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导电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的研究,得出了导电沥青混凝土材料制备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研究主要结论有:(1)研究提出了导电沥青混凝土材料制备技术。在普通沥青混凝土中加入导电材料,使得原本不导电的沥青混凝土层变成了导电的沥青混凝层,从而实现导电加热融冰化雪的目的。(2)分析提出了导电沥青混凝土均匀导电控制措施。在充分搅拌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电极网尺寸和电极模块的分布尺寸,使得导电沥青混凝土并联工作并实现均匀加热,同时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更换。(3)研究提出了导电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在实际铺装导电沥青混凝土时,应考虑摊铺和碾压机械对电极网和导电线的影响,确定了电极网的固定方式和导电线的合理位置。(4)研究提出了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绝缘措施。分析了普通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及环氧树脂粘结剂作为绝缘材料的可能性,指出普通沥青混凝土本身就是良好的绝缘材料,采用普通沥青混凝土作为绝缘材料即方便又经济。  相似文献   

2.
从类型、掺量及分散均匀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导电材料的掺入问题,介绍了常用的导电材料,其掺量应保证沥青混凝土具备导电性能,且不能过高,从原材料和搅拌过程严格控制导电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分散均匀性。分析了两种导电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上下电极导电结构形式或左右电极导电结构形式。提出了在原有的电路结构中增加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预防积雪结冰措施,综合其他气象条件来提前开启电路,使得路面提前升温,即时融化降雪,保证交通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性的实际问题,分析由沥青面层不均匀性而产生多种早期破坏现象的原因,提出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核密度仪定量检测与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非均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非均匀性是其发生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非均匀性区域极易导致路面上产生局部破损,严重影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根据非均匀性的产生根源和特点,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非均匀性分为集料离析非均匀性和压实非均匀性,采用无核密度仪(PQI)快速无损地定量检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密度变化情况,对施工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和评估,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横向和纵向的非均匀性及其原因。同时,研究了温度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只要在压实温度以上,对非均匀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毅 《公路》2007,(10):119-12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很大程度与施工压实质量有关。总结近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经验和做法,提出控制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一些有效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减少和消除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在形成路面的过程中产生的离析是诱使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又与其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紧密相关。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离析及其原因,从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入手,提出了防治离析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苏卫国  孙浩 《公路工程》2015,(2):169-17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薄层罩面是路面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措施,但沥青罩面层中将出现反射裂缝,而反射裂缝是导致沥青罩面层损坏的主要原因,反射裂缝等病害直接降低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由此而引起的渗水也加速了加铺层结构的破坏。基于修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采用的实际工程措施,在分析反射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延缓罩面层反射裂缝发生和扩展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及薄层沥青罩面层选择方案和技术要求,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立铨  孙玉涛 《公路》2007,(9):101-104
重载作用会造成路面结构的强度破坏及使用寿命的缩短。根据对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勘察试验,认为重载车辆作用是导致路面损害的主要原因,初步揭示了在重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的应力特点,分析了重载作用下路面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控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包括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相对配合比的偏差是造成混合料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因此,精心做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在施工中按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合料级配,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前提。本文总结了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施工的成功经验,介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0.
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进英 《公路》2002,(10):28-29
针对公路沥青路混凝土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施工现状,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科研结果,简单分析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对路面强度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需对沥青路面进行损坏监测和公路交通智能化管理,该文以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为导电相材料,采用SMA-16非连续密级配,制备了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采用马歇尔试验法对掺混复合纤维前后的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纤维分散均匀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和饱和度均有增大趋势;掺混导电纤维的沥青混凝土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合料电导率提高了5~6个数量级,渗流阈值为0.2%;综合分析拌和过程中纤维的分散性、力学性能和电性能,最终确定了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2%~0.4%.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的实际调查研究,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桥梁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发生早期破坏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防治桥面沥青凝土铺装层早期破坏的措施.分析表明,合理的设计、选材,精心的施工,及时的养护,严格的行车管理是防止桥面铺装层早期破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以下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层排水性路面作为桥面的铺装结构层。接着,阐述其设计思路。分别进行了两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出排水性沥青路面施工要点。经路面现场检测,结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受车辆荷载及自然条件的作用,加之结构选择、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缺陷,出现早期破坏已成常态。本文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对廊沧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提出预防早期破坏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氧沥青桥面铺装路用性能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钢构桥工程实践,介绍了环氧沥青这一新型桥面铺装材料的特点及配制过程,并由室内试验对其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分析,详细阐述了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施工中对结构层的要求,以及环氧沥青铺装施工工艺和关键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在低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下,如果采用得当的施工措施并严格控制铺装施工工序,完全能够确保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调查分析与处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甫  应荣华  秦仁杰 《公路》2006,(12):200-204
结合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水损害的特点和江西省气候水文特征,分析昌樟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排水性能,从中央分隔带、路面结构内部、集水井、路堑边沟加深以及特殊路段等方面出发,提出解决昌樟高速公路水损害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经过对施工后昌樟高速公路排水效果和路面水损害的调查,表明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几乎不影响交通。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新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结合汾(阳)-柳(林)高速公路汾阳至离石段沥青路面施工实践,对处于不同结构层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进行了设计,分析了矿料不同组分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沥青混凝土的工程级配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检测,得出汾柳高速公路上、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矿料的合理级配。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多个沥青混凝土施工项目中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滴水、热料仓集料被燃料油污染、压实度满足要求的路面芯样空隙大以及沥青路面雨水后出现白斑等几种在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施工中类似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的病害大多与水损害有关,进行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从沥青面层进水、结构层内部排水不畅、沥青混凝土沥青的剥落和不合理的施工及管理养护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沥青路面的水损害原因,并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三个环节提出了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排水、抗滑、降噪及提高行车安全等优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质量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基础.通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的施工实践,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温度控制、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及施工措施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