用下,产生了滑坡。经过详细地质勘探后,对整治方案进行研究比较,最后提出了用抗滑桩明洞加预应力锚索辅助受力的支护结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深汕高速公路K101+850-K102+500右侧边坡在1997年受“厄尔尼诺现象超常降雨的影响,产生了滑坡。经过详细地质勘探后,对整治方案进行研究比较,最后提出了用抗滑桩明洞加预应力锚索辅受力的支护结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孝伟  肖了林 《隧道建设》2019,39(Z2):228-233
为解决新近回填土地层修建隧道及山区沟谷地形厚层回填土明洞基底处理的难题,依托巫山县早阳隧道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对回填土地层隧道暗挖方案和明洞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综合比选; 然后,将旋挖钻孔灌注端承桩与钢筋混凝土底板组成的桩板结构用于山区沟谷地形明洞基底回填土处理; 最后,针对明洞衬砌顶部承受的厚层回填土荷载及上方交叉市政道路荷载,对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并对明洞回填材料及回填工艺提出要求。结果表明: 1)新近回填土地层隧道明洞方案具有工程难度低、施工安全风险小、工程造价低、工期可控的优势。2)旋挖钻孔灌注端承桩与钢筋混凝土底板形成的桩板结构对于山区沟谷地形厚层新近回填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安全高效,能够较好地解决明洞基底承载力不足及沉降问题。3)合适的回填材料及合理的回填工艺对厚层回填土明洞衬砌结构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钱磊 《路基工程》2012,(2):189-191
根据某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采用后缘清方减载加坡脚附近设置抗滑桩治理该滑坡是安全、合理、经济的方案。为以后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S203石阡板桥至冷龙公路K54+800~900段滑坡位于思剑高速公路某一隧道顶部。为控制隧道顶部岩土体变形,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及公路的运营安全,需采用施工扰动小,方便施工且能够对滑坡进行永久治理的工程措施。基于此,经多方比选,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微型钢管群桩与抗滑桩联合支护的方案,经实践证明,二者联合支护是一种经济有效、工期短、风险小的隧顶滑坡治理技术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雨泉沟滑坡属典型的顺层牵引式滑坡,因山体坡脚开挖修建厂房引起,造成隧道偏压且衬砌大面积产生裂缝,危及铁路运营以及滑坡舌前缘的建筑物安全.文中研究分析了滑坡与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的关系,结合测量、钻探、孔内测斜技术以及土工试验等勘察手段查明了滑坡要素特征,建议采用滑坡后缘减载方案,滑坡前缘设置抗滑桩加固,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9.
王华 《隧道建设》2019,39(4):642-650
雪崩是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地质灾害之一,也是影响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制定合理的雪崩防治方案,通过对隧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隧道两端洞门上方潜在的雪崩发生区域。采用tan α参数作图法对雪崩扩散距离及雪崩对洞门的冲击力进计算分析,提出在主隧道进口设置25 m明洞、洞门顶部设置导雪墙、出口设置5 m明洞、安全隧道进口设置15 m明洞的雪崩防治方案。方案能有效防止雪崩灾害对铁路隧道的威胁,保证铁路隧道冬季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0.
叙大铁路佘家坡隧道洞口滑坡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大铁路佘家坡隧道洞口滑坡为一牵引式滑坡,严重威胁着佘家坡隧道的安全。在治理滑坡的过程中,通过滑坡成因及稳定性的分析,设计中采用了滑坡坡脚回填反压、滑坡下部设置抗滑桩、滑坡中部高陡边坡设置锚杆框架梁护坡和滑坡外侧设置环形截水沟,引排地表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白龙庵隧道出口段处在滑坡体中,采用了锚索框架梁及抗滑桩对滑坡体进行处治,并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隧道开挖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山体和隧道衬砌、抗滑桩等都是安全的,表明处治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抗滑桩基本计算理论,通过滑坡治理工程实例,提出两种新型抗滑桩结构,即“缩颈桩”和“深埋低锚桩”。“缩颈桩”可应用于在抗滑桩施工过程中仍持续变形的滑坡;“深埋低锚桩”应用于滑动面埋置深的滑坡中,可明显缩短锚索长度,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实践表明,抗滑桩可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设计,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花高速公路刘家院子隧道右洞洞口处于浅埋坡积体中,直接开挖进洞容易导致山体滑坡,造成隧道衬砌开裂。介绍了用抗滑桩处理滑坡体的技术,处治之后山体稳定,保证了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对山岭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直线型滑坡在滑面位置已知而桩排数目及桩排间距不同情况下,各排抗滑桩的推力分配规律,总结出直线型滑面滑坡多排抗滑桩优化设计原则:当各排桩承担滑坡推力较小时,可适当减少抗滑桩桩排数目,充分利用各排桩的抗滑能力;当某排桩承担推力过大时,应考虑调整桩排间距,以使各排桩受力趋于合理。试验研究结果对于抗滑桩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殷平  李江涛 《路基工程》2020,(5):208-211
以云南某高速公路玄武岩风化土滑坡为对象,分析其成因及稳定性,根据滑坡实际情况从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考虑,进行多个治理方案比选。最后采取适当刷坡,抗滑桩支挡,同时做好截排水措施的处治方案,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黔东北某山区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工程为例,基于FLAC3D软件最大位移、最大剪应变增量等计算结果,结合施工难度、经济性等因素,在三种方案中选取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复合支护为最佳支护方案.研究桩位对支护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抗滑桩距锚索框架梁10m左右时支护效果最佳.竣工后的监测结果表明,边坡的优化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速公路缓倾顺层滑坡处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滑坡变形机理和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双排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治理方案和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治理方案,从技术、造价、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方案作为滑坡治理方案。并从潜在滑面的选取、参数的取值、裂隙水压力和计算宽度等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预加固和顺层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结合厦门某公路滑坡防治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针对滑坡的特点对滑坡治理方案进行比选,确定综合处治的方法,介绍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垂直预应力锚杆式挡土墙的施工要点,并强调施工中的试验及监测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微型钢管桩用于滑坡治理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长阳县红岩溪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对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钢管桩设计进行了改进,探讨了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并通过设计和计算证明,用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治理滑坡;针对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文中以两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微型钢管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类比法进行微型钢管桩设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南山区某膨胀土滑坡整治工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全埋式H型抗滑桩加固膨胀土边坡的有效性及其与膨胀土边坡相互作用时的受力特性,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全埋式H型抗滑桩能有效遏制膨胀土滑坡的塑性区发展及边坡的滑移;桩排距不应小于4.0 m,桩列距取4.5~5.0 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