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客车型设计的含义及评价标准,与造型设计相关的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功能因素、经济因素、审美因素,客车造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柴油发电机组造型设计的有关原则,特点,可供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车身外表面CAD造型,就是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在计算机里再生出充分反映了设计思想的数学模型,分为模型测量,立体构筑分析、再生拟合曲线、贴面、曲面品质检查等几个过程,是车身设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RoadCAD2002是一个基于windows9x/NT操作系统上的公路平、纵线形及横断面辅助设计软件,它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管理路线设计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具有强大的公路平、纵、横断面及有关路基路面设计能力,可进行平、纵、横三视图动态设计,非常直观,以及可生成三维模型,浏览公路线形的动态三维造型,以检验公路的平纵设计组合等等。本详细介绍RoadCAD2002主要的软件功能,并以实例说明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家用轿车的生产现状,通过对发动机冷却方式,工作过程、结构布置与主要性能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我国轿车发动机设计开发和生产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形式美学中的四个法则,即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分割与比例的介绍,结合专用汽车的造型特点,阐明了美学法则在专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以使车辆 趋完善。  相似文献   

7.
介绍客车车身的三维造型开发技术——利用UG软件对车身三维计算机模型进行分块及编程,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出客车车身1:1泡沫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参数化的立交建模算法及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交三维造型及可视化技术是采用计算机进行立交设计的一个前沿应用领域。根据空间扫描体表面算法,提出了立交模型参数化,特征化设计方法,给出了基于微机环境下的立交建模算法,该算法可以设计复杂形态的立交,得到任意精度的数据结果。最后,就立交设计的可视化与三维仿真技术提出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汽车保险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保险杠结构的型式,特点及材料选择,阐述了保险械与相关结构件的关系及内部结构处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并针对保险杠设计中应注意的工艺问题,法规标准以及整车造型效果和空气动力性的影响做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王育民 《上海汽车》1995,(3):1-3,34
本文概要介绍大通牌SH6120型豪华旅游客车采用CAD造型设计的程序,车身造型的特点,内饰设计及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分析,给出了计算机绘制的外形图及线图。  相似文献   

11.
《JSAE Review》2002,23(3):357-363
Since the 1980s, Jap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JARI) has been developing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s in order to analyze car–pedestrian accidents and has been validating the models with full-scale car–pedestrian tests with Postmortem Human Subjects (PMHSs). This report presents reconstructions of real-world car–pedestrian accidents using the latest JARI pedestrian model and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in-depth case studies on car–pedestrian accidents.  相似文献   

