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路》2015,(7)
随着大量城市公路隧道和地铁隧道大规模的建设,在城市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需要穿越既有隧道的工程难题,这类下穿工程对既有隧道的安全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成为城市隧道建设中等级最高的风险工程。软弱围岩条件下新建隧道下穿浅埋隧道工程更是此类工程中风险等级更高的工程,针对新建隧道下穿浅埋既有隧道进行了详细地安全与稳定性分析,详细研究新建隧道的开挖对既有隧道造成的影响,为此类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经验类比法以及单纯进行应力、位移分析的不足,系统地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和解决新建隧道施工安全难题,依托新建隧道洞口段下穿铁路路基特殊工况,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一种管幕施工下穿铁路路基施工工法,主要涉及管幕施作、隧道开挖2个工艺,简单介绍基坑开挖、反力墙和导向墙施作、掌子面超前支护等该工法的前期工作,并深入分析探讨了管幕施作流程、精确顶进、管内注浆、隧道开挖、隧道支护等重点工序和关键技术。最后分析总结监测结果,认为该下穿施工工法具有安全实用性:地表累计沉降最大值为19.2mm,新建隧道下穿段拱顶沉降最大值25.61mm,最大水平收敛17.5mm,实现零预警施工开挖,隧道开挖面安全快速通过下穿段,保证了运营线的安全运营和隧道结构稳定,还解决了施工进度和安全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实现更加准确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价,提出一套基于模糊贝叶斯和证据理论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在总结大量文献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选取14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评价标准,引入可对不确定信息进行有效融合的证据理论,结合模糊贝叶斯网络构建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安全评价模型,并以武汉某地铁工程为例开展实证分析。得出:1)基于构建的安全评价模型进行风险推理和敏感性分析,确定工程的安全风险状态为一般,但有向较危险发展的趋势;2)关键控制因素为新建隧道直径、两隧道的平面夹角、内摩擦角、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施工协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新建的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和其他建(构)筑物的现象逐年增多,为保护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对新建的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永宁高速公路虹桥隧道浅埋软弱围岩进口段下穿省道公路307线,为保证省道公路307线安全运行和虹桥隧道施工的安全,在虹桥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大管棚超前支护、省道307线临时改路,以及隧道复合衬砌支护和监控量测等方法,使虹桥隧道顺利下穿省道307线。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下工程大量修建,下穿既有运营高速公路时有发生,保证既有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和安全尤为重要。本文以管幕隧道法引水工程下穿高速公路为背景,对管幕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阐述,并运用MIDAS/GTS NX有限元数值软件,对管幕隧道法下穿高速公路段进行路基沉降分析。分析可知,管幕隧道法可有效控制开挖过程中路基沉降,确保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为类似下穿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介绍下沙隧道工程相关情况,并研究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为国内其他下穿公路隧道浅埋段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为其科学、安全开展施工建设提供保证,最终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Pair-Copula贝叶斯(Pair-Copula Bayesian network,PCBN)模型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体系,将贝叶斯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推理与Pair-Copula理论对于相关性的处理优势相结合,构建盾构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风险评价PCBN模型,实现风险因素复杂依赖关系精确建模和评价,为盾构近接施工安全分析和管控提供有效方法。依托于武汉某隧道下穿工程进行实例分析,基于所提出的PCBN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指标相关性分析,确定工程的施工风险状态以及与施工风险相关性较高的关键风险因素,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铁路隧道小角度斜交下穿公路隧道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胖涛 《隧道建设》2013,33(7):573-578
为探讨铁路隧道小角度斜交下穿公路隧道的设计难点,以贵广铁路四寨二号隧道下穿厦蓉高速公路瑞坡隧道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选择了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破碎围岩条件下小角度立交隧道的特点决定了下穿段影响范围较大,可利用Peck公式理论分析其影响范围; 2)可由保证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来确定其沉降控制标准; 3)可通过数值分析对初步拟定设计措施进行模拟验证,针对性地优化施工方法及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景  李洋  杨阿龙  刘夏临 《交通科技》2023,(5):87-90+108
为解决超浅埋隧道下穿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某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工程,提出隧道下穿施工的详细隧道支护方案、加固方案和开挖方案,同时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对隧道下穿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波形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箱拱型钢通道施工工艺下穿的建设方案,可有效控制沉降,降低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富水圆砾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在曲线接收段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施工风险控制难题,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下穿既有1号线广西大学站工程为背景,采用现状调查、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