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下地铁站点核心圈层会规划越来越多商业,以地铁为主的国内轨道交通城市面临着TOD地下商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为充分挖潜地铁站点出入口客流数据价值与实现TOD地下商业开发效益最大化,提出基于地铁站点出入口客流数据的TOD地下商业评测方法。针对当前TOD商业开发依旧保有传统商业开发模式的滞后性问题,本研究提出了HBS指数、TOD地下商业评测方法及相应评测指标,并以成都市世纪城站进行实例分析,利用其他类型数据对评测主要结论与方法进行了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以公共交通为纽带的城市格局,强化了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的取向,而这种取向又使人们将公共交通站点,特别是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作为自己居住、工作和购物的首选地点,因而进一步带动了站点周围住宅及商业配套设施的开发,推动土地增值,整个城市也逐渐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可以使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建设和相关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分析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3个基本要素,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航头定修段工程案例,阐述了TOD上盖综合开发在不同模式组合下对土地复合利用、功能业态混置、交通综合换乘、城市风貌统一的积极引导。这为车辆基地提供一种多元、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上盖开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TOD和公共交通站点服务区(PTSSA)逐渐深入人心,PTSSA的城市活力研究也受到更多重视。文章基于热力图采集数据,以某一城市轨道站点进行测试和分类,并对两种典型的站点类型进行相关实际案例分析,从环境角度解释测试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城市人口密度具有站点效应,占地面积只有15%左右的PTSSA白天能聚集全市45%左右的人口;(2)土地建设强度和均衡化对于测试结果影响最为显著,低平衡成熟型服务区人口密度表现为工作日明显高于周末,且波动较大的特点,而高平衡孕育型服务区人口密度表现为工作日和周末分布特征相似,均为密度低且波动较小;(3)孕育型服务区可用轨道交通间接带动和引导土地开发,为TOD开发提供助力,城市活力发展的时间差可引导周边土地向合理的强度及均衡度发展;(4)本文所用研究方法对TOD的战略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相关动态调整,对TOD一体化建设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投入运营的近十年里,西安的轨道交通发展已初具规模,同时也带动了站点周边土地的发展。本文先探讨西安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的影响和周边土地使用对站点运营客流情况的影响,进而探讨了两者的供需平衡关系,从而总结出两者互馈耦合发展关系,为指导日后西安轨道交通及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土地资源日益紧缩,轨道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的精细化集约化成为趋势,TOD模式已成为当主流理念之一。为有效在决策阶段筛选适宜TOD开发的项目,提供一种面向城市TOD模式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及系统,通过多渠道多模式收集资料,得到评价目标所在地的土地政策及手续办理、开发方案、投资及运营模式,实现城市TOD模式开发适宜性的全面和实时评价,并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山大路站的规划策划进行案例应用论证。  相似文献   

7.
张永波  何莉  刘丹琦 《综合运输》2023,(11):164-170
推动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深度融合的TOD模式成为破解“大城市病”核心之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国内有潜力城市都在积极推进TOD发展,探索适合城市特色的TOD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城市TOD先行先试成为TOD落地发展关键。本文以贵阳市及其花溪区为案例,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优势导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了TOD“顶层设计-战略策略-规划设计-行动方案-示范站点-技术指南-评估平台”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花溪优势,提出花溪建设5个TOD发展特色目标、4个TOD片区、4个TOD廊道、2个重点TOD群落、29个TOD站点联动的“5-4-4-2-29”TOD示范策略,研究也提出TOD示范区的综合开发示范实施若干关键及可产生的综合效益,以期实现TOD发展在贵阳实现以点带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根据手机信令数据的通讯特征,提出了测度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原理与技术方法,并通过基站识别软件实测数据来匹配轨道交通各站点与其进出口附近的地上与地下基站,确保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杭州市为例,将手机信令测得的数据与IC卡数据相比较,结果显示,两者拟合程度较高,说明该方法测度轨道交通客流有效性强。进一步充分利用手机信令可准确识别轨道用户的优势,根据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内外部的活动信息,继续探究该方法在轨道交通乘客职住地分布以及各站点换乘客流量等方面的应用,为优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王晶  丁震 《综合运输》2021,(1):127-132,142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由原有的扩张阶段,转入了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相应地,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TOD为核心理念的公共交通开发模式开始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以东京涩谷站中心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为重点案例,分析涩谷站更新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战略目标和开发内容,总结其开发的特色和优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策略,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信号系统是肩负地铁行车安全和效率的安全苛求系统,为了应对信号系统故障难以避免的行车效率波动,提前制定地铁-公交联动应急预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从轨道交通乘客体验出发,以轨道交通受扰后的恢复能力(即弹性)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路面交通状况、地铁站点地理位置、地铁客流潮汐分布等因素的优化公交桥接应急预案生成方法。首先,在地铁站周边的地图数据的基础上叠加拥堵系数,建立道路拓扑网络模型;而后基于改进的k短路径法计算连接起点和终点地铁站点的最短路径,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相关站点所需公交数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地铁5号线。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故障区域增加临时公交服务,对提升信号系统故障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弹性具有重要意义,且适当的公交桥接线路的调整更有助于系统弹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