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面渗水性能是反映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一个间接指标,也是沥青路面水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揭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试验段渗水性能检测结果,在试验段施工总结的基础上,对GAC-20C沥青混合料级配作进一步优化,有效减小路面结构层渗水系数,为后续GAC-20C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GAC-16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密实、抗滑性能好、便于施工和高温抗车辙能力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广东等湿热多雨地区的高速公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配合比性能验证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应用基于红外温度差热成像扫描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对施工后的路面进行全断面渗水系数和均匀性进行检测,为GAC-16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质量控制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是我国高速公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在实际施工中,沥青混凝土用量大。GAC-16由于具有平整密实、耐高温及抗滑性能好的特点,在广东省高速公路广泛使用。本文阐述了GAC-16沥青混凝土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摊铺、碾压、接缝处理等技术,总结了关键的施工工艺,以期对相关工程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温拌剂对GAC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分别在热拌和掺加表面活性类温拌剂温拌条件下成型70#普通沥青混合料GAC-25C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GAC-20C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研究表明:1、将不同掺量的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分别加入A-70#普通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中,沥青结合料针入度增加,软化点波动下降,沥青结合料高温粘性降低,但幅度不大,SBS改性沥青15℃低温延度略增加,低温延展性提高,但掺入剂量对结合料性能影响不成规律;2、温拌70#普通沥青混合料GAC-25C和温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GAC-20C压实温度相比于热拌沥青混料分别降低45℃和30℃,压实效果、高温稳定性能和水稳定性仍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表面活性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温拌效果的影响,本文选用5种表面活性温拌剂,分别对SBS改性沥青GAC-20C和70#普通沥青GAC-25C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掺入5种适量表面活性温拌剂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成型温度降幅更大;改性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都获得略略微改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均得到改善,抗车辙能力增加,但70#普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增有减,效果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江肇高速公路2期工程为依托,将地域性级配GAC-16C沥青混凝土,与AC-16C沥青混凝土进行对比,室内试验结果表明:GAC-16C沥青混凝土在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试验段各项指标现场检测均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由此可知GAC是一种较好的地域性级配,其应用效果可为国内研究适合各地区地域型级配的沥青混凝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泥沥青混凝土(Cement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CAC)是在空隙率15%~20%左右的"骨架-空隙"母体沥青混合料结构中,灌注掺有适量外加剂的聚合物水泥乳浆,经适当时间养生硬化而形成的新型路面材料。本文采用体积法设计大孔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作为"骨架-空隙"母体沥青混合料CAC-20C,通过调整水、水泥及水泥沥青外加剂CACa的配比组成较为适宜的水泥乳浆,将其灌注到母体沥青混合料成型的试件中,经养生形成水泥沥青混凝土CAC-20C。通过对养生3d后的水泥沥青混凝土CAC-20C和沥青混合料AC-20C进行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力学性能试验,分析水泥沥青混凝土CAC-20C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沥青混凝土CAC-20C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均优于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路用性能显著。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简要总结介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特别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根据项目的经验,提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江宇飞 《公路》2005,(8):337-340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设计、材料质量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直接决定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结合广梧高速公路马安~河口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与施工工艺,介绍了广梧高速公路马安~河口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0.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透水性沥青稳定基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大修或改造工程中,铣刨出的基层和面层废料若不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本文将中面层铣刨料和基层铣刨料热再生后应用于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首先,测定了回收沥青和集料的技术性能;其次,对再生混合料进行了组成设计;最后,重点评价了设计混合料中粗集料骨架嵌挤程度和混合料的抗水损坏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掺加基层和面层铣刨料的热再生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满足高速公路柔性基层的技术要求。该成果为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大修和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GAC-20C级配,采用GTM法并通过低温小梁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车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和单轴贯入等试验,对外掺2.35%BRA+70号沥青混合料与70号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研究;并选用合适的车辙预估模型,计算3种不同中面层混合料类型路面结构的永久变形,最后对其建设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机理、使用工艺和宁淮高速公路(NH-NJ24)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面层Sup-20中掺加凯泰(CTA)聚酯纤维的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15,(7)
在总结30号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础上,在福建省靖海高速公路上设计并成功铺筑了46km、5.5cm厚的30号AC-20C沥青混合料面层。由于30号沥青的黏度大,路面厚度比常用的低标号沥青基层或下面层薄,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决定了路面质量。文中探讨了30号沥青混合料的不同碾压工艺、碾压遍数对现场空隙率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采用PQI测定混合料的压实度与温度变化关系;检测了渗水系数、压实度和厚度等关键指标。对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段,试验段数据表明:30号沥青混合料路面现场检测结果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SBS改性沥青的现场检测结果,5.5cm厚的30号沥青AC-20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或规范对中面层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沥青面层抗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骨架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分析了骨架嵌挤密实型级配形成机理,提出了"三次破碎+三次筛分"改进型集料加工工艺,推荐了改进型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细集料规格和MAC骨架嵌挤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范围,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形成了成套技术并推广应用,可为其他项目和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方多雨、大交通和重交通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大修采用加铺三层沥青混合料。对交通量和轴载、加铺层厚度以及设计基准期等进行分析。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GAC-13和橡胶沥青AR—AC13等三种比选方案;中面层采用改性沥青GAC-20和改性沥青SUP-20等两种方案比选;为了有效抑制反射裂缝,下面层采用沥青稳定碎石ATB-25。对SBS、PE、PE+SBS等改性剂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大修后的路面质量检测和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面层在拌和楼调试及前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细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措施,为沥青面层施工的规范化、精细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某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在A合同段沥青中面层内加入抗车辙剂。试验设计其外掺比例0. 0%、0. 15%、0. 25%、0. 50%分析外掺抗车辙剂比例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电镜观测抗车辙剂在沥青、沥青混合料内分布形态,深度挖掘抗车辙剂作用机理;并探析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抗车辙剂施工工艺,做好各施工环节中工作,提升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外观效果,国内正在逐渐实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方法来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结合苏州市某道路改建工程,针对旧路病害调查、弯沉测试、板块接缝防水处理、铺设土工格珊、道路扩宽处置及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等情况进行了探讨。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法来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在成都市石胜路中的应用 ,介绍了超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组成、材料及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永久变形性能,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建模,分别对轴载作用大小、中面层厚度、面层材料等因素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永久变形性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中面层厚度的增加并不能有效降低路面结构的永久变形;(2)中面层材料选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有效提升路面结构的抗永久变形性能;(3)重载超载频繁的路面易发生永久变形现象,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有效提升路面结构抗永久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