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变压器是变电站最重要的元件,对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也较为复要,主变压器有关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运行中变压器保护动作跳闸必须认真分析,遵循事故调查"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主变压器跳闸原因,做好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一起变压器跳闸原因分析,正确地找出故障点及故障原因,为主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于城市桥梁来说,车辆撞击是一个高概率事件,不仅对桥梁本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可能影响到桥下的通行安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桥梁撞击模拟、防撞设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对于重大撞击事故的技术处理却鲜见报道。现结合某城市钢箱梁人行天桥撞损事故,从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结构受损模拟分析、永久修复设计等几个方面作一详尽的介绍,以期对城市钢桥抢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故障会引发停电事故,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给国家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研究故障选线保护装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电力系统故障选线保护装置现状,然后分析了主要的故障选线方法,最后研究了变电站故障选线保护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地铁作为城市繁荣的标志,推动着经济发展与人才的汇集。然而其空间限制、人员密度大等特点成为突发事故的主要"诱因",突发事故的爆发导致人员及财产的双重损失,对城市的社会和国际地位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做好突发事故的防范与处理,降低突发事故发生概率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地铁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防范措施与处理方法,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9,39(10):1601-1609
为掌握地铁隧道坍塌事故机理,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地铁隧道施工中重点环节、关键工序的风险管控,对当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塌事故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深化对地铁隧道施工坍塌形成机理的认识,提出预防事故发生必须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为准则,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结合具体案例对盾构隧道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探究事故原因和违法违规追责行为分析基础上,从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出发,完善地铁施工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地铁施工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分级分类建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地铁隧道坍塌事故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杜志刚  梅家林  倪玉丹  陈逸飞 《隧道建设》2020,40(11):1558-1569
总结城市水下道路隧道事故分布规律,从驾驶人、隧道光环境及道路条件3方面分析隧道驾驶安全影响因素,对现有安全改善措施及其优缺点进行剖析,并指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研究趋势: 应以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为主,考虑交通事故形态、事故致因及影响因素,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路段驾驶人差异化视觉需求。驾驶人视觉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对应的隧道行车环境可分为基本型、安全型与舒适型视觉参照系。提出以构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目标,通过隧道照明与隧道视线诱导技术相结合,缓解隧道出入口参照系的剧烈过渡,加强中间段弱视觉参照的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方法。构建基于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性与韵律性的隧道驾驶安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措施得力卓有成效在交通方面,斯德哥尔摩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它之所以事故少,一方面在于市民们的交通意识根深蒂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是城市有关部门确立了"以人为先"、重视生命的交通理念,对交通管理十分严格,各类安全设备很齐备。早在1997年,瑞典就提出了交通事故"零观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交通量日益增长,城市交通隧道不断修建,隧道防灾问题逐步受到重视。以绍兴主城区某明挖隧道为例,通过分析其隧道特点及事故概率,介绍了人员及车辆疏散通道设置特点、消防设施的配置要求及防灾联动方式,可为类似城市隧道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是由其中安装的变电站设备所决定的,所以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就变得十分重要。对变电站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就成为了变电站维护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受到电力系统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就目前变电站设备日常维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常规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通过实例揭示了多发点的鉴别本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层BP神经网络的城市干道路段事故多发点鉴别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交通事故7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能将常规鉴别方法不易识别出的多发点鉴别出来。其次,应用哈尔滨市市区430个干道路段上1999年至2004年发生的13764起交通事故数据及关联因素数据,对神经网络的权值和偏置值进行了标定,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事故多发路段鉴别。最后,分别应用了事故次数概率分布法、矩阵法和质量控制法对430个路段进行了多发点鉴别,并对鉴别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金彪 《摩托车》2005,(9):33-33
摩托车属于事故多发的一类机动车,有不少城市已经禁摩,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摩托车仍在一步步走向普及,保有量将继续稳步增长。因此,由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摩托车的驾驶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总的来看,摩托车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摩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对城市对外交通道路系统提出新挑战,城市出入口不但是城市道路网的重要节点,而且也常常是交通的瓶颈和事故频发点。基于对出人口道路交通运行情况的理解,以上海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出入口道路交通拥挤问题为例,采用分类集中和数据分析方法从宏观、微观、用户出行特征、交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造成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密度增多,因城市道路系统复杂性所造成的高峰拥堵、交通污染、突发事故等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城市智能道路系统的分析,构建绿色低碳的智慧公交系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综合运营及管理能力,提升城市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近年来积累的交通事故调研经验,以北京市汽车碰撞行人事故分析案例为基础,构建了行人事故的深入数据源。该数据源以计算机电子数据表存储和分析与事故相关的人、车、路、环境的数据信息,可用于事故统计、事故再现和深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基本数据源中包含事故的基本数据、车辆数据和行人数据3个部分,另外还存储了中国人体相关参数和车辆相关参数供分析时使用。目前,该数据源已收录了近200例行人事故中的深入数据,已用于有关人车碰撞特点分析及辅助事故再现等方面的研究,为汽车被动安全及交通安全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道路具有宽度窄、弯坡比例大、交叉口多、绕行距离长的特点,经常会出现违法掉头、超车等驾驶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然而在事故伤亡情况与违法驾驶行为的相关性方面仍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对某山地城市道路状况特点的分析,对2010—2013年典型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得出了该城市主要违法驾驶行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研究了事故受伤、死亡人数与各违法驾驶行为的相关性,确定了影响事故受伤、死亡人数的优势因素.同时也为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山地城市交通安全及整治违法驾驶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500kV变电站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满足当前高质量供电需求,有必要对500kV变电站进行综自改造,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文章主要结合具体500kV变电站实例,从改造原则、改造方法、改造内容三个方面对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进行了分析,可为类似工程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针对城市平面交叉口的特点,系统分析了交叉口的事故原因,并针对交叉口事故原因,找出了在交叉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车流量大,水下运管环境恶劣,多系统管理复杂,具有潜在火灾危险。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工作难度大,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不完全统计了1976年至今的23起国内城市水下隧道火灾事故,分析了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灾害统计数据,旨在为城市水下隧道火灾防护技术的研发和预防机制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山区高速公路事故致因因素,采用故障树及贝叶斯网方法,分析各因素对事故的贡献率.建立以事故为顶事件,驾驶员、车辆、道路及环境为次顶事件,事故因素为基本事件的故障树模型;构建基于故障树的贝叶斯网模型,对人、车、路及环境各方面单独分析,定义证据节点的诊断方式计算4个方面的后验概率,找出各方面中最敏感的事件.结果表明,对事故影响较大的基本因素为"未保持安全距离""超限超载""长大下坡坡底"和"夜间无照明";驾驶员、车辆、道路及环境对事故的贡献率分别为54.4%,32.2%,48.1% 和4.5%;对人、车、路及环境最敏感的事件分别为"操作不当"、"超限超载"、"长大下坡坡底"和"能见度不足";基于故障树的贝叶斯网模型不仅可以更高效和简便地对基本因素进行概率推理,而且还能得出更可靠的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快速路网中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为及时准确地对事故进行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宏观交通流模型的状态观测器估计算法.根据利用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的实验数据,并结合元胞传输模型(CTM)理论分析事故发生前后,事故路段及其上下游路段的交通流密度分布特征.同时基于路网的交通流模型构建了城市快速路事故的状态观测器估计模型,模型通过估计密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交通状态分布特征来对事故进行识别.以京通快速路为例,通过对观测器估计误差进行计算,得出了实验路段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的均值为11.56%,模型估计精度为88.44%.该方法能较为准确的对事故进行识别,为快速路中的交通事故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