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莞地铁2号线开通初期,列车客室车门频繁出现无障碍物情况下的自动防夹故障,严重影响了乘客服务质量。通过对门驱结构对比调查,分析了自动防夹故障原因,并从客室车门环境风压、结构设计及车门软件参数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客室风压优化、机械尺寸调整、软件参数优化等改进策略。经实践验证,采取的措施合理有效,基本解决了自动防夹故障。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夹人原因,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与列车之间间隙防夹装置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比各类防夹装置的使用效果,通过分析常用物理防夹装置的局限性和自动防夹装置的有效性,对后续城市轨道交通屏蔽门与列车之间防夹装置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列车运行效率,避免列车滞留在长大区间的防淹门区域,提出一种防淹门区域防护方案。首先,依据接口设计原则,分析防淹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技术条件;其次,以广州地铁18号线横沥站防淹门区域为例,结合进路信息、信号机及区段状态,优化“关门请求”“关门允许”的处理逻辑,并基于实际运营场景分析其应用效果;最后,根据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特点设计防淹门旁路功能,以保证列车在防淹门电路故障的情况下能正常运行。经验证,该方案能够提高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通过防淹门区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单轨交通环线轨道电路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单轨交通二号线信号系统采用环线轨道电路,利用轨道环线向列车发送ATP信号并同步接收TD信号反映车辆的位置信息 在站台区利用开门环线向列车发送开门信号,控制列车开门时机。环线轨道电路的故障将严重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重点介绍道岔区段、车站内轨道区段和开门环线重叠区段常见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地铁房山线列车客室车门进行简单的阐述,介绍门系统的结构组成、电控器件及工作原理,并对车门的控制功能、基本原理、安全保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房山线列车首次应用了开门侧提示功能,解决了列车双侧开门导致的乘客无法区分到站哪侧开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乘客滞留于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缝隙,避免由此引发的行车、人身安全事故,提高运营效率并减轻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缝隙需安装防夹装置。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防夹装置及其特点,建议曲线站台增设激光探测装置,以提高屏蔽门防夹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对信号系统控制下的列车门与屏蔽门打开和关闭的时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信号系统发出开门/关门指令后,通过在列车的车门控制器设置一个可配置的延时器,可实现列车门与屏蔽门的同步开/关。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铁站台屏蔽门控制器(PEDC)的设计缺陷导致通信信号系统发给PEDC开关门命令后,PEDC没有向门控器(DCU)发出开关门命令和使能命令,此时列车门打开或关闭,屏蔽门没有同步动作.PEDC应急装置设计有关门命令故障检测电路、开门命令故障检测电路等,在PEDC发生通信信号无法开关整侧屏蔽门的故障时,应急装置会自动启...  相似文献   

9.
基于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理论以及风险评估分析方法,提出高速列车门系统常见的25种故障模式,从风险等级和危害度2个方面对高速列车门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并相互印证,得到高速列车门系统风险等级较高的关键故障模式,以及影响高速列车门系统安全性的关键部件,为有针对性研究故障产生的原因与制定具体解决措施、降低和规避运用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屏蔽门站台控制器(PEDC)由于设计缺陷时常造成通号系统发给PEDC开、关门命令,PEDC没有向门控器(DCU)发出使能命令和开门命令,列车门打开、关闭,屏蔽门没有同步开、关。为了保证运营安全,分析、研究其故障现象,设计了PEDC冗余控制逻辑装置,该设置可以按钮手动切换,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当运行中的控制逻辑电...  相似文献   

11.
单静 《铁道知识》2005,(3):27-27
西门子公司透露:他们已研制成功光学车门防夹系统。当列车运行时,该系统监视车门的橡胶门边,一旦发现不正常情况立即传递到列车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无需维护,更适于无人驾驶列车。此系统只在门使用时才启动。当火车开动时,该系统依然运行,以防止乘客的衣服被车门夹住而被拖走。  相似文献   

12.
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之间的间隙探测,是地铁交通行业的疑难问题。目前国内地铁主要采用激光对射、红外对射和车尾设置瞭望灯带的探测方案,但这些方案存在误报率高、定位精度低以及探测盲区等问题,从而降低地铁运行效率,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目前间隙探测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全自动运行线路更高的安全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地铁站台门与列车门间隙防夹探测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可克服传统方案的局限性,实现障碍物的可靠、精准、智能识别,继而提高未来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效率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轨道交通中列车门与站台门,在不同控制时序下的安全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列车门与站台门开关动作时序方案。通过对现有站台门系统的控制方式,以及站台门与列车控制中心的接口条件进行逻辑分析,提出延时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其接口原理及工作流程。系统由安全继电器、中央逻辑处理单元构成,以“故障导向安全”为原则,具备完整的自检功能。在试验室环境下对系统功能进行验证,通过模拟列车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延时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对控制命令进行延时、记录、故障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简单实用、安全可靠,提高了乘客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既有车站站台门系统升级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深圳地铁2号线自2010年12月28日开通以来.多次发生列车整侧客室车门无法关闭的故障,通过对车门控制电气原理图的分析及试车线的模拟验证,并对该故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找出故障的主要原因为远端列车自动控制开门码保持,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长线列车实际运营中出现的车门开门时序、地址码缺陷,详细介绍客室车门控制原理,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铁列车保持制动施加反馈信号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地铁列车在车载信号系统控车模式下,列车到站停稳后,信号系统输出允许列车开门的门使能信号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是收到车辆反馈的列车保持制动已施加信号。针对不同车辆采用的检测保持制动施加信号的器件不同、在运营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列车运营的安全性,降低运营晚点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州地铁三号线三改六列车重联运营初期频繁出现的非激活单元车无法开门故障,从故障触发时的数据记录、正线信号追踪、逻辑功能判定及力学分析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最终通过修改车辆控制单元软件中关于零速信号的逻辑参数使故障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货物列车的重载和提速,列车分离故障时有发生。为了防止列车分离故障的发生,各单位都做了大量的防分离工作。如提高车钩配件的加修质量;加大配件的检测力度;采用先进设备提高配件的加修精度等,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列车分离故障这一技术性难题。有的单位干脆用铁丝将钩锁铁与钩体捆在一起,这样列车分离的问题是得到了控制,但给调车作业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铁路运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止列车分离已成为确保运输安全的“五防”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海地铁DC-01型电动列车客室门控系统在开门和关门终端缓冲功能失效的问题,对气路原理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故障原因与门控电磁阀无关,主要是由于门控气缸的故障所致。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车门是地铁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为乘客上、下列车提供通道,其防夹功能是保护乘客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认真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