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哈大线Re200C接触网定位装置的设计特点,施工方法,定位器的动态抬升,受力状况和定位器坡度的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在各种线路外轨超高的情况下Re200C接触网的定位器最大坡度值。  相似文献   

2.
德国开发列车运行时速为330 km至400 km的Re330接触网时,开发了铜镁接触线,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国于2003年在秦沈客运专线引进德国Rim120铜镁接触线.在学习外国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工艺制造的铜镁接触线实现了金相组织的晶粒细化,使得其强度、韧性、导电率及性能均匀性全面优于引进同类产品.本项工作是发展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郊环线高速接触网试验段由德国AEG公司和铁科院根据德国Re250接触网标准结合我国情况联合设计,由电气化工程局二处在德国技术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建设和安装的。本文介绍了东郊环线高速接触悬挂和各部分装置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链形悬挂的零配件情况。还对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具做了简介,阐述了作者在施工中的体会和对我国高速接触网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因高速铁路隧道区段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比例日益增加,所以要求设计与隧道空间相适应的接触网结构形式。德国Re250接触同采用5跨式锚段关节,不仅长而且所占空间大,在隧道中安装错段关节时需对隧道进行扩挖。最近德国开发出一种对隧道不需扩挖、且获专利权的锚段关节和弧形补偿装置,用于Re330接触网,经试运营和专门行驶试验,证明该项开发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弓网系统电弧的产生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网系统电弧的产生与弓网接触电阻、电动列车的取流量大小有关.电弧能维持电动列车取流的连续性,但对弓网系统产生电气磨损,并对环境带来电磁干扰.通过改变弓网系统的振动特性、选取合适的弓网接触压力、合理匹配滑板与接触线的材料、改进接触线的生产工艺、提高接触网的施工质量等,能有效减少弓网系统电弧现象.可以根据列车一定取流量及运行速度时的电弧次数与持续时间对弓网接触特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电接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电接触理论对弓网系统电接触特点、接触电阻、稳态热效应及电弧的产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弓网系统具备固定、滑动及可分离等方面的电接触特性;弓网系统电火花现象与滑板和接触线材料的导电性能密切相关,铜镁接触线与碳滑板2种较高电阻率的材料组合决定了两者的接触电阻比较大,使得滑动接触过程中的电火花现象剧烈。取流量较大的电动列车在起步或低速运行时,由接触电阻引起的热能有可能导致滑板和接触线局部过热,必要时应采取措施减小弓网接触电阻。弓网系统电弧对周围环境虽产生电磁干扰,但却能保证电动列车正常取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朱飞雄 《中国铁路》2003,(3):40-42,48
通过借鉴和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施工管理经验,中铁电气化局在哈大线Re200C接触网施工中采用了许多新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本文介绍这些管理模式、施工特点、质量检测方法和施工允许偏差等。  相似文献   

