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为例,针对多种机动车驾驶人违法驾驶行为进行定量分析,考虑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评价指标,通过6种不同系统聚类法对违法驾驶行为进行聚类,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R软件得出聚类结果,在符合实际意义的情况下,聚类个数k=6时结果最优,类内样本具有相似性;计算了各类中违法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影响因子δ,δ值越大,则该类中的违法驾驶行为对该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影响越大,管理部门需对应加大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长深高速公路G25青州至临沭段道路状况特点,对2014~2017年交通事故进行深度调查、分类统计;基于累计频率法鉴别出事故多发路段;并使用SPSS软件分析了事故受伤、死亡人数、财产损失与天气、交通方式、事故形态致因确定了显著相关性。同时也为更有针对性地管理所研究道路交通安全和整治违法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郊区四路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实地调查,在获取事故数据及道路几何要素、环境要素、交通流要素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找出与交通事故相关性显著的影响因素,并采用AIC原则分析法确定模型形式,分别建立了四路信号控制交叉口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事故次数预测模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对交叉口进行安全分析诊断及预测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交通事故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能力能有效减少驾驶事故发生.聚焦典型违法驾驶行为,基于simulator实验平台开发的沉浸体验式教育系统(DSIES),通过系统教育纠正驾驶行为进而减少事故.通过典型违法驾驶行为致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知-教-行”动态教育系统.为验证系统有效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项违法驾驶行为作为实验对象,42名被试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进行传统教育及新型教育.采用描述性统计、显著性方差分析及灰度关联分析方法验证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教育系统能有效提升驾驶员驾驶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教育效果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该教育系统从短时教育及长时教育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教育,通过动态教育系统能有效提高驾驶员危险预测能力、降低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2004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55起,造成852人死亡、877人受伤.与上年相比上升幅度较大,事故起数上升34.7%,死亡人数上升32.1%,受伤人数上升54.7%.  相似文献   

6.
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严重的现状,为了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和加深对交叉口驾驶行为的了解程度,探讨了公路平面交叉口驾驶行为理论,总结了目前道路交通系统交通事故原因及其导致事故所占比例,分析了交叉口交通系统,给出了影响交叉口驾驶行为的具体因素。在驾驶行为三阶段基础上,研究了交叉口驾驶行为模型,分析了交叉口驾驶行为特征和交叉口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发生的一般关系。并针对驾驶失误和不安全驾驶行为给出了防止措施,以减少交叉口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7.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每年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灾难性事故的57%,故针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类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难点,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行为特征的各类客观检测方法;最后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综合考虑车队安全氛围与驾驶员多种个人特征对公共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影响,设计了营运驾驶员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车队的安全氛围,驾驶员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睡眠状况、驾驶行为与驾驶愤怒.对公交客运企业的13个车队,共计844名驾驶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双层Logit模型用于分析车队特征与驾驶员个人特征对事故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队层面,安全氛围对交通事故发生有显著影响,可解释约9.2% 的模型方差;在个人层面,驾驶员年龄、在所调查企业工作的时间、睡眠状况、普通违规行为、侵略违规行为、失误驾驶行为、积极驾驶行为以及驾驶愤怒对交通事故发生均有显著影响.基于随机森林中的平均准确度下降方法对显著变量的相对重要度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驾驶行为与睡眠状况是对驾驶员事故发生贡献最高的因素,车队安全氛围次之;其中4类驾驶行为对事故的累积贡献率为68.2%.研究结果可为公交客运企业安全管理与驾驶员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安全教育应给予对事故贡献度高的因素教育优先权.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充满复杂性和随机性的道路交通事故具有灰色性。文中介绍了灰色预测的理论方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新的生成数序列,据此建立白化微分方程,给出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的预测模型,用相对残差、级比偏差值和后验差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与实际数据相吻合;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之后4年的交通事故总数、死亡人数及受伤人数,以便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和道路设计规划部门有针对性地对交通事故实施治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与事故之间的内在关系,选取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相对较大的10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 BP 神经网络模型,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预测分析;选取1997-2010年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2011年交通事故中的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及综合死亡率进行预测,经过验证,其预测精度在6%以内,满足应用要求,可为道路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制定安全预防措施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弓锐   《世界汽车》2006,(8):122-123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因此人们对提高车辆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驾车如何节油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然而道路交通事故也在不断上升。根据2000年和2001年全国100多万起交通事故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系统聚类法对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时间分布进行详细地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分布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11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087起.造成7.276人死亡、23.84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0.63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20.0%.6.5%、20.6%和36.6%。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起.造成29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1起,死亡人数增加17人。11月份有22个省(区.市)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但有19省个(区、市)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交通事故导致死亡人数同比上升。高速  相似文献   

