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应用直觉模糊集完整描述目标识别特征与类型关系之间的模糊性和犹豫性,建立基于最大隶属原则的直觉模糊多特征模式识别的一般识别模型;针对战场目标类型识别问题中特征值不完全和识别特征之间独立的特点,定义了识别特征值识别价值测度和直觉模糊动态熵权,进而建立了基于最大隶属原则和动态熵权的多特征直觉模糊目标类型识别模型;通过应用实例计算与对比,说明提出的模型是有效的;所建立的模型对空中目标类型智能识别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鱼雷武器远程精确打击导引模式和技术架构初步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远程精确打击是潜艇使用鱼雷武器攻击肮母编队、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作战模式。本文以远程反舰重型鱼雷武器为背景对鱼雷武器导引模式和技术的框架思路、关键技术、数据融合方法和环境进行了初步探索。利用鱼雷导引数据综合处理装置。建立立足于鱼雷武器的鱼雷导引数据处理体制,强化与舰船作战指控装置间的目标信息沟通、充分利用作战体系、潜艇平台、鱼雷的探测数据进行目标运动分析,从而提高鱼雷武器对目标远程感知和跟踪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鱼雷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性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和推导鱼雷纵向运动的特征方程基础上,对某型鱼雷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鱼雷运动稳定性的灵敏度,提出了一种分析鱼雷运动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特征根的灵敏度计算法,并且在文中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4.
目标释放诱饵等对抗装备对鱼雷武器实施干扰、诱骗等可增加其逃生的机会,精确制导及智能识别技术仍将是鱼雷制导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鱼雷的精确制导及智能识别技术需要以传感器获取目标不同的特征数据或同性周期数据为判断,并将这些数据融合。论文针对处理多信息源数据高度冲突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合成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鱼雷目标识别时数据高冲突的处理,减小识别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论文主要介绍了声自导鱼雷尺度靶供靶的原理,并创建了为声自导鱼雷供靶的模型,利用M atlab对供靶的过程进行了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将鱼雷非尺度声靶模型仿真结果和尺度声靶供靶仿真的鱼雷回波信号进行对比,得出鱼雷尺度声靶模拟鱼雷声目标的逼真度和准确性,其回波信号能更为真实地反映潜艇等声目标对声自导鱼雷寻的信号的反射特性,从而加强靶标对抗鱼雷识别的能力,更好地保障高技术信息化条件下的鱼雷武器的靶场试验。  相似文献   

6.
鱼雷定深运动方程含有诸多的非线性项,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有较大难度。运用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叉理论,选定鱼雷定深运动方程中的某一流体动力系数扰动值为分叉参数,系统地分析在经典比例微分深度控制系统作用下,鱼雷在退化平衡点处的航行稳定性。利用中心流形定理,推导出系统状态变量解析表达式,对系统 Hopf分叉进行分析,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流体动力系数变化使定深航行产生 Hopf分叉,并给出了确保鱼雷稳定航行的流体动力参数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线阵声诱饵对抗智能鱼雷尺度识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智能鱼雷常用的目标尺度识别方法,建立了线阵声诱饵模型.采用边发边收和多点协同应答的方法,模拟尺度目标高频回波.采用方位走向法和视在张角法对该模型进行尺度识别分析,仿真结果证明线阵声诱饵具有尺度目标的方位延展特性,可有效对抗智能鱼雷的尺度识别.  相似文献   