12.
以一个轻型客车为例,介绍客车车身造型中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三维建模、车身主图板制作以及造型动画演示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振动击实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材料剪应力和材料自身剪切强度的变化,以及材料在压实过程中密实度增长特性等方面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摊铺机振动夯实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确定了夯实效果与击振频率、夯锤结构参数、行驶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了足尺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摊铺速度的合理作业区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PC)梁刚度在损伤状态下的退化规律,针对3片3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开展了足尺模型试验研究。首先,建立了损伤梁的结构静动刚度识别模型,基于跨中挠度提出了结构等代静刚度计算式,基于自振频率提出了结构等代动刚度的计算式;其次,对足尺箱梁进行了多工况的静力逐级加载和动力交替试验,分析了箱梁裂缝、挠度、频率等特征参数随荷载的演化规律,研究了损伤状态对箱梁特征参数的影响;再次,通过有限元模型修正给出了箱梁动刚度衰减系数,研究了结构静动刚度随损伤状态的衰减规律,分析了静动刚度差异的原因;最后,建立了结构静动刚度衰减系数和裂缝特征参数之间的经验回归式,并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初始损伤状况对箱梁受荷后的裂缝统计分布特征参数有一定影响;箱梁开裂后在相同荷载下的结构等代静、动刚度衰减程度并不相同,其中最终的静刚度衰减系数为0.30,最终的动刚度衰减系数为0.80;足尺梁与室内缩尺模型梁的静刚度衰减系数并不相同。所提出的静、动刚度衰减公式较为简洁,可用于实际损伤箱梁的结构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5.
隧道火灾集中排烟系统集纵向和横向排烟模式的优势,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在排烟过程中,大量烟气易从离风机较近的排烟阀排出,极大降低了排烟效率并浪费了能源,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均匀风量集中排烟模式的概念,通过调节排烟阀开启角度,使各排烟阀排烟量均匀一致,最大限度的将高温烟气由火源附近的排烟阀排出。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以排烟道内烟流为控制体,建立均匀排烟模式下关于排烟阀流速、排烟量、排烟阀开启角度和排烟风机风压关系的理论预测模型并求出解析解;同时,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为原型,建立世界最大断面尺寸沉管试验隧道,开展足尺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风量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控制排烟阀开启角度平衡各排烟阀排烟量实现高效排烟的目的;提出火灾时应开启火源最近处排烟阀且在满足烟气流速限值的情况下,控制排烟阀开启数量,既能缩短烟气蔓延范围又能实现有效节能;均匀排烟模式下,各排烟阀排烟量均匀一致,排烟阀开启角度呈逐渐增大趋势,离火源越近排烟阀开启角度越小。最后,以10 MW火灾为例,通过足尺试验验证均匀风量集中排烟烟气运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一座30m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进行了足尺模型破坏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受力过程、裂缝分布、延性性能等进行分析;用5种相关规范对箱梁抗弯极限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裂缝进行验算,以此评估规范中相应计算公式的适用性;最后编制程序对箱梁包括卸载过程在内的全过程受力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ACI 318M-05,CEB-FIP MC90规范基本能反映箱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性能;GB 50010—2002,TB 10002.3—2005规范基本能反映预应力混凝土足尺模型箱梁的裂缝特性;预应力筋的配筋率、张拉系数及预应力度对箱梁的延性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水平隧道火灾通风纵向控制风速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种等宽度、不等高度的水平隧道模型,借助CFD技术分析了环境温度、火灾热释放强度、断面形状对临界风速的影响。选择断面水力高度为特征尺寸,获得2种隧道模型对应的量纲一的临界风速随热释放强度的变化关系,且其与缩尺模型试验及全尺度试验结果相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基于CFD模拟结果,分析了Kennedy公式的不足。结果表明,大型隧道火灾通风纵向控制风速的确定过程中应避免使用Kennedy公式计算临界风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结构分析中存在的线弹性层状体系假设无法描述材料非线性特性以及结构层模量取值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寻找更加符合路面结构非线性服役行为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方法,将材料非线性与层状体系相结合,研究3种典型路面材料模量依赖模型,建立材料模量与结构模量跨越的联系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材料非线性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当量计算方法,并通过足尺环道实测应变结果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材料非线性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当量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足尺环道实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方法可靠、合理,可以作为沥青路面非线性分析的一种计算手段;基于材料非线性原理构建的沥青混合料、半刚性材料和路基土的模量依赖模型,可以用于表征路面结构计算中的材料非线性特性;采用Mises等效应力可作为室内单一应力状态和现场复杂应力状态的联系机制,以协调室内试验模式和现场实际受力状态;当路面结构形式、荷载与环境条件确定时,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具有唯一性。所提出的当量计算方法一方面获得了一种确定路面材料回弹模量取值的有效技术途径,另一方面改进了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非线性沥青路面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斜拉桥钢锚拉板区域焊接应力消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重庆江津观音岩大桥索梁锚固区域部分进行了3个足尺比例试件的焊接残余应力测试,并对其焊缝进行了超声波冲击试验,以研究超声波冲击对钢锚拉板区域各焊缝应力的影响情况。测试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锚拉板区域各焊缝存在着相当大的焊接残余应力,特别是在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应力,不少测点已接近屈服强度。通过采用超声波冲击工艺,大幅度地减小和消除了该区域的焊缝残余拉应力,3个试验试件的各焊缝在平行和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应力平均下降50%以上,最大的下降96.5%,不少测点应力已由拉应力变为了压应力,有效地改善了应力的状态,从而使结构的受力更合理,应力分布趋于均匀。超声波冲击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斜拉桥桥钢锚拉板区域焊接应力过大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接头的疲劳寿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理而高效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拉索性能预测方法可有效解决拉索足尺试验难度大、耗时长等问题.为此,以剪切滞后模型的理念为基础,提出以浸胶纱为基本单元的FRP浸胶纱-单筋-拉索多尺度短期静力与长期蠕变预测模型.相比将纤维单丝作为基本单元的一般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尤其适用于大尺寸FRP拉索的足尺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