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理的支座预偏心设置可有效改善曲线梁桥扭矩分布,然而若取值不当,则容易引发支座脱空、梁体翻转等病害。该文以联长为5×25m的某五跨连续曲梁桥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板壳单元模型对箱梁进行有限元计算,探讨了不同活载分布状况下支座预偏心对改善箱梁结构扭矩和支座反力的作用,提出了跨径25m独柱支承的单箱双室小半径曲线梁桥在不同曲率半径下合理预偏心的近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构造方面的原因,曲线桥存在“弯-扭”耦合作用,由于小半径连续曲线箱形梁桥曲率半径较小,其“弯-扭”耦合作用更加明显,为了讨论和验证支座的布置方式对小半径连续曲线箱形梁桥受力的影响.通过改变小半径连续曲线箱形梁桥支承方式,采用梁格法来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支承方式对小半径连续曲线箱梁梁桥纵向弯矩、扭矩和支座反力的影响.数据表明,双支座可以有效减小小半径连续曲线箱形梁桥的扭矩,可以使内、外侧支座的支反力趋于相等,使小半径梁桥受力更加合理,但是对纵向弯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小半径连续弯梁桥中支点设独柱墩时,往曲线外侧方向设置预偏心,将极大改善因弯扭耦合作用产生的主梁扭矩以及内、侧支座的不均衡反力。结合工程实例,以主梁扭矩分布的均匀程度、内外侧支反力的均衡程度等作为指标,获得预偏心的合理设计值。有关经验供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广慧  袁波 《公路》2012,(9):66-69
由于曲率的影响,曲线箱梁桥容易产生弯扭耦合作用,对于采用单柱式点铰支座的曲线箱梁桥,如果支座或偏心大小设置不当,容易引发支座脱空、梁体沿径向向外偏移、向外翻转的工程病害。实践证明:为点铰式支座设置适当的偏向箱梁剪力中心线外侧的预偏心距,可以有效地降低曲线梁的内扭矩和改善曲线箱梁桥抗扭墩的受力状况。采用Powell算法计算了曲线箱梁桥点铰式支座的预偏心距,计算结果表明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可以集成到曲线箱梁桥的设计程序当中,将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构造方面的原因,曲线桥存在"弯-扭"耦合[1]作用,由于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曲率半径较小,其"弯-扭"耦合作用更加明显,为了讨论和验证支座的布置方式对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受力的影响。该文通过改变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支承方式,采用粱格法来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支承方式对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梁梁桥纵向弯矩、扭矩和支座反力的影响。数据表明,双支座可以有效减小小半径鱼腹式连续曲线箱形梁桥的扭矩,可以使内、外侧支座的支反力趋于相等,使小半径鱼腹式梁桥受力更加合理,但是对纵向弯矩的影响较小。该文的结论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中介绍了某小半径曲线钢箱梁桥的结构特点和设计构造,并对支承形式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支承形式对弯矩、扭矩,以及支反力的影响,确定比较合理可靠的支承方式。结果表明,通过支座预偏心结合压重措施,可以取得合理的成桥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位于宁连(南京-连云港)一级公路上的南京龙池镇龙池立交桥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编制XLY程序,对各匝道曲线线及何参数进行高效快速计算;采用SAP5程序对弯箱梁的横向分布横隔板作用及独柱偏心影响进行分析,采用QJX综合程序进行预应力配束分析,此外将独柱设计成钢管混凝土柱并采用新型支座-球形支座,使弯桥受力合理,桥梁线型流畅,通行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8.