车站结构的施工风险,采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预测穿越施工对既有车站、出入口的受力及变形影响,提出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控制值,并通过素桩加固、地层加固、削磨桩墙、开舱换刀、群井降水等相关技术方案和措施,动态调整盾构施工参数,最终实现了一次性成功穿越,保障了既有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基于云南省功东高速公路隧道总体安全风险评估项目,采用《指南》推荐的评估方法、专家调查法、优化的指标体系法进行实际工程综合评估,提出相关预防意见及措施;经分析研究,对《指南》中推荐的评估方法进行优化完善,提出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及指标优化方案,并将评估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出预防意见及措施,以指导工程实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省某隧道工程主体工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基于隧道工程分段风险评估、查表法和专家调查法,阐述了对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并通过风险分析、风险等级划分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及监控动态化管理措施,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周超 《隧道建设》2014,34(1):32-40
在既有隧道上方施作建(构)筑物,不仅会引起隧道局部地段的沉降或隆起变形,而且荷载的反复变化也会引起隧道衬砌开裂。因此,在结构设计及施工阶段,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小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合某公路延伸段跨越既有铁路隧道工程,提出了刚性板跨越、桥梁跨越、路基通过3种方案。对上述3种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刚性板方案具有经济性好、实施方便等优点。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刚性板方案的可实施性。采用刚性板方案跨越既有隧道,在国内尚属首次。本工程的设计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西部山区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公路隧道通常需要在水系发育的山脉之中穿行。文中依托实际工程,对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导水隧洞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确定对隧道交叉围岩段采用深孔径向注浆加固措施,经检测,该方案有效控制了既有导水洞的底部沉降。  相似文献   

16.
芮国荣  许建聪  孙钧 《公路》2024,(3):399-404
为了防范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巨型古滑坡的施工风险,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开展隧道拱顶沉降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提出基于隧道围岩弹性模量和最大剪应力理论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并建立了隧道施工风险矩阵评价准则,分析了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古滑坡稳定性,评估了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巨型古滑坡的施工风险。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科学地防范了软岩公路隧道下穿巨型古滑坡工程风险的发生,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7):351-355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施工问题逐渐增多。首先分析了隧道下穿造成公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公路技术状况、坡度、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要求综合分析得到既有公路变形的控制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路面变形情况,评价当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变位分配法得到每个施工步序的变形控制值。施工中根据各步骤的控制值进行变形控制,有效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类似隧道下穿公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快速迅猛发展,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轨道车站工程的案例越来越多。为了确保在下穿轨道工程中既有轨道的安全运营和新建下穿隧道施工方案的安全合理,针对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轨道车站的实际工程特殊性,该文以重庆某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轨道车站为工程研究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建地铁分别采用已有设计CRD法和变更的上下台阶法施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下穿轨道工程案例中既有轨道车站结构的沉降变形与应力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下穿工程采用CRD法和上下台阶法施工所引起的既有轨道车站最大沉降值和应力都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CRD法的施工工序复杂,耗时较长,所以该工程将施工方法由CRD法变更为上下台阶法。并通过工程的实际监控数值进一步验证了上下台阶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地下隧道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地质条件复杂、既有隧道密集的城市环境下,隧道建设往往会遇到各种挑战,尤其是采用矿山法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更为困难。在这种建设中,设计技术方案、支护措施、施工方案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以贵阳某在建项目为例,从设计技术方案和施工要求入手,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探讨如何在泥岩地层条件下安全施工近距离下穿既有小净距隧道的问题,旨在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渝长扩能项目唐家嘴隧道为工程依托,为保证下穿段安全快速地通过,经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验证,确定下穿隧道最优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双层初支+三台阶法具有工序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经济性好等优点,对高铁路基沉降及轨道偏差的控制处于标准之内,下穿段隧道施工宜采用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