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路面、路基、桥梁、涵洞、沿线设施、绿化等6个公路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相关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内的27条高等级公路典型路段的调查数据以及专家评分为基础,综合采用回归分析与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的实际工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损换算系数与实际不符的现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原理计算各路面破损型式换算系数值。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行驶舒适性指数评价模型。根据前人所做不同路面积水深度条件下漂滑试验结果并考虑车辙形状的影响,从行车安全性角度建立了车辙评价模型。将建立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模型用于试验路段的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公路养护管理的需求出发,将高等级公路作为一类单独的评价对象,依据其使用性能要求,建立了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流程框架、指标体系,形成了完整的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体系。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特性,提出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养护质量评价数据采集方法。采用权重模型计算不同层次的养护质量评价指标并在现场评分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理论对模型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不同评价模型参数值。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系统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和思路,分析了养护质量评价软件的开发过程、结构和功能设计。该系统软件为高等级公路提供了养护质量评价方法,并给出公路系统及其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绿化和沿线设施6个子部分的评价等级及推荐的养护决策,极大地方便了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质量评价,为进一步的养护管理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两条道路的实际应用,分析说明了该系统软件的合理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公路设施损坏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从公路交通安全养护管理的需求出发,建立了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流程框架、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形成了完整的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质量评价体系。针对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特性,提出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模型参数值,最后对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质量进行了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路基养护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公路路基养护评价方法,首先从养护对象的角度建立了高速公路路基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体系与养护对象的关系构建了模型框架,最后利用在江苏省现场采集的30个高速公路路段数据建立了主观评分值和客观评分值的主客观联系。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江苏省高速公路路基评价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进行评估,建立了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多级评判算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然后以一段高速公路为例,对其养护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利用模型评价结果,可有针对性地采取养护措施,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最后说明如何进行模型调整,拓展模型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建立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包括CPMS中路面评价指标与好路率的关系,路面及路基构造物,桥涵隧道,沿线设施、绿化等的处治方案及费用模型,养护质量评价和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公路交通安全养护需求出发,对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基于路基路面、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绿化等4个方面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基于视频检测的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验证了数据采集一致性,建立了公路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模型,标定出了模型参数,并选取试验路段利用模型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林志  陈思  陈相 《隧道建设》2017,37(5):537-542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直接决定其使用阶段的性能水平,为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当前规范采用最差段落法对隧道土建结构进行评分,为改善规范采用的评分方法,提高土建结构评分的总体性,在深入分析国内外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普遍反映原则"和"安全原则",提出了基于最差段落评分法的修正方法,细化了隧道土建结构分项与各指标的关系,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标度,实现了规范法中技术状况值与修正法中分项各指标扣分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得到了一套隧道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定量评价模型,并结合已有检测评估工程的数据验证了该修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以不规则五边形最小面积为特征向量的评价函数,将对既有钢筋混凝土拱肋承载力的定性描述定量化,并利用雷达图推算出承载力评定的检算系数Z1的标度评价值,有效地消除了各项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了检算系数Z1与其标度评价值之间的曲线方程.用检算系数Z1对不考虑损伤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承载力评定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和荷载的水泥稳定碎石抗裂评价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现有半刚性基层抗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劈裂模型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收缩开裂的评价模型,同时考虑干缩应变、温缩应变及行车荷载下基层层底拉应变,提出了抗裂评价系数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评价指标。对6种级配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劈裂和收缩试验,并用BISAR3.0计算了给定结构基层最大层底拉应变,进而比较了最大干缩应变、劈裂应变和抗裂评价系数3个抗裂指标。