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各类"专车",在各地如潮涌般发展。专车是"互联网+"热潮中涌现出的新型业态,在给公众带来全新出行体验的同时,也给出租汽车市场带来了冲击,导致了一系列罢运潮。当前,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矛盾相互交织,稳定问题尤其凸显,考验着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一、影响出租汽车行业稳定的主要原因1.出租汽车行业层面一是受市场发展和政策滞后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作为培育移动出行服务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资本"热钱"瞄准了具有一定客户支付潜力的出租汽车行业。手机App打车软件、"专车"、"顺风车"等各种新生的出行方式应运而生,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消费观念。然而,由于相关监管政策的滞后和缺失,伴随而来的各类矛盾逐步凸显,传统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利益面临冲击,服务质量下滑、乘客投诉上升,给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出租汽车行业结构改革,采用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的方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随着部级网约车信息交互平台的启动运行,辽宁省启动了省级网约车监管平台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专题导读     
<正>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租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服务模式,同时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一是出租汽车行业自身的矛盾问题,即行业是否应放开管制;二是出租汽车行业面对其他模式的冲击问题,即在传统出租汽车之外预约专车是否该鼓励发展;三是出租汽车行业与移动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5.
"打车软件"、"预约专车"互联网技术在出租汽车行业的出现,使得长期存在的乘客打车难、非法营运屡禁不绝等矛盾更加突出,进而引发出租汽车行业是否具有垄断性、是否暴利收费等问题的讨论。为使出租汽车行业向更加安全、有效、公平、健康的方向发展,从综合交通体系的角度,围绕出租汽车运营模式、服务水准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的变革趋势进行分析。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出租汽车兼具公共交通与私人小汽车的双重属性,运营模式应多元化;二是服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消除乘客等车与出租汽车寻客双向排队的盲目性;三是行业管理应实行法制化运作,协调乘客、驾驶人、企业等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6.
<正>8月18日,由北京奇华智慧交通有限公司研发的"飞嘀打车"APP正式上线试运行。"飞嘀打车"APP是北京市出租汽车统一电召平台"96106"升级版,实现了O2O线上线下互动,既保留了传统电话叫车功能,方便不习惯使用手机APP的市民,又使出租汽车实现"互联网+出租汽车"的出行平台。"飞嘀打车"APP可实现手机即时打车、预约用车、快速抢单、电子支付、服务评价、意见反馈等益民  相似文献   

7.
正O2O模式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式。O2O模式有力推动了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出租汽车作为城市文明的窗口,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打的"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移动互联网衍生的滴滴打车等便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出现就面临了激烈的竞争。一、O2O模式的特点及典型操作路径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大致从2013年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从B2C模式发展到O2O模式,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互联网+出租汽车"模式的有效性和网约车时代出租汽车运营规制的重要性,定量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打车软件对出租汽车运营的影响。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域,选取打车软件广泛使用前后两个节点日的出租汽车GPS数据,对比两日出租汽车微观运营指标。各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打车软件改善了低人口密度和偏远地区的打车难状况,减少了出租汽车的无效运营,并且总体提升了驾驶员的接单效率。因此,鼓励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是科学合理的。同时,采用适当的策略规范网约车时代出租汽车的经营服务行为,减少打车软件的负面效应,是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诞生具有划时代意义。互联网变革着传统的零售业、物流业、金融业等,渗透到各行各业,连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家电行业也开始跨界布局智能家居:美的联合京东,TCL牵手万达,格力握手红星美凯龙,海尔联姻恒大等。在出租汽车行业,互联网智能叫车出现了打车、专车、拼车3种新形态,一时鏖战急,寡头对决绝。有人说,互联网变革客运行业的序幕刚刚拉开,"战火"还会蔓延,对传统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行业、政府管理部门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本期刊登3篇文章,揭示打车软件叫车的各自业态特征和竞争,以帮助管理部门政策调整和措施制定,亦欢迎读者来稿阐述见解,形成建言。  相似文献   

10.
出租汽车行业是重要的服务窗口行业,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扩大社会就业、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租汽车行业在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加显现。本期专家就城市出租汽车交通的功能定位、运力供给,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出租汽车行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希望为探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律、改善出租汽车行业经营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出租汽车约139万辆,出租汽车经营企业约8500户,个体经营业户约13万户,从业人员260多万人,年客运量约400亿人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约车、专车的出现,让传统的出租车在原本就担负高额"份子钱"的同时,更加不堪重负,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对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出租车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我们不妨来管窥一下海外其他国家是如何规制出租车行业的。在美国,由于政府实行出租车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后,"部长通道"再次开启,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网约车已经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安全是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遵守的底线,下一步将推动做好出租汽车行业的融合发展工作。"网约车是交通运输的新业态,给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正出租汽车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传统出租汽车主要以巡游出租汽车为主(简称巡游车),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简称网约车)以便捷的网络预约乘车方式和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进入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给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在满足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6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市投放以来,上海一度出现过20家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超过100万辆。在行业发展火热的同时,出现了投放过度、车辆乱停乱放、用户安全隐患、资金风险等一  相似文献   

15.
<正>出租汽车一直是大家热议的对象,尤其是第三方软件在互联网出现后,对出租汽车行业的运营、服务与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行业的发展方向值得重新思考。一、关于出租汽车发展的定位出租汽车发展的定位一直是困扰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行业定位下,政策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将会受到质疑。出租汽车的行业定位与城市交通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租汽车的行业定位也不同。在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与服务还无法满足人们日常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浮动车数据挖掘的出租汽车运营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支持出租汽车运营评价和行业规划,科学掌握其运营现状与特点,以深圳市一个典型工作日为例,研究浮动车数据挖掘在出租汽车运营特征研究中的应用.依托对浮动车数据的特征解析,提出面向出租汽车运营特征分析的数据处理流程,针对空驶率、运营速度、载客运营时长、出行需求的时空差异等方面分析深圳市出租汽车行业运营现状与特点.该研究可为出租汽车运营评价提供新视角,从对既有数据深度挖掘的角度提升行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的加快,客运出租汽车行业已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保障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对出租车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出租汽车是城市"流动窗口",是社会敏感行业。上海出租汽车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取得出租汽车经营权后,出资购车,招聘驾驶员,建立劳动关系,组织营运服务。由于出租汽车单车作业,流动分散,因而在企业内部普遍实行承包责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广州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出租车司机服务水平,改善行业“窗口”服务形象,通过对日常服务工作加强检查,形成长效监督检查机制,有效地改善行业形象,为市民提高优质的出行服务。日前,由市交委印发的《广州市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新出现的专车服务所引起的有关出租汽车的争论,从大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和交通政策的角度,论述出租汽车和专车服务的性质以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阐明专车服务属于出租汽车服务范畴,大城市应该控制出租汽车总量。从三方面提出出租汽车发展策略:适度提高出租汽车价格,建立多层次价格体系;加快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满足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服务水平,以降低出租汽车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