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实测沉降数据反演地基固结参数的适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运用实测沉降数据反演地基主要固结参数,进行地基沉降预测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利用早期的沉降实测数据和准确的加载信息,可以预测更长时间内的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工后沉降和最终沉降量,同时也可以推算出一些主要土体变形的平均参数,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差异沉降对拓宽道路的影响,应用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差异沉降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拓宽路基差异沉降特性,研究了路基高度、土基压缩模量、拓宽方式和宽度对路基差异沉降以及沉降曲线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侧拓宽在差异沉降控制上优于单侧拓宽;最大差异沉降的增加和土基压缩模量的减小不成反比例;受边界条件的影响,路基填土高度越小,拓宽路基顶面沉降曲线越接近“~”形。研究成果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深厚软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常由于交通荷载和路堤荷载等作用,造成工后沉降量过大、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浙江省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采用泡沫混凝土置换高速公路宕渣路堤为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典型断面的工后沉降进行模拟,提出了该工程不同路段的合理换填厚度,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依据现场试验沉降观测数据,分析泡沫混凝土换填前后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泡沫混凝土换填路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填土荷载,减少软基的附加应力,从而达到抑制沉降和侧移、提高路堤稳定性的效果。现场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换填前大部分路段预压期末沉降速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换填后沉降观测结果显示沉降速率为2 mm/月~4 mm/月,依据换填后沉降变化采用sep程序所预测的工后沉降大幅减少,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刘健美 《隧道建设》2020,40(Z1):138-144
为解决盾构隧道沉降预测现有计算方法考虑因素单一、以短期预测为主等问题,提出在软土固结和流变共同作用下的隧道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验证。首先,利用Merchant流变模型和太沙基-伦杜立克二维固结理论构建固结-流变耦合模型,该模型将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分为2部分: 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主固结沉降和土体流变引起的次固结沉降;然后,考虑地表荷载、土层性质、结构自重以及列车荷载等因素对沉降计算的影响,求解出隧道长期沉降解析式;最后,选取新建盾构隧道3个典型断面,利用该解析方法对隧道的长期沉降进行预测,并对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沉降速率及最终沉降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运营初期,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较快,尤其是在最初的2年内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断面的消散速度逐渐趋于稳定。2)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与下卧土层的性质有关;下卧土层厚度越大,性质越差,所产生的沉降量越大;断面1、2、3最终沉降预测值分别为146.8 mm、97.6 mm和46.1 mm。  相似文献   

5.
一种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的反演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一步研究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问题,提出运用土工反分析理论进行地基沉降预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早期的沉降实测数据和准确的加载信息可以预测更长时间内的累计沉降量、沉降速度、工后沉降和最终沉降量,同时也可以推算出一些土体变形的平均参数。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用反分析方法进行沉降预测,将反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本文所采用的预测方法是先进合理的,可以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整体式轨道、路基三维有限元梁-体模型,考虑各结构层间的非线性接触关系,分析在自重作用下,不同波长、波深的路基沉降对整体式轨道钢轨变形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式无砟轨道在自重作用下会发生跟随性沉降,沉降波深增大,钢轨沉降幅值和主应力增大,轨道与路基从贴合转为脱空;沉降波长增大,钢轨的沉降幅值增大,而钢轨的主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轨道与路基从脱空转为贴合;在余弦型路基沉降起、止点处钢轨出现轻微翘曲,其变形范围相对于路基有所扩散。  相似文献   

7.
以软基路堤拓宽工程——渔港路工程为例,分析软基路堤拓宽工程的路基沉降规律,根据分析结论,对该工程的沉降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结合工程施工期间及施工后路基沉降观测结果,对路堤拓宽工程的控制因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针对软基路堤拓宽工程,可分别对老路路堤沉降控制、拓宽路堤回填区沉降控制、拓宽路堤原始地基沉降控制3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减少软基路堤拓宽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8.
朱金波 《路基工程》2022,(3):155-160
依托某段下穿铁路工程,基于文克尔弹性地基梁模型,考虑梁土间的摩阻力,将路基沉降作为非线性边界条件,建立轨道大变形沉降的控制微分方程,并采用傅里叶级数法进行求解;建立数值模型得到数值解,并与级数解、余弦函数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级数解与数值解所得的轨道沉降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99.00 %)更高,且最大轨道沉降差值仅为数值解轨道最大沉降的0.62 %和0.84 %,级数解法精度更高,在轨道沉降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下,利用理论计算所得轨道沉降曲线可很好地反映和预测轨道的沉降情况,从而保证铁路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9.
余绍水 《路基工程》2007,(4):110-111
根据路基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指数法和Asaoka法,计算了膨胀土路基和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并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为相关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精义  叶新丰  余鹏  田腾跃 《隧道建设》2020,40(10):1408-1416
PBA工法工序转换复杂,易引起地表沉降,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沉降规律难以掌握。尤其在含水粉细砂地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地表沉降难以控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安全隐患。为研究粉细砂地层PBA车站沉降规律,通过调研北京地铁粉细砂地层PBA车站分布情况,基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不同降水条件下PBA车站地表沉降规律,并依据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验证,研究表明: 1)大于相应地表沉降值的发生概率与地表最大沉降值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有效降水和未有效降水车站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85.31~-93.29 mm、-126.16~-131.35 mm,由数据拟合得出地表最大沉降值超过-60 mm的概率分别为53.30%、74.96%; 2)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导洞施工及扣拱施工阶段(约占90%),上导洞施工、下导洞施工、梁柱体系施工、扣拱施工阶段沉降比例约为4∶3∶1∶2; 3)沉降槽与Peck曲线趋近一致,沉降槽宽度系数在9.82~15.51 m,有效降水车站的沉降槽宽度系数比未有效降水车站的大3~5 m; 4)地层损失率普遍在0.56%~0.70%,沉降槽宽度参数受降水效果影响显著,普遍在0.51~0.89。研究结论可用于初步判断粉细砂层PBA车站的地表最大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