8.
41电气化提速区段双层集装箱弓网系统适应性研究针对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电气化线路在接触线最低高度为6 330 mm条件下,200 km·h-1动车组、200 km·h-1客运机车、120 km·h-1货运机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共线运行的弓网适应性问题开展研究。对国内使用的主型受电弓进行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9.
铁路线路部分曲线区段条件复杂,连续复合曲线给接触悬挂承力索安装带来较大难度,同时接触网关节及电分相区段的接触网参数调整存在导高非自然抬升和两支接触悬挂间距问题,给吊弦测量及计算带来更大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轨面与接触悬挂的模型,计算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并针对接触悬挂安装、吊弦数据采集、吊弦数据处理、吊弦计算等全过程,研究了有砟常动轨铁路接触网吊弦数据处理及计算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可有效满足稳定的弓网关系对定位装置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用于科隆—莱茵/美茵新线的高速接触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ICATH1.0型大功率接触网是为科隆—莱茵/美茵的新建线路开发的。在该线路上,使用2架受电弓时最低行车速度为330 km/h,使用1架受电弓时行车速度可达400 km/h。其机械和电气性能可与Re330型接触网比美,且其投资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铁路线路部分曲线区段条件复杂,连续复合曲线给接触悬挂承力索安装带来较大难度,同时接触网关节及电分相区段的接触网参数调整存在导高非自然抬升和两支接触悬挂间距问题,给吊弦测量及计算带来更大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轨面与接触悬挂的模型,计算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并针对接触悬挂安装、吊弦数据采集、吊弦数据处理、吊弦计算等全过程,研究了有砟常动轨铁路接触网吊弦数据处理及计算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可有效满足稳定的弓网关系对定位装置参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用于青藏铁路格拉段接地系统的新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大片高土壤电阻率的多年冻土地区,给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杆塔等电力系统接地设计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降低接地电阻,笔者提出了适合该地区使用的新型接地装置———降阻模块。该模块具有较小的自身电阻,通过与土壤良好接触、增加等效半径等方式降低了接触电阻与散流电阻。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降阻能力,在格拉段可采用换土等措施。根据铁路沿线接地网情况,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接地模块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降阻模块个数变化对接地网利用系数的影响和利用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及现场实验表明,该降阻模块具有施工方便,散流特性好,降阻能力强等特点,为青藏铁路格拉段接地装置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曲线区段外轨超高会导致机车与受电弓倾斜,引发接触线偏磨.本文结合某普速铁路情况分析计算了不同外轨超高条件下的接触线偏磨量.计算表明:在弓网动态运行平稳时,曲线区段接触线偏磨不会引发弓网故障,若曲线区段定位器坡度角为0°甚至为负数,接触线偏磨深度极值将迅速降低造成撞击隐患;接触网施工误差、随机风荷载、列车振动均会影响弓网动态运行平稳性.为确保弓网安全运行,研究了接触线偏磨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定位点前后第一吊弦位置、拉出值大小、跨距大小对缓解接触线偏磨的影响,为高速铁路接触线偏磨问题分析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SNS柔性防护系统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SNS网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介绍该防护系统的特点及施工方法,以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电气化牵引变电气的接触地网施工,同时介绍了接地网降阻、接地体材质的选择,岩岩地网的施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弓网受流中出现连续火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某些线路弓网受流试验中出现连续火花的分析,说明引起此现象的原因有弓网振动不匹配、接触导线不平顺、导线本身的刚度不均匀和施工过程造成接触导线吊弦点处高度不平等方面,并提出了消除离线火花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提速铁路接触网受流质量,改善弓网关系,采用整体吊弦取代传统环节吊弦安装方式。整体吊弦施工实现了数据处理电算化,吊弦预制工厂化,接触悬挂安装基本一次到位,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安装调整精度,改善了提速电气化接触网弓网关系,保证了受流需要,也大量减少了施工及维修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当地铁到站或在线路上因故临时停车时,接触网仍需为列车提供电流,此时弓网接触部件因处于静止状态而存在局部过热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滑板热损伤甚至造成接触线断线事故。因此,地铁停车期间弓网电接触的温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铁列车弓网接触是热、力、电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行为,而弓网接触力、滑板热导率和接触线截面形状对弓网电接触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线静态取流的工况,研究了接触电阻和接触热导的变化规律与建模方法,建立了热-力-电耦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弓网接触力、滑板材料热传导率以及接触线磨耗对接触温升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大弓网接触力、选用高热导率的滑板材料和改良接触线截面轮廓均可降低弓网接触温升。研究结果对接触线结构优化、滑板材料的选取及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铁刚性接触悬挂弓网磨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弓网间的磨耗包括机械磨耗和电气磨耗,而且大部分同时伴随着这两种类型的磨耗.从地铁刚性接触悬挂布置、悬吊结构刚度以及弓网电接触等方面,分析弓网磨耗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有效改善弓网间的磨耗,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综合考虑整条线刚性接触网的布置,增加特殊区段悬吊结构的弹性,选择与接触网相匹配的受电弓,精心进行接触网施工和检修等.  相似文献   

20.
从几何特征、动态性能、材料接口及电接触等方面对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受电弓与接触网相互作用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弓网系统不仅能满足我国铁路互联互通要求,而且高速接触网的几何参数能够与高速列车使用的受电弓相匹配;铜合金接触线和碳滑板的组合能使弓网系统的磨耗量降至最低,且能保证弓网接触点不出现过热;弓网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确保高速列车的取流可靠性和取流质量。我国高速铁路弓网系统的性能还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