8.
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在声自导鱼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鱼雷的真假目标识别和要害部位识别问题,提出了将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应用于声自导鱼雷的研究思路,可为声自导鱼雷提供判定目标真伪、确定目标关键部位的一种最为有效和直观的手段.简要介绍了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及其在声自导鱼雷中的应用原理,并分析了逆合成孔径成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鱼雷声自导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鱼雷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不能准确掌握目标运动信息时,对鱼雷发射平台而言,目标位置散布于一定的区域之内。要提高鱼雷搜索捕捉目标的概率,可利用鱼雷航程远的特性,设计一种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使鱼雷搜索范围尽可能地覆盖目标散布区域。基于这种设想,提出描述鱼雷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的参数和确定方法,并对这种弹道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出其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对抗静止的声诱饵干扰器材的方法有数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一种基于鱼雷和目标运动轨迹的动目标识别方法。文章中首先论述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目标、鱼雷运动轨迹的平滑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平滑方法对实航轨迹的平滑结果,通过平滑后可清晰地给出目标的航行轨迹,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保证准确的识别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11.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151-154
准确识别来袭鱼雷制导方式是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对抗措施的前提。本文分析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在潜艇攻击征兆、鱼雷齐射数量、航速变化次数和累积方位变化量上的差异,选取这4个变量作为特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来袭鱼雷制导方式识别模型。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步相东 《舰船科学技术》2003,25(3):44-46,57
研究了鱼雷新型战斗部的爆轰波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爆轰波形控制技术的理论分析和原理描述,对鱼雷新型战斗部聚能装药结构的波形控制提出新的思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爆轰波形控制技术可使战斗部的聚能威力和相对目标的毁伤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声对抗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水声对抗系统中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用于鱼雷目标分类的决策级融合方法,以及利用多声纳方位测量数据进行目标初始定位和运动要素估计的融合结构,克服了需要本舰机动的限制。进行了仿真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艇防空,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运动学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认真分析了现代主要空袭威胁的特征,给出雷达坐标系下高度、速度、加速度、发现距离、连续径向运动等特征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层识别结构,第一层基于点时刻目标高度、速度特征识别战术弹道导弹、武装直升机;第二层基于目标是否作水平方向连续减速运动、连续径向运动等特征识别反辐射导弹、制导炸弹;第三层基于高度和发现距离,采用模糊集和DS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区分反舰导弹和轰击机等.通过典型目标环境的验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声呐在搜潜过程中目标识别正确率提升的问题,分析声呐目标特征及其获取手段,研究声呐目标特征提取、分析和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多信息源融合的声呐目标综合识别方法。综合运用声呐探测回波特征信息、频谱信息、音频信息、目标运动要素信息、雷达信息、AIS信息等信息进行联合识别,深层次挖掘目标特征信息,通过图谱特性、频域特征、听音识别、运动要素等多维识别,将孤立的、碎片的数据转化成信息优势,形成标准的声呐目标综合识别使用流程,从而提高目标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声自导鱼雷追踪导引弹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声自导鱼雷发现目标后在追踪段的命中目标概率,根据鱼雷和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采用数值分析[1]的方法,对追踪导引弹道进行分析,研究追踪导引弹道的性质,得到追踪导引弹道的益率半径极小值,并通过该曲率半径极小值与鱼雷旋回半径进行比较,判断鱼雷是否脱离理论轨迹,从而为使用者根据不同的条件提供适当的射击方案,占领合适的射击阵位,同时对鱼雷设计者进行鱼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目标不同位置回波亮点的微多普勒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微多普勒差异的声自导鱼雷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亮点之间的位置信息估计出亮点连线的倾角,然后利用各个亮点的径向速度和亮点连线的倾角估计出不同亮点对应的目标速度,最后利用各个亮点获取目标运动速度的一致性来识别潜艇与对抗器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大部分攻击态势和攻击条件下均可有效识别目标,本方法可作为声自导鱼雷在近距离跟踪阶段传统识别方法的有效补充,从而进一步提高声自导鱼雷水下目标的识别概率和识别距离。  相似文献   

18.
鱼雷跟踪目标深度起伏机理分析及全弹道数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鱼雷跟踪目标时的深度起伏现象,从水声传播原理和鱼雷跟踪目标时深度平面的控制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等效声线的建模方法,通过设置工况条件,对鱼雷进行了全弹道数学仿真,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声自导鱼雷目标尺度识别技术,对现役软杀伤水声对抗器材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针对现役水声对抗器材气幕弹、噪声模拟器和声诱饵不能有效模拟目标尺度的现实,提出了采用新概念水声对抗装备--自航式拖曳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的构想,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分析预测理论的处理空间位置探测数据问题的原理和思路,比较了分析预测理论和当前流行的处理空间位置探测数据问题的统计理论在原理和思路之间的差异,介绍了分析预测理论解决统计预测理论不能处理或不太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有,目标空间运动模式的识别问题;目标空间运动模式改变的识别问题;单站一维探测数据和多维探测数据的融合问题;不同平台,不同探测精度探测器数据的融合问题。最后,讨论分析预测理论和统计预测理论的互补性和互补方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