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墨—Al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熔复合及半固态模锻法,研究了石墨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垢制备工艺,并对石墨-Al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以很好地解决石墨与Al浸润性差和石墨易漂浮偏析的问题,所得石墨-Al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新型减磨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搅拌熔炼-液态模锻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较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利用该工艺铸造了用于桑塔纳轿车前制动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毛坯,经机加工后试制了表面质量合格的制动盘成品。对该制动盘进行了材料性能检测试验和微观结构分析,并在SCHENCK制动试验台上进行了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开发的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参数合理,成本低廉,适于民用工业规模性生产;制备的SiC颗粒增强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碳化硅为原材料的柴油机颗粒过滤器生产工艺,并对载体的微观结构进行SEM分析和用压汞仪测试,结果表明重结晶碳化硅过滤器微孔分布均匀一致;对载体进行适应性涂敷试验,SEM分析结果表明:含有催化剂浆料可以均匀地涂敷在碳化硅晶粒上;载体对PM的过滤效率进行了发动机台架测试,过滤效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4.
界面分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增强颗粒与基体均视为弹性,采用弹性接触模型与边界元素法,对界面分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分析,揭示了界面分离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的基本特征。文中所述;完整界面与完全分离界面模型,分别提供了具有非完整界面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之上,下界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ψ(SiCw)0.2补强Al2O3陶瓷复合材料的无压烧结,研究了活化剂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并使其得到96%的密度,HV=16GPa,KIC=6.2MPam,σf=540MPa的陶瓷复合材料,同时研究了异型零件热压成型工艺的方法,分析了浆料的配方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纳米膨润土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膨润土中富含的天然层状硅酸盐有机化"插层"预处理,在熔融沥青中"剥离"为纳米颗粒,并在沥青中均匀分散,形成纳米增强沥青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膨润土中富含的天然层状硅酸盐有机化"插层"预处理,在熔融沥青中"剥离"为纳米颗粒,并在沥青中均匀分散,形成纳米增强沥青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其微观损伤机理密切相关,随温度的升高,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SiCD/A356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细观损伤机理.文中对真空双搅拌方法制备的质量分数为20%的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细观损伤机制进行了研究,在试样断口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了不同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机制,根据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不同失效方法,归纳出了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的温度效应曲线.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复合材料的裂纹萌生以基体撕裂和颗粒断裂为主,高温下其裂纹萌生机制以颗粒脱离和基体撕裂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沥青烟排放、解决沥青路面施工时污染环境的问题,以具有污染物吸附功效的电气石为基础材料,制备新型电气石复合材料作为改性剂,并研究新型电气石复合材料在沥青中的分散性,分析新型电气石复合材料对沥青烟污染物的吸附效果,为功能性粉体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电气石复合材料在沥青中分布均匀,沥青可完全包裹矿物颗粒,二者具有良好相容性;相同条件下,新型电气石复合材料对沥青烟的吸附效果优于电气石,与电气石相比,新型电气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提高了 10.10%~19.08%;与基质沥青相比,电气石及复合材料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出现劣化,但感温性和高温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C级钢钩舌半固态流变模压模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级钢材料特点和半固态流变成型的技术原理,结合火车钩舌的结构和使用特点,进行了半固态流变模压的模具设计.模具总体方案为水平分模、单腔间接流变成型.利用这一模具,有效地解决了普通铸造钩舌普遍存在的气孔、内部缩松和砂眼缺陷等,所得产品外观光洁、尺寸精确、内部致密、组织均匀、工艺出品率达到了80%以上,加工余量小于2mm,尺寸公差等级可达IT10,表面粗糙度小于6.3μm.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载有盐酸四环素微球的多层复合骨修复材料的结构,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药壳聚糖微球、凝聚相分离法制备复合载药微球、悬浮液热分散复合法制备复合载药骨修复颗粒样品,并对3种样品进行了显微分析.结果表明:用分子量为42.0万的壳聚糖合成出载药壳聚糖微球的形态呈球形,其均匀且易分散,复合材料颗粒能够包覆载有四环素的壳聚糖微球,载药多层骨修复复合材料颗粒断面空腔尺寸为100~200μm,有利于成骨细胞长入,适合用作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机械合金化制备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金属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对近期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介绍,重点论述了机械合金化制备颗粒增强相的类型和铜基复合材料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用于颗粒强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值模拟的空间结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典型颗粒强化金属复合材料-高相对密度钨合金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拉伸变形时,粘结相最先进入塑性状态;由于粘结相的塑性变形,应力逐渐在钨颗粒中集中;屈服强度随钨含量增加而增加;弹性变形量随钨含量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泥基复合半刚性面层材料的微结构,建立把裹橡胶沥青粗集料颗粒球和水泥砂浆空心基体球嵌入CBSCC等效复合材料介质中的三层嵌套模型,推导了热应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降温时粗集料相及橡胶沥青相处于压应力状态,水泥砂浆相中存在切向拉应力,CBSCC等效复合材料中存在法向拉应力。  相似文献   

15.
临界状态下沙堆大规模坍塌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概念,探讨了散粒体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单面坡沙堆实验,发现颗粒非均匀系数为2.85的沙堆呈现自组织临界性,而由均匀沙构成的沙堆大规模坍塌呈现准周期分布.提出了沙堆具有散粒层和摩阻层典型的二元结构.实验表明,非均匀颗粒的沙堆,在临界状态发生的大规模坍塌基本上只发生在散粒层;而均匀沙堆发生的大规模坍塌影响到摩阻层.认为颗粒的均匀性影响系统在临界状态下的动力学行为特征,均匀性不同的沙堆,在临界状态下发生的大规模坍塌具有散粒层坍塌和深层坍塌2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6.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综述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所采用的主要制备工艺、增强体材料和基体材料以及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制造金属基粒子强化复合材料的方法,即“喷射悬浮法”。用此法铸造低铬铸铁基碳化钨粒子强化复合材料的试验表明,碳化物粒子可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及抗磨性均优于其成分与复合材料基体相同的低铬铸铁。  相似文献   

18.
复合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OC4H9)4和Si(OC2H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确定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即Ti:Si=1:0.5,煅烧温度为500℃,制备溶胶pH取5~6.通过SEM测试,发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粒子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存在,颗粒粒径在10~30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按照最佳条件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在日光照射90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以Ti(OC4H9)4和Si(OC2H5)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确定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即Ti∶Si=1∶0.5,煅烧温度为500℃,制备溶胶pH取5~6.通过SEM测试,发现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粒子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状结构;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TiO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存在,颗粒粒径在10~30 nm.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按照最佳条件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在日光照射90 min后,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箱形梁弯曲的实用计算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虑截面横向剪切变形及剪力滞后效应的基础上,用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了双轴对称铺设结构的复合材料层合箱梁在对称弯曲条件下的挠度,应力及截面横向剪切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当材料为均匀时,本文所有公式均退化为均匀梁的经典公式,且算例和现有模型实验的对比表明,本文理论和方法不但计算精度较好,而且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