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脂质氧化效应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生长良好的HUVE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浓度葡萄糖对照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33.3mmol/L)、厄贝沙坦干预组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干预组.干预组首先用厄贝沙坦(10-5mol/L)和NAC(10mmol/L)分别预作用1h,而后加入33.3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48、72h.分别采用TBARS法和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正常浓度葡萄糖组比较,高糖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高糖作用24h 时MDA含量已达到较高水平(P<0.01),且随葡萄糖作用时间的延长(48、72h)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但与高糖作用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和NAC组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则均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厄贝沙坦组和NAC组各时点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高糖对HUVEC细胞形态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厄贝沙坦部分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作用降低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脂质氧化效应,保护HUVEC.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豚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耳蜗中活性氧含量研究咪唑安定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咪唑安定组(M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噪声性聋组(D组),每组10只.M组、S组和D组每天接触倍频程连续噪声(中心频率为4kHz,强度为100dB SPL)3h,连续3d.M组于噪声暴露前24h、即刻及噪声暴露中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S组在相同时间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组为单纯接触噪声对照组.C组不接触噪声仅肌肉注射咪唑安定,注射时间及剂量与M组相同.所有动物均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立即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在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第3天处死前,取血测定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于第3天测完ABR阈值后,立即断头处死豚鼠,取出双侧耳蜗,测定其活性氧含量.结果 噪声暴露后,M组的ABR阈移(1.6±1.5)及活性氧含量[(291.10±2.30)u/mL]显著低于S组和D组[41.7±3.3,44.3±3.9;(348.52±3.60)u/mL,(315.56±6.70)u/mL, P<0.05].M组在噪声暴露后血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但其幅度明显小于S组和D组.结论 咪唑安定可减少噪声暴露后耳蜗中增多的活性氧含量,从而产生对噪声性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尿路感染体外细胞实验中,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0、10、20、50、100、200μg/mL)对尿路致病大肠杆菌(UPEC)的杀伤作用,对尿路上皮细胞及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比较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对不同量UPEC J96菌株(108、107、106)的杀伤情况;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在不同时间内(2 h或24 h)对原代培养的C57BL/6雄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腹腔巨噬细胞、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的毒性作用;根据实验选择合适的庆大霉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检测J96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黏附、入侵以及小鼠巨噬细胞对J96的吞噬、清除作用。结果 庆大霉素(≥10μg/mL)对J96的杀伤作用均强于1%的青霉素/链霉素双抗(P<0.000 1),高浓度庆大霉素(≥100μg/mL)可在30 min内完全杀伤高达108的J96。50μg/mL庆大霉素作用2 h可对人膀胱上皮细胞系J82产生毒性作用(P<0.05)。结论 本文明确了不同细胞体外实验时适宜的庆大霉素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人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使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鉴定;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规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原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组织块贴壁24 h后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αA-晶状体蛋白抗体阳性率几乎100%,鉴定为晶状体上皮细胞.结论 采用连续花瓣状撕囊法获得的组织块较易在体外培养出入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后囊膜混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Dapa)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给予单次腹腔注射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实验组注射前24 h和前2 h分别给予5 mg/kg Dapa预防性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灌胃,造模24 h后麻醉处死,采血并取肝脏。HE染色、血浆生化检测、RTq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损伤严重程度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CCl4造模组小鼠肝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功、肾功能指标明显恶化,Dapa干预后肝肾功损害进一步加重。CCl4能够促进肝脏巨噬细胞M1型与纤维化相关基因转录上调,同时降低M2型与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转录,并且能被Dapa进一步抑制。此外,Dapa干预后肝脏Arg1蛋白表达降低,SGLT2蛋白表达升高,而NF-κB通路蛋白无明显改变,提示Dapa可能通过直接作用而影响肝内能量代谢稳态,加重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结论 Dapa可加重肝损伤急性期的肝肾功能损害,抑制巨噬细胞M2型极化,加剧CCl4诱导的肝内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PLC及IP3R抑制剂对DAI引发的脑水肿及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的影响,阐明PLC及IP3R抑制剂对DAI后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头颅冠状面瞬间加速旋转装置,制作大鼠颅脑DAI模型,并使用侧脑室穿刺给药的方法注射PLC抑制剂U73122及IP3R抑制剂光溜海绵素C(Xestospongin,XeC)。