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出行选择,我市公共自行车办卡人数已达42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投用公共自行车辆30899辆,服务站点达到1166个,特级站6个,闸机式中心示范站1个。租赁卡办理迅速增长至42万张,日均使用22.5万人次,单车日均使用7.5次。463名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服务面积达到312.5平方公里。公共自行车已成为城市交通"治堵"重要手段,按照出行人数乘以人均碳  相似文献   

2.
现状各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的设置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导致部分站点的公共自行车供应不足,部分站点的公共自行车供大干求,造成资源浪费.选择了二元logit模型对各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需求进行预测,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二元logit模型对各地铁站点的公共自行车需求预测情况与现状各地铁站点公共自行车的供需不平衡状态基本一致.因此,各地铁站点相应的公共自行车的停车桩数设置可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调整设置.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2月26日,近200余名居民自发集聚在东湖风景区鼓架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敲锣打鼓,欢迎397路通到家门口。东湖风景区鼓架、滨湖、建强三个社区常住人口达6000多人,此前一直没有公交线路,居民出行只能依靠电动车、自行车、私家车等工具。此次应居民需求,武汉公交集团六公司在进行了数十次实地调研后,最终确定了线路运营方案。397路由武东东路船舶园路至鼓架小区,单程线长7.5公里,停靠12个站点,配车2辆。  相似文献   

4.
国外公共自行车起源于1965年,目前已形成了应用电子技术、信息集成、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国内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杭州最为成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发展历程2007年底,为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该系统自2008年初开始建设,于2008年5月1日,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租赁自行车交通作为"零污染"的交通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宠",自行车出行比例也成为城市交通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全面分析并掌握居民使用公共租赁自行车的出行特征,是政府或企业制定公共租赁自行车发展策略的基础,也是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营运成本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近日.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组织与施工,中山市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南中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的该体系首期和主城区建设18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配套4540个桩位和4000辆公共自行车。  相似文献   

7.
公共自行车是武汉市为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推动“绿色出行”的一种探索。今年武汉将再投放2万辆公共自行车并新增100个租车服务站点。这样,供市民出行的自行车将达到7万辆,租用自行车也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进行调研,分析自行车租赁系统中存在的调配方法落后、车辆使用率低等问题。基于随机存贮模型策略,提出车桩比及租赁点调配量的计算方法,建立公共自行车单站点调度优化算法,确定单个租赁点的最大和最小调配量,提高租赁点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将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划分为前往站点、租车骑行和还车离开3个阶段, 分别研究了城市用地在每个阶段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影响; 针对第1、3阶段, 采用兴趣点度量公共自行车站点周围的城市用地类型, 通过引入时间满意度函数,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 提出了预测骑行产生量和吸引量的建模方法; 针对第2阶段, 构建了城市用地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6个影响指标, 包括起始站点骑行产生量、起始站点分布密度、起始站点偏离度、终止站点骑行吸引量、起终站点间距与起终站点用地差异; 对纽约市961 865条以及上海市1 185 816条公共自行车骑行记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保持用地因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传统方法针对纽约和上海记录数据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81、0.474, 建模方法的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达到了0.738、0.607;针对自行车站点间客流量的建模, 提出的6个指标均对站点间客流量有显著影响, 并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487。可见, 建模方法更加合理地衡量了城市用地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影响, 并对站点的骑行产生量、站点间客流量与站点吸引量实现了更为准确的建模。   相似文献   

10.
正1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现状和问题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系统性、在城市实现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此后10年间,投资形式不同、运营方式各异的公共自行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上百个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2009年,武汉市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成为我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公共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7日,"绿色出行一骑减碳全国公共自行车碳减排成果发布暨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会"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举办。公共自行车领跑零碳出行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交通方式,在出行、健身的同时,还可助力"碳中和"。2008年,由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率先在杭州启动。随后,低碳环保、免费便利的公共自行车迅速掀起了一股"绿色旋风",从杭州刮到了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2.
将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建立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效用函数,基于多项logit模型,测算得到公共自行车的分担率.以未来年居民出行OD为基础,结合公共自行车分担率,测算得出公共自行车的租借需求,并结合公共自行车和停车桩的周转率最终得到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以西安某新城为案例,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公共自行车以及停车桩的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方法简单高效,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南京地铁站点实地调查的数据,从出行个体和土地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多项logit模型,深入剖析各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出行者选择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概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站周围住宅区和教育机构则是公共自行车客流的主要吸引源;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是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公共自行车主要承担通勤出行上班族的短距离出行,有自行车被盗经历的居民改用公共自行车换乘的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源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存在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一般根据城市交通规划,隔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出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寒区公共自行车的特性和长春公共自行车统计数据,在分析总体借还特性的基础上,对院校站点、居住点、公建点、休闲旅游点、换乘站点等不同类型公共自行车站点,分析长春公共自行车借还特性,并对长春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结论对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苏州市高新区6个较具代表性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例,调查6个站点连续15天的借还车情况.归纳总结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区位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共自行车出行中通勤接驳出行占有较大比重,其余出行按照所处区位与时间段,分布呈现不同规律.根据所总结的规律,可使公共自行车的借还调配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球有135个城市运营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且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其中法国巴黎规模达到2.06万辆。在我国有24个城市运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08年5月开始运营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设置了2204个站点、配备了5万辆公共自行车,超过巴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下面简略介绍世界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刷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使用特性.研究发现,地铁型站点公共自行车的用车时长较短且较为离散,与其他类型站点有显著差异.在接驳地铁的出行者中,公共自行车经常使用者的平均学历较高,也非低收入人群.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地铁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可知,接驳方式使用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和出行目的等对公共自行车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经常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者在接驳地铁时同样也倾向于选择公共自行车,而不使用者则倾向于选择步行或公交车.  相似文献   

19.
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社会理念下,公共自行车正以其"零油耗、零排放"的节能、环保特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我国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公共自行车技术和运行方式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以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解决市民公交出行"最  相似文献   

20.
正为进一步提高公共自行车完好率,提升一线维修技工的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公共自行车服务,2018年12月27日,2018杭州公共自行车技术比武在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修理分公司九和路维修基地举行,共计九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公共自行车维修技术大比武。本次活动由杭州市城管委公用事业监管中心指导,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举办,除了九支参赛队伍,还特邀了全国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