14.
2002年特别是2004年以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均迅速下降,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近8500人,平均每年下降率9.47%。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与2007年相比.事故减少62005起.同比下降19%:死亡人数减少8165人,同比下降10%:受伤人数减少75523人,同比下降20%。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交通安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相当密切.文中分析了季节气候特点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指出秋季和冬季发生的交通事故较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较多;提出了不利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交通安全对策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日本的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数量高于我国,但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远远低于我国。论文在综合介绍日本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的基础上,将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和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数量与日本的乘用车保有量进行回归分析,并以虚拟变量的形式考虑了交通安全相关对策对交通事故量和死亡人数的影响。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交通事故的发生量和死亡人数与乘用车的保有量有很大相关性,但是交通安全的相关对策对交通事故的降低和死亡人数的减少有重大影响,这对我国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车驾驶人存在的不良驾驶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交通安全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由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损失,探索更为安全的公共交通环境显得极为重要。以公交车驾驶人为对象,探究影响公交车驾驶人驾驶行为特征的个人心理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及其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选用工作倦怠量表(MBI-GS)、组织认同感问卷(OIQ)及驾驶行为问卷(DBQ)对844名城市公交车驾驶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并使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检验来探究工作倦怠和组织认同感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32.8%的公交车驾驶人存在不良驾驶行为,错误驾驶行为显著高于违法驾驶行为。其中,在违法维度中,侵略性违法显著高于普通违法。②公交车驾驶人存在较高的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工作倦怠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倦怠程度对不良驾驶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公交车驾驶人的工作倦怠水平在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结果厘清了公交车驾驶人的工作倦怠和组织认同感对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究不良驾驶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提供了思路,从而达到改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安全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汽车正面碰撞事故是死亡人数最高的成因。从我国2003年交通事故统计表明,在我国道路交通条件下,侧面碰撞是发生频次最高的事故.但正面碰撞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2003年正面碰撞次数(244776次),占总次数(773137次131.66%,死亡人数(41325人)占总死亡人数(109381人)的37.78%.受伤人数(206225人)占总受伤人数(562074人)的36.69%;侧面碰撞次数(258846次)占总次数33.48%,死亡人数(29620  相似文献   

19.
正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2019年治理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常态长效、综合治理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提出预期目标:力争经过一年严查严管严整严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少,酒驾醉驾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酒驾醉驾导致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采集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交通事故时空特征,辨识交通事故原因,利用手机APP方法采集了宁波市鄞州区2016年第四季度的37 654起交通事故数据。鉴于传统K-means聚类算法收敛慢和精度低的缺陷,建立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以消除孤立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对研究范围内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手机APP采集的有效事故数据样本量占实际警情的比例为96.4%,能满足事故数据分析的精度和质量要求;近4年每个季度的事故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锯齿状变化;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数量最大,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数量次之,事故比例分别为58.4%和15.8%;时间特征方面,周一发生的事故数量最大,周四最低,事故比例分别为15.4%和13.2%;空间特征方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地面路段、交叉口、停车场等,事故比例分别为77.4%、11.6%和7.0%,居民小区和高架事故比例较低,分别为3.2%和0.9%;事故原因方面,跟车距离过近、转弯未让直行、违法变更车道、超速行驶等驾驶行为是引发交叉口机动车与机动车类型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比例分别为28.8%、22.9%、15.6%和7.6%;机动车转弯未让直行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闯红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占用车道和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是诱发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类型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比例分别为36.6%、16.6%、9.9%和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