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柱锤冲扩桩法是在强夯法和挤密桩法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加速地基压缩固结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夯击能高、成桩速度快、工程造价较低、处理效果显著等特点。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柱锤冲扩桩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2.
柱锤冲扩桩法是近十几年兴起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地基处理的技术。该文介绍了柱锤冲扩桩法加固地基的工作机理和特点及其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对柱锤冲扩桩法在道路工程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地基会造成铁路路基大幅沉降,甚至严重影响路基的安全和使用,必须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结合大西铁路客运专线DK551+230~+850段路基施工,介绍柱锤冲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应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很好,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简述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和特点以及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柱锤冲扩桩法在市政道路杂填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其技术优点突出,工程费用低廉,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北客站项目场地“上杂散下软弱”岩土层为背景,在吸收国内垃圾填埋场地基处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站场范围非沉降敏感区地基采用灌注拌和料桩竖向联合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针对应用中的不足,在拌和料桩体成桩、上下桩体衔接等关键施工工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地基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市政路网逐步由城区向郊区扩张,先建小区后修路的整体理念导致市政路中出现了各类杂填土地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需对杂填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详细对比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柱锤冲扩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4种路基处理的实用方法,最终确定采用换土垫层和柱锤冲扩桩结合的方式分段进行路基处理,并对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及沉降进行相关验算,同时提出相关路基处理方案的施工注意事项,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中杂填土路基处理问题,还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参考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州南沙港淤泥地基处理工程,利用超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和抗剪强度等指标,对动静力排水固结法加固淤泥地基的加固深度和加固效果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总夯击能可明显地增大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一定时,夯击四遍或五遍,每遍点夯的夯击能控制在900 kN·m以下时,加固效果和加固深度均优于夯击三遍,重锤低落距夯击方式的加固深度和加固效果优于轻锤高落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前国内外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对柱锤冲扩桩法的加固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首先运用弹塑性力学和圆孔扩张理论,对柱锤冲扩桩法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推导;然后结合具体现场工程实例,采用静载荷试验测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检验加固效果和加固深度; 最后将推导结果与规范、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静载荷试验的实测值较为接近,地基承载力和加固深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饱和软土地基进行强夯试验研究,提出了运用拟静力法确定强夯试验段单击夯击能的计算公式。将其与强夯有效加固范围公式进行对比,并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单击夯击能,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吻合,为强夯地基单击夯击能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地基在不同处理方法 (挤密桩、柱锤冲扩桩和强夯三种类型)及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地基、堤身不同部位的沉降变形值,以及与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算工后沉降,总结各种工况及条件下,路基工后沉降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路基工后沉降的构成,工后沉降发生的部位,为优化设计提供试验依据,预测沉降变形随时间的变化,验证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球缺系数夯锤(球缺系数β为夯锤底部球缺高h与夯锤半径R之比)对地基强夯击实效果和振动效应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建立强夯大变形冲击模型,得到了在不同球缺系数夯锤的作用下土体位移随深度变化的曲线,以及离夯点不同距离处地表土体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峰值曲线,分析了不同球缺系数夯锤对夯击方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夯锤球缺系数β0.5时,随着β增大,夯锤贯入率增高,夯坑深度加深,对地基浅层范围内土体的加固程度越显著,但有效加固深度却越浅,当β0.5时,加固效果基本相同;强夯引起的振动效应和对不同夯击方式的敏感性随着夯锤球缺系数β的增大而减弱。模拟结果揭示了不同球缺系数的夯锤在加固地基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以济南市市中区南北康片区福康路西延、北一路、北四路西延道路及管线建设工程为例,利用异形圆柱火箭锤接地面积小、成孔深、成孔效率高、处理深度大,并根据不同土质可改变火箭锤形状的特点,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填方及深层地基处理新工艺——火箭锤组合柱夯满夯深层地基处理技术。该工艺一次成孔,分次填满锤夯,施工效率高,挤密效果好,可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李宝  李金龙  陈曦 《华东公路》2015,(3):117-119
通过模型试验就强夯周边CFG桩复合地基在强夯振动下的加速度随桩距变化的影响进行规律研究,并拟合出关于夯击能、夯击距离的桩身最大拉应力的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14.
强夯加固地基施工参数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强夯加固效果和施工效率,通过广西一变电所工业场地地基的加固处理,对强夯的夯点间距和夯击数进行了优化试验,总结出该场地地层条件下最优的夯点间距和收锤标准,并对强夯加固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强夯法处理老集高速公路液化地基过程中,有关单点夯击能和有效加固深度、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时间间隔、夯点间距及夯点布置等强夯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实际施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鲁西北黄泛区粉土地基的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在桥头地基进行了1 500kN·m夯击能的强夯试验。通过监测试验过程中的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夯坑与地表沉降量、压实度以及路基填筑期地表沉降,分析了黄泛区粉土地基强夯处理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在2m左右时,1 500kN·m夯击能有效加固深度为5.54m,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系数α为0.447,夯击间歇时间宜取2d。相关研究成果为黄泛区强夯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似原理设计模型夯锤,对不同形状夯锤的有效性问题在室内开展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在模型桥台上布设各种动测元件,研究了在夯击功能和夯击次数不同的情况下强夯时桥台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桥台背路基夯沉量随夯击数的变化、夯后的分层沉降和压实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夯锤的形状可有效减小夯击能对结构物的影响,即将平底夯锤设计为球底形,由于其扩散角较小,夯击效果好,可减小强夯对邻近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SDDC(Super Down Hole Dynamic Compaction)法处理煤矸石固废区地基沉降规律及影响因素,选取左权至涉县一级公路煤矸石弃渣段为依托工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在不同夯击能、桩长下SDDC法处理煤矸石固废区地基的工后沉降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3D软件探讨桩长、桩径等因素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夯击能下,将桩长从6 m增至10 m时复合地基工后累计沉降、沉降速率、沉降稳定时间分别缩减42%~54%、46%~55%、20%~50%;桩长从10 m增至16 m能降低复合地基总累计沉降37.4%~38.3%。在相同桩长下,夯击能从4 000 kN·m提升至6 000 kN·m时复合地基工后沉降量、沉降速率分别缩减11%~23%、10%~25%,沉降稳定时间缩减约3个月,夯击能从6 000 kN·m提升至8 000 kN·m时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改变有限;10 m桩长复合地基桩直径从1.2 m增加到2 m时,能够缩减复合地基总累计沉降25.7%~26.9%。  相似文献   

19.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志军  杨荣尚  任毅 《中外公路》2007,27(4):191-196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地基采用强夯、冲击压实、灰土换填、灰土挤密桩等4种方法进行处理,根据处理后地基土沉降量、压缩模量、湿陷系数及静力触探等试验结果,得出了不同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处理效果及适用条件。其中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通过试验比较,得出了夯击功能、击数与有效处理深度的关系;对于冲击压实法,得出了碾压遍数与有效处理深度及影响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夯扩挤密碎石桩是用相同的夯击能量和相同的贯入度控制桩体质量,使处理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上下均匀。由于施工设备采用高能量实现孔内夯击填料,对桩底和桩间土施以振动和挤密,使松散砂土颗粒重新排列,可提高砂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及消除砂土的液化可能性。本工法在沿海高速路基工程的成功应用开辟了砂土液化处理的新途径。与振冲碎石桩相比,该技术工艺先进、地基处理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