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3.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王宝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干4科!陕西西安710004 @王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干4科!陕西西安710004 @程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04 @张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04 @甘为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04 @万恒麟$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干4科!陕西西安710004 $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68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保留尿道、耻骨上,耻骨后3种前列腺切除术的手术情况,术后常见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前列腺切除术病人住院资料,按3种术式统计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尿转清时间,术后置尿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对80例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分析尿流率,I-PSS和QOL评分。结果 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各项指标均比其他两种手术低,特别在输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常见并发症三方面有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获取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增高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状态。方法112例PSA值增高的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获取前列腺液,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白细胞与患者年龄、PSA、前列腺体积等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密度加大(平均5.29×106/mL),白细胞总数增高(平均1.58×106)。前列腺液的体积和白细胞总数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性相关,非前列腺癌患者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结论非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7.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自被发现以来,受到临床上高度重视,经深入研究,目前以认为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极具临床价值的指标。但PSA仅对前列腺组织特异而非PCa特有,作为早期诊断PCa的指标还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血清中PSA在(4-10)μg/L时,PCa与许多良性前列腺疾病(尤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ng prostatic hyperlasia,BPH)及值重叠。近期研究发现血清中PSA以不同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与α1-抗糜蛋白酶(α1-ACT)和α2-微球蛋白(α2-MG)结合形成复合物,另外存在少量的游离PSA(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正是f-PSA对区分BPH和PCa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经临床医师行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后疑有前列腺疾患病人100例作血清PSA,f-PSA检测,算出f-PSA/PSA比值,探讨与PCa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rostatecancer (Pca)isoneofthecommonestmalignanttumorsofmaleinEuropeandAmerica .ThemorbidityofPcainourcountryismuchlowerthaninothercountries,butrecentlyitwasincreasedtotwofold[1] .Althoughthe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isthemostusefultumormarkeravailableforthediagnosisofPca ,nevertheless ,lackssufficient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 .Peoplenow putforwardtheconceptofpercentfreePSA (fPSA)andhasbe comethenewdirectionofinvestigation .However ,therestillhavesomeproblemunclearatpresent,es peciallyt…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18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同时随访观察治疗后血浆PS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区别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中,PSAD显著优于PSA,但应用于个体时要综合分析。治疗后进行血浆PSA观察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局部复发和转移以及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18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同时随访观察治疗后血浆PS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区别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中,PSAD显著优于PSA,但应用于个体时要综合分析。治疗后进行血浆PSA观察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局部复发和转移以及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射频治疗前列腺增生80例,总有效率82%。治疗后1月效果趋于稳定,夜尿次数减少,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减少,前列腺体积变化不大。并发症除血尿、膀胱刺激症、尿潴留外,诱发心绞痛2例,局部皮肤灼伤3例,异常悬空感3例。我们体会射频前后服用适量抗菌素和小量激素对预防或减轻治疗后腺体炎症水肿反应有益。合并中叶增生患者,射频后使用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效果更理想。近期有尿潴留史或最大尿流率小于5ml/s,排尿时间大于60s患者射频后可保留尿管5~7d。射频适应症广,是全新、无创、良效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伴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逼尿肌收缩状况。方法 采用连续两次压力-流率法检测71例BPH伴BOO者,将在第1次压力-流率测定中得A-G值,按照Schafer氏BOO分级把病人分成3组;第1组为BOO2级19例;第2组为BOO3-4级24例,第3组为BOO 5 ̄6级28例,再将在连续两次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均比第1次显著下降;第2组中第2次的Qmax和P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结扎动脉前列腺摘除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在29例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膀胱下动脉的走行、膀胱下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等内容,并结合结扎动脉前列腺除术讨论输尿管容易损伤的部位及结扎膀胱下动脉的最佳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泌尿外科就诊男性400例,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前列腺癌,322例无前列腺疾患者中,35例PSA为4~10μg/L,2例大于10μg/L。血清PSA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75例,PSA为4~10μg/L及大于10μ/L分别为22例和7例。病理证实3例前列腺癌者的PSA均明显升高(3/3),但用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阳性率高达95.7%(66/69)。作者认为采用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很小。  相似文献   

17.
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 ,BPH)膀胱出口梗阻 (bladderoutletobstruction ,BOO)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 (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 ,LUTS)最常见的原因 ,而前列腺增生继发的逼尿肌功能变化与LUTS也有密切关系。因此 ,在确定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案时亦应充分考虑逼尿肌功能的因素。本研究对 1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了尿动力学测定 ,明确提示逼尿肌功能与LUTS的关系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对4例NAP和10例BPH组织中ARmRNA表达作了检测分析,并对其在NAP与BPH的表达作了定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NAP及BPH标本ARmRNA表达均显示阳性。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靠近核膜的胞浆当中,主要分布在前列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2)前列腺上皮组织中ARmRNA表达具区域异质性的特点;部分增生前列腺的腺上皮基底层(BCL)细胞阳性表达增强,NAP组未发现此现象。(3)图像分析表明无论是NAP还是BPH,ARmRNA在腺上皮的阳性表达强度均强于间质。而NAP与BPH之间阳性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2 9例前列腺癌 ( Pca)组织 ,35例前列腺增生 ( BPH)组织和 1 7例正常前列腺 ( NP)组织中 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Pca组和 BPH组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 NP组 (均 P <0 .0 5) ,而 Pca组与 BPH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bax蛋白在 Pca、BPH、NP各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ca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血 PSA浓度呈正相关 (均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bax蛋白表达与 Pca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分析均无显著意义。在 Pca、BPH组织中 bcl- 2和 bax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由于 bcl- 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的 bcl- 2 / bax失平衡 ,在 BPH、Pc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cl- 2蛋白检测可以作为判断 Pca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 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 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