研究表明,采用抗裂评价系数能正确评价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采用控制关键筛孔通过百分率理论计算所得集料级配的抗裂性能优于富勒级配理论;超载对基层层底拉应变的不利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已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公路选线评价主观分析多、定量少的问题,为综合量化评价比选方案状况,建立了三维度多指标的山区公路路线评价体系,并将Entropy法与FAHP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山区公路路线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定西市某公路K线和A线2个方案进行评价,计算各方案综合权重下的得分,得到了贴近工程实际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常用几何尺寸不同填土高度下的圆管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建模计算,得出了不同工况下圆管涵洞的受力性状。结合有限元应力云图及有限元计算结果对不同工况下圆管涵控制断面环向应力及控制设计的弯矩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弯矩图。利用结构简化计算方法对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验算比较,得出了高填路堤下圆管涵典型断面。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涵洞结构受力性状可以合理地反映出土体和结构的共同作用,因此计算结果比一般方法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各项主观评价项目评分值为依据,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反映各"样本车型"与"目标车辆"(各项主观评价分值最优的车辆,下同)的"接近程度"的排序情况,依据此排序结果,构造"样本车型"的综合评价评分值并通过训练得到相应的BP神经网络结构.当输入车辆各项评价项目评分值后,该BP神经网络结构能够按照车辆与"目标车辆"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CT图像空隙率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基于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对各层位扫描CT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图像锐化处理。采用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法对沥青混合料不同层位的CT图像进行二值化,利用Canny算子模板进行边缘检测,检测出图像边缘内部空隙点数与试件CT图像总点数做熵运算,计算空隙占整个试件的百分率。同时,对试件空隙率检测计算结果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数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空隙率随层位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趋势,验证了沥青混合料内部微观结构的非均匀性;CT图像计算的空隙率均值可以作为试件的空隙率值,同时试验数据结果与图像处理结果具有一致性,表明图像处理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现有路面结构FWD检测技术的改进提供相关参考,并进一步完善路面结构质量评价体系,从轴对称动力平衡方程出发,应用Hankel-Laplace积分变换,推导了考虑路面材料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和路面结构层间接触状态的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解析解,结合传递矩阵法提出了一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快速计算方法,并通过与ABAQUS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提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随机生成6 728组不同竖向模量、模量比、层间滑移系数以及结构层厚度的路面结构,计算其在FWD脉冲荷载作用下的表面位移响应,并应用BP神经网络以及实数编码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反演路面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BP神经网络而言,仅土基材料参数以及各结构层竖向模量的预测结果相对较为理想,其相关系数在0.75以上;较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实数编码的多种群遗传算法对竖向模量的预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相关系数基本达到0.95以上。但无论采用何种反演方法,对模量比以及层底滑移系数的预测效果均不理想。综上所述,所提出的解析解以及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及较好的数值稳定性,能够实现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快速计算;同时,在进行路面参数反演计算时,应考虑路面结构的层间不完全连续状态以及材料的横观各向同性;而仅依靠路表弯沉数据进行参数反演的结果并不理想,有必要对现有检测技术进行相关改进。  相似文献   

18.
A map-matching algorith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 navigation system and reconciles raw and inaccurate positional data (usually from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with digital road network data. Since both performance (speed) and accuracy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real-time map-matching,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map-matching algorithm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three steps: initialization, same-segment, and next-segment. Distance between the GPS point and road segment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ding of the GPS point and direction of road segments,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consecutive GPS points and direction of road segment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best segment among candidates near intersections. In contrast to constant weights applied in existing algorithms, the weight of each criterion in this algorithm is dynamic. The weights of criteria are calculated for each GPS point based on its: (a) positional accuracy, (b) speed, and (c) traveled distance from previous GPS point. The algorithm considers a confidence level on the assigned segment to each GPS point, which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ensity and complexity of roads around the GPS poin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dicate 95.34% correct segment identification and 92.19% correct segment assignment.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our algorithm is that the high correct segment identification percentage achieved in urban areas is through a simple and efficient weight-based method that does not depend on any additional data or positioning sensors other than digital road network and GPS.  相似文献   

19.
道路拓宽中路面拼接台阶尺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新老路面拼接台阶尺寸对拼接结构受力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宜的台阶宽度,包括面层台阶的尺寸和基层台阶的尺寸,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及借鉴。通过计算分析2种路面结构下,不同面层或基层台阶尺寸时新老路面结构的顶面变形、最大剪应力及层底剪应力,表明设置台阶有效降低了拼接路面结构中的剪应力及新老路面拼接面两侧的不协调变形。在台阶尺寸方面,面层拼接台阶的宽度大于20 cm即可,基层台阶宽度宜为40cm至6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