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为建立高速公路作业区限速标志下的车速选择模型,文中利用VISSIM仿真数据、实测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5.0%。结果显示,驾驶人经过限速标志后车速降低,但限速效果与限速值的大小有关,限速值差别较小时限速效果好。因此,可以在作业区内每隔一段距离依次设置数值递减的限速标志,以提升限速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车速与交通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运行车速、超速行驶、速度差以及限速等与车速有关的方面分析了车速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实验、仿真与统计研究进展,基于人体损伤与碰撞速度之间的关系特点,对人车碰撞事故的车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特点,构建了人体损伤特征参数及其描述模型,将损伤分为脏器损伤和骨折两部分进行描述及评分。利用统计、再现等方法探寻头部的MAIS值、HIC值与车辆碰撞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构建了MAIS-HIC-v综合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车速分析模型,开发了人车碰撞事故车速分析模块,可根据事故现场信息特点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结合人体损伤信息进行车速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车速控制措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性和适应性2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集,并根据实际道路上的车载实验数据,分析了限速标志、振动减速标线、减速丘这3种典型车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车速控制措施的实时速度曲线均为"不完全对称V形",瞬时心率曲线随时间而下降;有效性方面,减速丘的减速效果最明显,限速标志最弱,但其作用时间最长,对驶出速度影响最大,振动减速标线对驶出速度的影响最小;适应性方面,限速标志对驾驶人造成的紧张感和不舒适感最弱,减速丘最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限速标志设置的合理性,选择新疆赛博段一级公路为调研路段,在限速标志的上下游设置3个断面,检测公路限速区上下游车速,得到分布规律。通过比较实际车速与限速值之间的关系,限速区内与限速区外的速度,以及驾驶员对限速标志的接受程度,判断限速设置的合理性,为决策者了解速度的分布现状,确定合理限速打下基础。最终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应按道路最高限速值以内速度行驶。目前.在出现车辆交通事故时,判断事故责任多与车速过快有关,所以在设置道路最高限速值时,大都是能低则低,总认为车速低一些能减少车辆交通事故。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人为偏低设置道路最高限速值的现象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浓雾时高速公路行车交通安全问题,并改变原有的固定限速措施,提出以安全允许速度为基准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浓雾下车速的规定为基准,考虑交通法里并未提及道路线形条件、路面状况等因素对限速值进行计算,并采用监测器数据近似代替个体车辆数据进行数据优化,得到浓雾行车安全车速及安全行车间距取值。基于此限速信息对动态可变限速信息牌的设置提供依据,进一步确定可变限速控制流程。VISSIM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控制相比,实施可变限速控制路段的最低平均车速提高了12.16%,平均速度最大差值降低了26.37%。表明浓雾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相比传统固定限速手段能有效地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同时提高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速度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了公路速度管理技术方案流程,采用实地观测试验和速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限速区划分和取值方法;根据几何设计参数、隧道分布、安全水平将路段规律划分为大限速区和局部限速区;提出结合运行速度、行程车速、路侧环境、历史事故等技术参数设定基本限速值的方法和修正基本限速值的方法,并采用实证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速度管理方案制定流程、限速区的划分、限速值的取值方法、限速方法的选择等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能有效地解决速度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关注,道路交通安全技术和相关研究也得以快速发展。分析车速对交通事故率及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建立车速与交通事故率和事故严重程度2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车速偏差越大,事故率越高;事故冲撞前后车速变化越大,事故越严重。由此可知,车速对交通安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驾驶人在城市快速路匝道减速车道的驾驶行为及其风险特征,基于43名不同经验驾驶人的道路实验数据,提取了典型快速路出口减速车道共260 m的驾驶行为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经验驾驶人的行车轨迹、进入减速车道的纵向位置、进入匝道时的车速、进入匝道时的横向位置,以及在典型断面上平均车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熟练驾驶人提前变道意识强于非熟练驾驶人,而这种提前变道行为对于尽早进入减速车道有正面作用;熟练驾驶人能更好地保持进入匝道时的横向位置,非熟练驾驶人则偏右;减速车道对熟练驾驶人和非熟练驾驶人的减速效果均不理想,非熟练驾驶人在减速车道上车速显著低于熟练驾驶人,但是所有驾驶人在出口匝道车速比限速值要高.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快速路减速车道参数设计和交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