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岗岩破碎制成细骨料时与石灰岩机制砂类似,具有大量的石粉,存在颗粒棱角性大、级配分布不良等问题,导致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变差。基于此,文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不同因素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对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到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对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弯拉强度、抗压及抗劈拉强度影响较大;砂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4、水泥342 kg/m3、粉煤灰38 kg/m3、水116 kg/m3、砂子657 kg/m3、碎石922 kg/m3、减水剂6.44 kg/m3。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传统AC-13路面、OGFC-13路面与半柔性SFAC-13路面进行路用性能对比分析,分析半柔性SFAC-13路面在力学性能、抗压强度、疲劳寿命、抗压回弹模量等方面的优势,继而比较出适用于广西高速公路养护的路面,以有效提升养护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公路工程量随之增多。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以质量问题最为严重,它们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抗压能力和使用寿命,应给予充分重视。公路路面在承受重量负载的同时,也受雨水、温度、地面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区,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同。针对上述问题,对公路路面施工的通病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可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强度高、密实度大的优异材料,文章对其高低温性能展开了研究,以水泥、沥青、纤维三个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对混合料的抗压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抗裂试验得到水泥、沥青、木纤维最佳的设计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沥青、纤维用量分别取3.5%、3.5%、0.4%时,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压、抗剪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验研究了不同PR/RA改性剂掺量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HMAC)的抗车辙性能,分析了层位、层厚、模量、轴载、温度和荷载次数等因素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合理的路面层位设置、模量取值范围及路面结构组合,并通过某干线公路试验路段,验证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效果。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路面整治工程新旧路面联结层使用材料的不透水性是影响道路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通过渗水试验计算出它的渗水系数进行评价。但该方法所用设备存在测试速度慢、精度不高、人为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故而在原有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加压渗水装置。通过室内加压渗水试验模拟现场各联结层材料抗压防水作用原理,采集数据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为今后的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国内外的专家研究,路面条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路面因素就是路面的抗滑性能。在高等级公路路面相关技术指标中,路面抗滑性能指标是直接反映道路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主要取决于路表面的宏观构造,但是目前路面宏观构造深度检测有3种检测方法:手工铺砂法、电动铺砂法、车载激光法。通过同时进行3种试验检测和数据分析,发现手工铺砂法-电动铺砂法间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中,数据合并后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93,因此,数据合并后再进行线性回归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预测模型的不足及BP神经网络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文章采用交叉熵代价函数对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基于交叉熵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预测模型.同时,以某高速公路2014-2020年路面抗滑指标SRI为预测目标,以路面使用年限、年平均交通量、气温、降雨量以及日照时长为考虑因素,建立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沥青路面雾封层对路面状况的影响,文章采用室内加速加载仪进行试验,研究喷洒不同剂量雾封层试件在模拟车轮荷载的不断作用下,其抗滑性能、抗渗性能、抗剥落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雾封层喷洒剂量的提高,雾封层试件抗渗性能、抗剥落性能均得到有效提高;雾封层的耐久性良好,可以使路面状况指数更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过多的雾封层喷洒不利于保持路面的抗滑性能,同时雾封层剂量的增加对抗渗、抗剥落性能的提高有边际递减效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推荐雾封层喷洒量为0.45L/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抗滑机理及目前检测评价指标,路面微观纹理及宏观构造是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级配及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特点及规律有显著差异。根据运营某高速公路SMA类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近5年的检测数据,探讨了针对SMA类沥青混合料采用横向力系数及构造深度作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建议运营高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技术状况的检测增加构造深度指标,多维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安全有效的评定,利于绿色低碳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概述高速公路路面抗滑原理的基础上,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为例,从施工准备、储料要求、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施工等方面对路面抗滑表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路面抗滑表层设计方面对高温抗车辙能力、抗裂及抗水损性能均有较高要求,而SBS改性沥青施工技术能有效解决防水抗老化要求空隙率小和抗滑抗车辙要求空隙率大等设计矛盾,有效提升公路路面抗滑性能及各项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抗滑性能是道路安全问题的核心,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提供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将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分为了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环境因素、车辆特性3个主要方面,其中在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方面,研究认为集料的结构特性与混合料配合比对抗滑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方面,研究认为温度对于抗滑性的影响较大;车辆特性对抗滑性的影响方面,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轮胎特性与荷载方面。此外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优良的平顺性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以其维护快捷而用于不良地基路段,要保证路面平整度的高品质,主要决定于施工,但在设计中也要重视。从影响远期和竣工平整度的因素,提出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收费站高交通量、高尾气排放量等特殊使用条件,选取环氧树脂作为基体材料,负载光催化材料,开发光催化尾气降解路面方案,实现路表尾气降解。同时,提出了实验室尾气降解试验方法,提出光催化材料最佳掺量,并对尾气降解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尾气降解路面对汽车尾气中的CO、CH及NO均具有持久有效的降解效果,不易起皮剥落,且降解速度快、效率高;并通过撒布碎石负载层,可以提高路面抗滑及抗磨耗性能。本文提出的光催化尾气降解路面技术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环氧树脂的抗压、抗折、抗劈裂等强度试验,证明环氧树脂及其配方在处理桥梁工程缺陷中切实可行,同时简要介绍了一些使用成功的配方.  相似文献   

16.
许木照 《人民交通》2021,(19):46-47
沥青路面是我国公路体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路面结构形式,与水泥砼路面相比,它的行车平顺度更好,行驶中产生的噪音更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受到了广泛青睐.本文简单阐述了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抗滑性能检测方式及标准进行了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几点性能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SMA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水稳定性好,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抗滑性、耐久性、平整度高、噪音小等方面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鉴于此,介绍了影响SMA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并重点探讨了SMA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的技术措施,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2011年东青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工程施工中,为能够有效解决路面基层病害的维修处理和缩短高速公路施工工期要求,提高路面基层的抗车辙、抗反射裂缝和抗疲劳性能,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基层,配合顶管和碎石盲沟施工工艺处理路面基层病害。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固化风积沙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耐久性,文章以毛乌素沙地的风积沙为主要筑路材料,采用水泥、石灰、石膏和KL-ST76固化剂稳定风积沙,确定了四种混合料最佳配比,并对四种配比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抗冻性能、抗干缩性能以及抗温缩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KL-ST76固化剂稳定风积沙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抗干缩性能、抗温缩性能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配比混合料;四种配比混合料的抗冻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20.
高温稳定性是路面抗车辙的主要性能指标,文章通过对抗车辙半柔性复合路面高温稳定性研究,确定抗车辙半柔性复合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远优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