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基,以及为世界航海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协联合主办,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航海学会、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湖北省科技馆承办的“航海与舰船——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科普展览首展式于7月9日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曾经在世界航海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政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将其首次起航的7月11日确定为国家航海日,显示了作为航海大国的中国当今面对海洋时的坚定与从容.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海运历史绵远,优势独具,这才成为下西洋船队的航海出发地。夏原吉治水,"制淞通娄",娄江口水势骤增,造就了刘家港,而郑和下西洋远航从这里始发也取得了丰厚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15世纪初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显示出了中国雄厚的国力,高超的航海技术,先进的科学文化。这一壮举把中国航海事业推向了有史以来的黄金时代。对此外国人的评价也许更为中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是这样评价的:  相似文献   

5.
明初郑和船队七次大规模的洋际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完成这一壮举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能够乘风破浪而行的远洋船只.对郑和下西洋船只诸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郑和下西洋史实本身,还与中国古代造船、航海等科技成就有关.但由于史料记载以及人们对史料的理解、释读等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船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本文谨就<明实录>中永乐元年(1403)至宣德六年(1431)有关建造、改造海船记录涉及郑和下西洋船只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期,笔者发现一篇发表于1905年的郑和研究新资料——《郑和航海的故事》,该文也是近代第一篇关于郑和研究的白话文资料。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亟需激发民众爱国之心的正能量。《郑和航海的故事》用易于民众接受的白话文语言描述郑和航海事迹,起到爱国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宣扬民族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激励民众的爱国热情。本文主要考证《郑和航海的故事》的版本和作者,并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前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和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外交通史的里程碑,它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对华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明清时期海外交通著作的有关记载,探讨郑和下西洋与华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开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运销海外,在宋、元时代,随着中国瓷器生产和贸易的飞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拓展为航程更远、船舶更先进、影响更大的"海上瓷器之路",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瓷器大量外销是中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规律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同时也是第十个中国航海日,为了纪念这一重要节日,由中国航海学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承办的"行舟致远:扬帆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7月10日在宁波举行。大会收到论文30余篇,来自境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航海历史、海上丝路、古代造船、水下考古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1984年4月,在古登州港(蓬莱水城)发现明朝紫檀木大料,上刻有“永乐十年”的铭文,表明为明朝永乐年间造船使用的舵杆。经紫檀木专家周默先生实地考证,紫檀木产地为印度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紧邻古代的古里国。古里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经常往来的抵达地,船队自然而然装载紫檀木返回中国。登州港紫檀木舵杆无疑与郑和下西洋船队带回的紫檀木有关。此外,紫檀木舵杆的发现表明明代造船选用了紫檀木、黄花梨木、铁力木等珍贵木材,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船队,有条件使用世界上最优质的木材造船,使其具有卓越的航海性能。  相似文献   

11.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明太宗朱棣时期郑和六次下西洋的继续和终结。明宣宗朱瞻基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决策者和驱动者,郑和、王景弘为此次航行的正使。此次航行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以无敌的海军特混舰队为使团船队,以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为指导。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担负着恢复和发展多个国家和明皇朝的朝贡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整修海外的基地;恢复和扩展东西洋交通航线;开展贸易,采购物资;促进亚非地区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物产等的交流与和平发展;巩固明朝在国际上主导地位的重要使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出使26国,时跨三年,是一次大规模的和平外交与航海活动,体现了"各敬顺天道,抚揖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共同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虽起源于"农耕",但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航海.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经历了各个朝代发展,终于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由于各时期的政局各异、航海技术差别、以及国家对外贸易的策略不同,中国古代航运事业在不同时期是围绕着若干港口区域开展的.  相似文献   

13.
打开世界版图,亚洲与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白令海峡下方就是白令海,这是为纪念航海探险家白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4.
陈显泗 《江苏交通》2003,3(1):43-45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伟大壮举。明初有禁有开,明清两代开与禁并存。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当代王景弘与郑和下西洋研究的主流看法:永乐年间王景弘与郑和同为正使,六下西洋;依据清代地方志确认王景弘为今福建漳平人。经核查考析,二者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明太宗实录》与清代地方志中都没有王景弘永乐年间六下西洋的记述,对前者未予支持;清代地方志中永乐年间王景弘随从太宗巡狩北征的记载,明代地方志中已有;考其时间与郑和第二、三、四、五、六次下西洋的时间段相符合,具有同时性。人无分身术,永乐年间王景弘随从太宗巡狩北征,就不可能又同郑和第二、三、四、五、六次下西洋,从而对永乐年间王景弘六下西洋说予以了否定。  相似文献   

16.
征稿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湖北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季刊。本刊现开设栏目有航海技术、质量管理、英语教学、教学研究、船东论坛、航运经济、  相似文献   

17.
明代兵部编录的<卫所武职选簿>是研究郑和下西洋重要史料之一,本文从中摘录出郑和下西洋军官169人简略事迹,由此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军官死亡数目不少,其中因病而死者居多;其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与海盗陈祖义等作战地点除旧港之外,还有阿鲁洋和棉花屿洋;再次,<卫所武职选簿>史料进一步证实锡兰山战役是完全由亚烈苦奈儿"悖逆夺官钱粮"而引起的自卫反击战.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 约600年前的这个时节,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正率领着他那庞大的船队劈波斩浪于印度洋之上.这是他那个时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为人类绚丽多彩的征服海洋的画卷上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在1405-1433年间的28年中,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洲和非洲的三十余个国家,每每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茫茫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  相似文献   

19.
征稿     
<正>《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湖北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属季刊。本刊现开设栏目有航海技术、质量管理、英语教学、教学研究、船东论坛、航运经济、船员培训、技术开发等。为了服务集团和学校,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弘治《兴化府志》保留的兴化卫官兵下西洋资料来源于贴黄文册,具有较高参考价值。而且,可以补充明代《卫所武职选簿》的缺失,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