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满媛 《中国水运》2007,7(7):78-79
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的加载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试验,详细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体外索线形布置,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影响规律,提出了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2.
结构的自振特性关系到结构的健康安全,预应力系统作用到结构上会影响结构的自振频率.为考察体外预应力索系统对简支钢梁自振频率的影响,基于预应力系统作用机理并采用能量法建立了单折线布索型预应力钢梁的动力方程,求解此方程得到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用此公式对一典型单折线索钢梁的一阶频率进行了计算,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得到了索预拉力、偏心距和截面积对梁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为调节单折线布索型预应力钢梁的自振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役桥梁结构永存预应力是反映结构承载能力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对其进行永存预应力的准确预测在桥梁结构性能评定中尤为重要.根据两片矩形梁的室内模型试验得出的测试结果,结合结构动力学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梁的有效动刚度与预应力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随着预应力的减小,其频率降低,动刚度相应减小,且结构动刚度与预应力之间满足线性关系,因此,以实测结构频率数据换算结构动刚度,通过预应力与动刚度之间的关系预测结构预应力大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水下结构,流体对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效应与流固耦合效应两方面.为研究水下壳结构固有频率对这2种效应的敏感度,本文首先计算某水下壳体在空气中的模态,然后研究壳结构在不同水深工作产生的静水压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最后使用声固耦合的方法计算了流固耦合效应下的壳体湿模态.计算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效应占主导因素,但随着壳体工作水深(预应力)的增大,预应力效应对水下壳体频率的影响也逐渐显著.因而,在开展水下结构动力学设计时,不仅要重点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还应关注结构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应力状态,分析其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于水下结构,流体对结构模态频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效应与流固耦合效应两方面。为研究水下壳结构固有频率对这2种效应的敏感度,本文首先计算某水下壳体在空气中的模态,然后研究壳结构在不同水深工作产生的静水压对其固有频率的影响,最后使用声固耦合的方法计算了流固耦合效应下的壳体湿模态。计算结果表明:流固耦合效应占主导因素,但随着壳体工作水深(预应力)的增大,预应力效应对水下壳体频率的影响也逐渐显著。因而,在开展水下结构动力学设计时,不仅要重点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还应关注结构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应力状态,分析其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已建的预应力结构中,结构当前的应力检测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文中利用振动法研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振动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预应力改变了混凝土梁的有效刚度,从而改变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振动频率。因此可以通过振动频率值反推得到梁的有效应力。通过实验测试和有限元计算得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不同预应力作用下的振动频率值,二者的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振动法可以用来检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有效应力,为结构的有效应力检测提供了一条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7.
徐洲 《中国水运》2011,(10):50-51
针对张拉槽中支撑梁的双向偏心受压,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结合结构计算手册中的相关公式,进行张拉梁矩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梁对称配筋。预应力空心板在港口码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大多数预应力空心板采用先张法施工,该工程空心板共1285块,数量很多,在现场制作将大大的节约成本。现场制作空心板涉及到空心板张拉槽的设计,张拉槽在实际工作中都属于偏心受力,且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双  相似文献   

8.
通过ANSYS大型分析软件,对曲线预应力防崩钢筋改善混凝土受力状况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通过分析对比,探究了弯曲半径、钢筋间距、预应力束的数量及预应力大小对小半径曲线预应力梁体受力状态的影响,为改善的程度提供了定量的参考,对小半径曲线预应力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河南省某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受损伤的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无损检测,通过超声波对测方式普查T梁底部和两端腹板底部混凝土,并结合混凝土表面裂缝分布形态和裂缝大小,确定了混凝土内部缺陷状况;采用回弹法确定了混凝土表面强度大小及其分布的均匀性。为同类结构的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的预制梁设计都采用了预应力砼构件,其中预应力轨道梁芯棒尺寸为6300mm×1500mm×1100mm,见图1。宽度超过预制厂以往生产过的最大预应力梁,现有台座无法满足该尺寸构件制作要求,考虑到今后更大型预应力梁的生产,建议新造台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施工三座预应力组合梁桥,考察了715+20+20=756片预应力T梁的计算挠度和实际挠度的差异,以及反挠度随时间形成过程。对预应力T梁挠度精确值计算提出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混凝土梁实际刚度的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挠度法计算预应力梁的残余预应力时,预应力梁的实际刚度是一个难以确定的参数,要测试刚度就必须借助于可直接测量的挠度来推算。测试的结果表明预应力梁的实际刚度总是小于规范中的计算刚度。依据这种试验方法,可以测试在役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当前实际刚度,这就为计算在役梁的残余预应力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本构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预应力筋的张拉进行了仿真模拟。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张拉顺序方案,并将两种方案对梁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进行了张拉顺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Ansys中2种环肋建模方法对圆柱壳振动特性影响。其中环肋采用梁模型(Beam188单元)和壳体模型(Shell181单元)模拟,计算并对比不同边界条件、不同偏心距及不同环肋尺寸时2种环肋建模方法得到的加筋圆柱壳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采用Beam188单元和Shell181单元模拟环肋对计算圆柱壳固有频率存在影响、且环肋尺寸越大二者差异越显著,但对模态振型几乎无影响;增加环肋尺寸对圆柱壳模态振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用有限元法计算平板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钻孔前后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钻孔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残余预应力时,应变片的位置选择很重要;建议合理的贴片位置,并给出检测残余预应力时的修正系数。这一研究成果是钻孔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残余预应力的基础,可以为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升铁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时期的重中之重。预应力混凝土作为铁路桥梁实际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文章主要结合实例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施工期间存在的不足,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小明 《港工技术》2010,47(3):35-37
一般预应力损失是计算预应力构件在使用前损失的那部分预应力,对于构件使用时载荷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则没有考虑。有研究表明,构件使用过程中的载荷也可能会导致预应力损失或导致残余预应力减小。通过3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加载试验表明,加载在24 h以内并不导致构件产生钢筋松弛预应力损失,而且还会因为混凝土的徐变使残余预应力微量增加。同时,试验还显示重复加载、卸载对残余预应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作纯  邓志深 《水运工程》2006,(7):16-17,23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预应力锚索桩和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边坡工程中。文章就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减小预应力损失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许东风  李皓 《中国水运》2010,(4):170-171
文中以高桐公路桐岭背隧道及接线工程赵山渡高架和陈岙高架部分桥墩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设计为背景,简单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盖梁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预应力对圆薄板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解决圆薄板结构中非均匀分布预应力的动力响应问题。根据含预应力的薄板结构应力-应变方程,建立含预应力圆薄板结构的运动控制微分方程。将焊接残余应力定义为复杂预应力,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预应力分布的圆薄板解析求解方法。以具有周边简支边界条件薄圆板结构为例,对比焊接残余应力的不同分布形式对薄圆板结构固有频率及振型的影响。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对文中所提方法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