以某工程立交D、F匝道小半径连续钢箱梁弯桥为例,该桥平面为不规则曲线,介绍其构造特点及空间计算分析方法,采用梁单元及空间板壳单元建模对支反力及强度、刚度等计算并对比分析,供同类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独柱支承曲线连续梁桥预偏心距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霍志芳 《公路》2007,(7):24-30
针对独柱支承连续曲线梁桥的预偏心距设计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不同曲率半径的独柱支承曲线连续梁桥的中支点合理预偏心距设置问题进行了研究。独柱支承曲线连续梁桥中支点预偏心距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主梁扭矩的分布,同时还要考虑主梁的扭转角位移、主梁端部支承反力是否受拉等因素。不同曲率半径的独柱支承曲线连续梁桥的中支点预偏心距确定时,所考虑因素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匝道弯桥线型优美、适应性强,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然而,较小的曲率半径也容易引发一些病害事故,例如支座脱空、梁体侧移、预应力筋崩出、甚至梁体倾覆等。为分析匝道弯桥的受力性能,同时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作用规律,本文以某实际匝道弯桥作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建模,并施加多种荷载工况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不同曲率半径和跨径对匝道弯桥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弯桥的类型及受力特点,讲述了直弯分析界限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直弯分析界限,以及直弯分析界限的影响因素,重点叙述了弯桥与直桥的受力特点的界限问题,并提出将扭矩绝对值不大的弯桥简化为直桥计算的思路。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算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于圆心角小于10°的小跨径弯桥,由于扭矩绝对值不大,做一般受弯及挠度分析时,考虑扭矩影响系数,简化为直桥分析是安全的;对于弯桥的受扭分析,由于弯扭差异较大,建议仍然采用弯桥进行分析;对于圆心角较大的弯桥,其梁单元和实体单元计算所得结果差异较大,需要采用空间实体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曲线桥独柱墩点铰支座预偏心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墩顶点铰支撑的曲线连续梁桥设计中,选择合理的支座预偏心距来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至关重要。该文以边跨梁正负扭矩绝对值相等且扭矩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ANSYS通用软件提供的优化设计模块和参数化设计语言(ADPL),对曲线梁桥支座预偏心的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预偏心距的取值为道路中心线与弯桥单位长梁段自重重心间的距离,箱形截面的弯梁桥已有预偏心矩计算公式,对于梯形空心板截面弯梁桥,对预偏心矩的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推导出具有梯形空心板截面连续弯桥的体积偏心计算公式,它对在弯桥中墩上的单点铰支座合理地设置预偏心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诸多城市立交及上跨桥匝道设计中,常遇到桥梁位于较小曲线半径上,且桥梁宽度较窄、跨径须较大等复合条件的限制,给结构设计带来困难。以重庆市机场南联络道立交工程———新龙湾立交匝道桥为例,系统地比较分析采用偏心固结墩设计、横梁底双支座布置、主梁分段施工等方式,对弯桥支座脱空、预应力摩阻损失过大、主梁扭矩过大等不利因素进行改善,为解决类似桥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立交匝道中的小半径曲线钢箱梁支座脱空、梁体侧倾事故的发生,结合城市立交实际工程,设计采用一种新型小半径曲线刚构体系桥,提出了一种新的"戴帽法"预制吊装施工方法,并通过运用三维空间计算软件MIDAS/CIVIL建模计算,分析了此体系桥梁的结构受力特点。结果表明,纵向采用一个固结墩就可有效防止支座脱空、梁体侧倾问题的出现,可为同类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线梁处于“弯-扭”耦合作用状态,受力特性相对复杂,扭矩分布不均导致端部内、外侧支座反力分配极不均衡,有可能出现支座脱空的现象。为了使主梁受力更加合理,可通过设置支座预偏心,来改善扭矩的分布效果,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的匝道设缝双肢墩小半径曲线刚构桥新结构体系,具有结构整体性好且利于抗震、城市桥梁美观等优点,还可望能彻底解决曲线桥的倾覆问题。采用有机玻璃根据相似原理设计制作3跨1/30的试验模型,通过静力加载试验测得模型的应变和挠度。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不同半径的实体单元模型,对比分析匝道设缝双肢墩小半径曲线刚构桥的受力不均匀性。结果表明:荷载作用在边跨跨中时,边跨箱梁底板内外侧应力、挠度、支座反力及墩身应力的不均匀性较大,且支座反力与墩身应力不均匀性大于箱梁应力、挠度的不均匀性;荷载作用于中跨时结构受力较均匀;随着半径减小,箱梁挠度、支座反力及墩身应力不均匀性皆增大。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同步顶升纠扭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桥在运营阶段经常出现支座变形、脱空及梁体扭转、偏位等病害,使桥梁结构受力趋于不利状态。以上海市一座匝道桥梁加固处理为对象,在对该桥病害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采用PLC液压同步技术对桥梁进行整体同步顶升(不对称布顶)更换支座、纠扭、增设支座调整扭矩与支座反力等改造措施。实施结果表明:同步顶升控制系统较好地保证了顶升位移的精度;支座反力测定简便、可靠;病害弯桥基本恢复到原设计状态,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小半径预应力曲线连续梁桥的扭转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一半径为55 m的小半径曲线连续匝道桥为例,分析了自重、预应力和活载作用下主梁扭矩和支座反力的特点,研究了中墩支座偏心、端支座间距和中墩设置抗扭支座等措施对主梁扭矩和支座反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以-3×30m,半径R=100m的连续弯梁桥为例,讨论了梁格法和单梁模型的计算精度问题,同时分析中支点预偏心、抗扭支承对主梁扭矩、支座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