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当中的重点项目。其中运河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为城市的水道流通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对整体的环境进行不断的改进。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北部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工业、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运河,致使运河水质逐步恶化。因此就需要对其进行河道的综合整治,开展专项的综合整治工程。本文以杭州市区河道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对河道综合整治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其综合整治技术的要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孟华 《中国水运》2010,(3):136-137
以往人们在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只考虑到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故多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材料修筑硬质护岸,隔断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导致河流失去原本完整的结构和作为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做好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工作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化,但目前对大河大江进行治理是我国河道重点治理工作,所以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重视程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如此就造成很多中小河流得不到有效治理,并且治理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洪涝灾害也很难得到预防。现如今最重要的决策就是要强调城市中小河流河道治理,防洪排涝水平必须提升,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中小河流河道区域的建设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当地政府部门也需要非常重视城市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以此来提高当地经济水平。但目前城市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还存在问题,基于此,下文从现存问题入手,浅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治理应基于生态理念,限制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水质污染、项目工程周边大气环境污染等,维护河道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并基于实践工程内容,加强关键河道整治工程的应用范围。研究中以案例分析法,针对多向生态修复技术,提出了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选取老虎坑水综合整治工程,从水质污染及检测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设计理念的分析与应用,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张元 《中国水运》2014,(2):190-191
河道治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项传统的工程项目。这项古老而又活跃的工程是环境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议题。自从上个世纪开始,水利工程和河流的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生态的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因此,生态水利如何更好的被应用于河道治理过程就是一个热点的话题。文中主要分析和探讨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科学的河流生态恢复理论和工程实践,这样生态水利理论和实践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文化景观打造作为出发点,研究大运河徐州段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地域资源。笔者提出针对现状河道问题的相关规划策略,形成文化景观的具体构建方法,突出城市与河流联动属性。同时通过生态廊道的塑造,凸显文化河流特色,以交互的城市绿道系统对空间场所进行串联,构建出综合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以来,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规模建设也在不断扩大。因污水废水的过量排放,致使城市地区出现了赤潮河道、黑臭河道等,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问题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城市河道有着重要的防洪水、排洪水的重要功能,对人们生活质量与财产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城市地区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河流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然而受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冲击,大部分城市河道已丧失了其作为河流载体的作用,成为现代城市的泄水道和藏污纳垢的场所。近年来,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方兴未艾,蓬勃开发。本文对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对忽视生态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港航业的不断发展,船舶特别是靠泊港口的船舶生活污水防治工作已经引起海事和港口部门的重视。由于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不完备,大量生活污水任意向江河和港口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水流航道和口岸。恶化港口环境,因此,对河流水体的保护工作得到了港航以及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船舶生活污水防治工作成为海事和港口部门船舶防污染工作中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河两岸的美丽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在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同时,河流的航运能力和行洪能力也受到影响,目前国家大力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河道治理,采用了包括生态边坡治理在内的多项措施,本文通过对目前河道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以期对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湟水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治理改造段提出三种方案,经过综合比选,采用清浊分流,形成连续水面的方案,实现河道"清水入城"目标,构建城市河道生态廊道,为北方河流城区段改造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通州区是苏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沿海沿江多内河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美化靓化,尤其是城东新城南三湖的开发建设,城市河道驳岸生态设计的实践较为丰富。本文通过查阅施工设计资料、实地踏勘、访谈专家、例证分析等方法,从生态设计角度探讨了通州区河道生态驳岸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使用建设生态水利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河流治理工作的效率,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河道治理是将生态理念与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能够改善生态水环境,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河道治理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水流治理理念,采用这种治理方法能够将水资源的污染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对河道治理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治理河道生态的过程时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将河道治理方法有效地应用于生态水利的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4.
河流自净能力与净流量密切相关,对于中小河流而言,流量小、污染重,导致河道水质和生态修复更为困难,其治理方法也更为复杂。本文以无量溪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水质检测,分析了河道水污染现状。结合河道水功能区规划,计算分析了河道的生态水量及上游拦河坝换水时间,提出了河道水质控制方法和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游生态补水、边界退水方法能较好的保证河道的生态水量;采用泥沙淤积及漂浮物治理、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扩容,清淤疏浚等方法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提出了植物护坡、生态浮岛等技术,较好的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内容,关乎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往往会对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的还说呢国泰环境造成破坏,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没有充分重视生态治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生态河道治理模式,把河道生态发展作为水利河道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对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探讨了关键处理技术,希望对改善河道环境,促进河道健康循环有所帮助,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梁济运河输水河道具有自然河流、输水双重功能,具有重要的资源、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本文通过全面排查和梳理梁济运河输水河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提出河道综合整治措施,为输水河道综合整治提供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河道引水对改善城市河流水文条件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宜昌市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中引水工程为例,从水源地水质、水量、引水管道布设等方面论证引水工程中水源选择,确定最佳水源地。基于沙河生态及环境用水需求,以水体主要考核的因子COD、BOD5、NH3-N和TP为控制因子,采用环境功能设定法和稳态水质模型法分别对河道环境需水量进行了研究,提出河道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的环境需水量指标,并分析不同预测因子对河道环境需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玄武段)为研究对象,从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机理入手,识别分析城市建成区水污染特征及水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生活及三产污染物入河量地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小餐饮污染物入河量。其中城市建成区污水接管率低、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季截流系统溢流频繁造成城市生活及三产污染物大量进入城市水体是城市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COD、氨氮、总磷的污染物入河量分别占总体入河量的71.93%、89.52%、87.52%。城市河道水动力条件不足,淤积严重,内源污染释放加剧了河道的黑臭现象。因此选择适宜城市建成区的截污工程及内源治理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条件,水动力条件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中乡村河道为重点治理项目,对乡村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河湖治理、水生态现状、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进行建设,满足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增强,河流的生态治理防洪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管理,提高河流生态修复水域环境问题处理,做好及时防洪综合治理工作。本文通过对于河流生态治理问题研究,分析了河流治理的现状,提出了河流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具体措施,通过实际研究证明需要提高针对河流综合治理,保障河流承台治理合理性,从而有效推动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发展,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