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港口物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既是这四个中心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之一,也是实现这四个中心的标志性结果之一。配合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举办像今天这样的物流研讨会,就显得尤其必要和适时。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建立国际航运中心来确保上海成为国际金融、贸易与经济中心,是我们在世界经济新的发展面前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一方面必须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不少人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后一方面,还存在着相当模糊的认识.有人认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只是航运业本身的事情,而不象信息港建设或房地产业建设那样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建设的进程、研究深度和宣传力度相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显得远远滞后于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3.
归墨 《中国港口》2003,(11):8-9
<正> 上海的社会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申博的成功为上海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加快城市发展,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建设步伐,既是实施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上海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世瞩目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建设是  相似文献   

4.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是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础。1995年,党中央明确指出,2010年要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框架。2020年基本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党中央的决策是科学的,定位也是明确的,符合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是集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航运服务功能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确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照国外世界性大都市的发展轨迹,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有国际航运中心来支撑 。虽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的建设,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规模和流向以及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中海的船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华 《水运管理》2006,28(12):1-2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绩斐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上海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建设目标更加迫切。其中,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乃至整个长江的关键,也是拉动上海经济、提升上海国际地位的关键。从建设上海国  相似文献   

7.
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国际深水中转港”?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然后才能研讨“建设国际深水中转港”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中国是否具备主客观建设条件?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沿海重点建设大窑湾、湄州湾、北仑、盐田等四个“国际深水中转港”及把上海港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计划和决策,都是脱离中国客观实际的主观愿望,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理由是: (一)“国际深水中转港”和“国际航运中心”,必须有较大量的第三国进出口货物来港中转;否则只能成为中国的“外贸深水港”和“本国航运中心”,而不能称“国际中转港”和国际航运中心”。试想,这四个深水港(区)建成后,除可装卸中国的进出口船货外。  相似文献   

8.
<正>1995年底,国务院决定以上海为核心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加快实现把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集散功能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先导功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则是集散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沟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主要通道和腹地进出口货物的中转枢纽,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成立上海组合港、长江口拦门沙外深水港区选址前期工作等措施,加快建设步伐。这些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9.
谢奇 《广东造船》2012,(4):20-23
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浚网络等硬件设施,并拥有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件功能的港口城市。金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史上的最高形态,"低碳智网型"国际航运中心(LISC)既是对航运中转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继承与发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关环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洋山深水港向自由港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沿海港口建成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如果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其深水港建成后仅仅立足于内陆腹地的货源而不注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经营方式来改善港口货源结构,促进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转货源的增长,那么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