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土工织物软体排具有反滤、隔离、防冲及整体性、适应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水工建筑的各个方面,它能有效地防止水流直接冲刷江(海)底和因水流渗透作用而造成河(海)床的局部变形破坏,克服了传统防护结构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沿江的水工建筑也逐步向深水、远岸方向发展,深水区的软体排铺设工艺也跟着向"深、险、难"方向延伸、进步,何谓深水区,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施工中一般认为水深大  相似文献   

2.
强潮河口丁坝坝头砂肋软体排护底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工织物软体排护底应用情况以及钱塘江河口潮流特征的分析,认为丁坝坝头砂肋软体排铺设后的稳定性好坏是护底成败的关键。利用长35m、宽4.3m的水槽,对砂肋软体排在不同压载厚度条件下进行不同行近流速、不同坝长、不同水深的多组次室内试验研究,得到砂肋软体排的稳定性主要与压载的块石层厚度有关,铺设在丁坝坝头的砂肋软体排临界块石压载稳定厚度与行近流速、丁坝长度以及水深等因子有关,采用相关因子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丁坝坝头砂肋软体排临界稳定的压载厚度经验公式,可指导现场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3.
土工织物作为驳岸倒滤层结构已在海岸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20多米深水条件下进行土工布(软体排)铺设施工还没有类似工程实例.以洋山深水港AB标工程为例,介绍深水土工布(软体排)铺设施工技术,对软体排的制作、搭接宽度的估算与确定以及铺设施工工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东营港东营港区南防波堤工程中,为解决传统护底技术现场绑扎拼接工程量大、拼接质量要求高、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效率低且整体性差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通长高强土工格栅复合软体排。制定了底层为通长土工布、排中中层为高强土工格栅、两侧余排中层为抗冲击防老化缓冲保护层、面层为通长土工格栅的一体化排体制作工艺,解决了复杂结构软体排的制作难题;研制了适合通长高强软体排铺设施工的动力滑轮组牵引装置,解决软体排较重、摩阻力大、难以沉放的问题;采用旁扫声呐质量检测方法,提高了排体施工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九江长江干堤重点整治工程中,使用土工织物抗冲固岸的新技术,本文结合九江长江整治工程对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沉排、模袋混凝土工程及施工情况作简要叙述,总结了实践体会并对其效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以土工织物和压载物组成的系结压载体软体排的整体性强、柔韧性好、紧贴河床、抗冲击性能好、使用年限长,在长江航道应急处理与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在枯水季节充分利用低水位,抢修开展干滩防护,控制冲刷、稳定航道的环节中,压载体软体排工艺得以不断改进。本文系统分析了岸滩主动防护、被动守护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单元排、D型排、X型排、钢丝网格、铺石、抛石、透水框架、仿沙波排、透水结构等工艺及其综合应用工艺在干滩守护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和重要突破,并结合我国干滩守护工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总结了软体排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各类干滩守护工程技术施工应用时,可能引发溢油、化学品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需增加"生态航道"建设理念、加强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建设、强化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讨论了土工织物加筋垫层稳定性作用机理,总结了目前加筋垫层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并采用原规程法和规范中的新方法对一项现场足尺破坏试验和5项海堤工程实例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土工织物加筋垫层可以约束堤体和地基土的侧向变形,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采用分担系数的方法计算边坡稳定与实际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将原有绿地受压排石压护受到破坏的区域列为生态保护区,通过应用试制的大网格土工格栅和用改良的斜边肋十字块压护的方式,保留原有植物根系的再生能力;将生态保护区周边低水位时可露滩的区域列为生态修复区,分别对两者所采用的生态软体排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合理设计选择生态软体排的排体和压护结构,采用适宜的施工技术,可有效发挥生态软体排的防护与生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述围堰及其土工织物倒滤层施工,结合工程损坏及修复实例,对土工织物滤层的设计与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许多研究报告和出版物,专题论述了土工织物的透水性及其在护坡结构物中的应用。但是,人们对于土工织物在这些结构物的总体设计中的作用仍有些误解,特别是将土工织物与粒状滤层作比较时更是如此。本文对土工织物护坡设计的一般原理作了陈述。显而易见,单单用土工织物代替粒状滤层会导致地基的不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土工织物与粒状滤层厚和质量方面的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