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远洋航务》2007,(12):14-17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整体竞争力不强,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中国自主设计的主流船型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高新技术船舶仍然要依赖国外设计,而且配套产业严重滞后,造船业能源资源消耗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中国正面临海运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整个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海运和造船形势良好的大背景下,造船企业一定要抓好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使中国逐步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船舶企业的创优成果引人瞩目.一大批一流品牌、特色品牌、知名品牌、世界品牌脱颖而出,使造船技术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设计开发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企业整体的素质越来越增强.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重工Himsen的成功经验或对中国船舶配套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带来一定的价值启示。现代重工是全球最大造船集团,也是最大的船舶配套企业之一。公司自1972年成立以来,随着造船业务的发展壮大,逐步围绕造船产业,开拓了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制造业务、船用电器设备等相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造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强 《中国造船》2004,45(1):1-7
本文分析了中国造船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培育中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中国造船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劣势在于相关产业、企业目标、战略、组织结构等方面.培育中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采取模仿性提高、差异化、低成本、聚焦重点客户、提升集成设计能力、采用先进造船模式、提升生产系统的管理能力、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创新、信息化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10日,在天津举行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主题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尽管我们已经用现代造船模式取代了原来传统落后的造船模式,但在资本运作方面与先进造船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日本船企大量为本国航运公司造船、进出口货物大量由本国航运公司承运,资金流量是在国内循环.这方面我们始终没有学到手.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实体经济遭遇重创,企业融资需求特别旺盛的形势下,加速金融资本与航运、造船产业的对接,打造中国船舶产业资金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我国造船产业生命周期判定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准确地识别我国造船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是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的前提与基础.作者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1982~2008年造船完工量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Compertz模型对我国造船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造船产业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前期,成长期将持续到21世纪中期.针对我国造船产业成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关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邮轮建造号称是造船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此前该产业均被垄断在欧洲造船企业的手中。而基于对中国邮轮市场的看好,大力发展本土邮轮建造或许正当其时。邮轮建造号称是造船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此前该产业均被垄断在欧洲造船企业的手中。意大利芬坎蒂尼、德国迈尔造船厂和法国大西洋造船厂是全球排名前三邮轮建造企业,共承接全球约90%的订单。《2015中国邮轮发展报告》显示:目前,  相似文献   

8.
直至中国农历蛇年来临之际,全球经济复苏状况仍较疲弱,国际航运市场运力增速仍然快于需求,供需失衡的矛盾依然存在.但业界分析人士对2013年航运行业前景普遍持"不会比2012年更差"的观点,却坚定了我们战胜危机,破冰突围的信心. 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2家中央政府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的行业集中度目标.其中指出,到2015年,船舶行业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10强企业超过5家;形成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在航运产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船舶业已然吹响了整合集结号!《意见》明确,要积极推进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龙头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促进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高端产品制造能力;鼓励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进行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世界造船业在市场规律和不确定因素中不断演化,船市出乎意料的大幅回升似乎打破了市场悲观论。但低迷的船价和造船成本持续上升又带来巨大压力。未来的市场走势仍然难以预测,但造船产业的内在规律继续推动着世界造船产业格局的演变,在激烈的博弈中造船国和造船企业走向各自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造船产业集群状况,基于造船特点及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建立了一个造船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造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综合客观的评定,明确集群优势及缺陷,从而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