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正与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感知和应变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处理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降低,遇到紧急情况往往也难以做出及时的有效的反应,交通安全隐患较大。驾驶人一、减速让行,在行车中遇到老年人过马路要减速让行,不抢道、不鸣号催促。二、合理使用灯光:光照条件好的道路,不要使用远光灯;没有路灯的路段,发现前方有行人或非机动车,要提前切换近光灯。  相似文献   

2.
<正>近两年,北京购车摇号的中签率越来越低,这让很多无车市民非常郁闷。但事实上,与东京、香港相比,北京的汽车数量和道路状况要好很多。那为什么北京交通会如此拥堵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驾驶陋习。在北京的道路行驶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路口,车辆不避让正常通行的老年人、小孩、孕妇、残疾人。转弯的时候不可能将路面情况都观察到,而一旦行人变换行走路线,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在路口抢绿灯,  相似文献   

3.
伦敦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公交网络的城市.伦敦实行公交优先、车票一卡通政策;对公交运行实行现代化和智能化管理,通过流量监测、道路及车站管理,疏通公交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逐步教育民众树立环保意识,鼓励市民多使用公交,降低私家车的使用率,提倡出行骑自行车,不鼓励老年人在车流高峰时出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了解老年人在早高峰出行的一般规律,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提高老年人的出行质量,通过街头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济南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等市级活动中心获得355份有效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老年人早高峰期间出行的时空分布特性、出行频次等出行特性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居住状况的老年人的出行特性差异,总结了老年人出行特征规律和影响老年人出行的因素,提出了改善老年人出行质量的建议及后续研究中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行目的、出行时段和出行方式的分析,研究了老年人出行需求特征,提出了我国在满足老年人出行交通供给设施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现代交通技术和政策来改善老年人出行的机动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出行及活动需求,以期为城市交通供给侧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道路风险分析与评估管理系统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在我国建立道路风险评估的理论,使之体系化。在大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道路风险的内容,并分析了道路风险具有的客观性、突发性、损害性、随机性和发展性。根据风险管理理论,构建了道路风险评估系统框架,包括道路风险识别系统、道路风险判断系统、道路风险分析系统和道路风险管理决策系统。运用全面、综合、体系化的道路风险评估系统来管理各个道路风险事件,可以减轻或者消除道路风险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洋 《中国电动车》2014,(10):152-153
对我国社会住宅的特殊使用群体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研究,阐述了在老年人居住空间上的设计改变和要求。分析了在老年住宅建设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怎样做到有利于老年人居住的空间设计。阐述了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对居住空间的特殊要求,并进一步提出了设计老年型住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已有数据.阐述了交通事故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主要形式,提出研究老年人交通事故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萁出行活动规律,总结老年人交通事故特征规律及其原因,针对老年人交通事故规律,提出预防老年人交通事故的对策措施。研究成果对降低交通事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道路运输系统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道路运输系统的构成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道路运输系统与其主要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道路运输与社会经济、道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道路运输与科技进步、道路运输与环境、道路运输与安全、道路运输与运价之间的因果反馈环,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道路运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路  张健 《汽车运用》2014,(1):20-20
一、贴近保障任务,立足“缺什么补什么” 一要针对边海防道路特点,突出边境道路、山地道路、复杂道路、狭窄道路、蹋方道路、泥泞道路、涉水道路等具有边海防特点的道路驾驶训练,锤炼驾驶员复杂路况的驾驶技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及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介绍,从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出行服务系统、电子付费系统和交通监控指挥系统智能化升级等方面阐述了天津市逐步进入智能交通应用阶段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5G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城市道路在道路横断面布置、自行车道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点布设、步行交通系统多样化等方面创新设计的思路,展望了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中,低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人流交通组织是大型活动交通组织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行人交通仿真为检验人流交通组织优劣的主要手段。以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散场行人交通仿真为例,借助Legion仿真软件建立仿真系统,运用OpenCV工具对大型活动行人步行特征参数进行标定,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亚运会开幕式散场行人交通运作状况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影响,构建了最佳行人违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低危险的,40.2%的人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主观规范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不应该的,但同时有5成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交通行为,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在认知行为控制上,调查表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较多,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违规行为的。最后,提出了行人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即提高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以及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完善行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快速公交(BRT)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公交(BRT)做为城市公交系统中的有机组成,是利用改良大容量的公交专用车辆,运营在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轨道交通管理特性,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便利、快速的公交方式。由于BRT的特殊性,对道路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结合国内外已建和正在规划研究成果,对道路设计中如何在道路平面设计、横断面布置、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人行系统、BRT专用车道、站台设计等进行论述,对我国各大城市BRT线路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总结了常见的格子气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社会力模型和磁力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对比分析了其仿真效果。论述了如何运用Legion、STEPS、SimWalk和AnyLogic软件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和评述了上述软件的技术性能。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6.
对清华东路与双清路丁字交叉口上下班高峰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及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查,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道路过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大、道路标志标线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拓宽道路宽度、增加非机动车车道、对信号灯配时相位进行优化等方案,最后运用Synchro仿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交叉口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改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车交通平面交叉问题日益冲突.人行天桥的建设对于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交通拥挤状况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交通和社会效益.针对人行天桥的设计工作,从天桥群设计、占地优化设计、结构避让管线设计、经济指标、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总结,对城市人行天桥的设计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案,希望能为以后的天桥设计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行人交通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也是个人出行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将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划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并分析其原理和特点。在对现有行人微观仿真软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Legion、STEPS、SimWalk、AnyLogic是适用于正常情况和疏散情况的软件,研究了如何具体运用上述软件实现模型建立,探讨了建筑空间平面创建、数据输入、参数标定、输出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关键步骤和流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19.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应由传统的工程技术向空间艺术、整体风貌、人性化等方面延伸。结合山城街道的设计实践,从步行交通、公共空间、城市风貌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效果、实践难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促进为人为核心的街道设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介绍了中山大道BRT走廊沿线的交通组织设计思路和方法,包括公交车辆、社会车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有效组织,禁左措施应用和信号相位的优化调整等,并对BRT开通后走廊路段和交叉口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