采用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ELISA测量脑脊液及动脉血中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并计算比值(QAlb),免疫组化法测量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的阳性面积及Western blot方法测量PLC的磷酸化程度。结果 DAI后6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已明显增加,24h到达顶点,之后逐步下降,在5d时恢复到损伤前水平,XeC及U73122干预明显降低了损伤后24h脑组织含水量。ELISA结果显示DAI后6h及24h脑脊液中Alb浓度及QAlb明显升高,之后下降至损伤前水平,XeC及U73122干预对DAI引起的脑脊液中Alb浓度及QAlb升高无明显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AI后24h的β-APP的阳性面积较损伤前明显升高,XeC及U73122干预显著降低了DAI后24h的β-APP阳性面积。结论 DAI后脑水肿的形成是由细胞毒性水肿及血管源性水肿共同构成的;PLC及IP3R抑制剂降低了DAI后的细胞毒性水肿及神经元变性、损伤程度,对DAI后的继发性脑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放射联合内皮抑素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作用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以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与A549细胞作用不同时间,MTT法选择生长抑制率≤20%的药物浓度(IC20);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用药组,药物与照射联合组,联合组分3个亚组,分别为加药培养24h、48h及72h后再照射2Gy.比较细胞存活分数,选择最佳药物作用时间;③用200mg/L药物浓度作用实验组,药物作用48h后X线0、2、4、6、8Gy剂量照射,绘制细胞存活曲线,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计算增敏比(SER);④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值.结果 200mg/L浓度内皮抑素的放射增敏作用在药物作用48h后最为明显,增敏比为1.61、1.04;放射联合内皮抑素可降低肺癌细胞放射治疗后VEGF水平的表达.结论 内皮抑素对离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且最佳照射时间为药物作用后48h,其增加放射敏感性可能的机制为降低肿瘤细胞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高效特异的抗肝癌细胞系免疫反应,制备一种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的肝癌疫苗。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IL4和GMCSF联合刺激诱导DC分化。培养第4天,DC用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冻融抗原致敏。培养第7天,将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和未经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分别与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24h作为效应细胞,以人SMMC7721肝癌细胞、MCF7乳腺癌细胞和PC3前列腺癌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经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对SMMC7721细胞有高效而特异的杀伤活性,对其他肿瘤细胞系也有一定的杀伤活性,但无明显特异性;未经肝癌冻融抗原致敏的DC对3种肿瘤细胞系均有一定的杀伤活性,但无明显特异性;各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随效靶比(EC/TC)的升高而增强。结论以肝癌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致敏的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可诱导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肝癌免疫反应,为肝癌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RNAi方法沉默肾上腺髓质素(ADM)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对骨肉瘤成骨终末分化的影响。方法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DM siRNA转染骨肉瘤细胞系F5M2后,β-catenin在0、48、72h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DM siRNA对F5M2细胞中β-catenin、GSK3β及其磷酸化蛋白的作用。HE染色观察ADM siRNA处理前后F5M2细胞形态的变化。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骨钙蛋白(OCN)的表达情况,了解ADM siRNA诱导F5M2细胞成骨终末分化的作用。结果 RNAi靶向敲低ADM的表达后,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法观察到β-catenin蛋白从胞质逐渐向胞核内转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M siRNA使磷酸化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而磷酸化GSK3β表达升高。ADM siRNA作用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形态向良性分化,ALP染色加深,OCN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沉默ADM基因表达能诱导骨肉瘤细胞F5M2中β-catenin的活性增加及向核内转移。体外实验中,ADM siRNA通过活化β-catenin通路诱导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whole process of vaccine preparation is time-consuming and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Here the hGM-CSF-engineered K-562 cell line was constructed to simplify tumor vaccine preparation process. Methods The eukaryocyte expressing plasmid pcDNA3. 1/GM-CSF was first constructed and its accuracy was verified through sequencing. The pcDNA3. 1/GM-CSF was transfected into COS-7 cells to verify GM-CSF expression and cytokine activity using TF-1 cell line. Then the plasmid was transfected into K-562 cell line using liposome method, and was selected under G-418 and sub-cloned by limiting dilution. GM-CSF product from the monoclone GM-CSF-K-562 cell lines was quantified using ELISA method. Results W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hGM-CSF eukaryocyte expressing plasmid and hGM-CSF expressing K-562 cell line.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K-562/GM-CSF line will simplify the preparation of tumor vaccine, thus facilit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umor vaccination therap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1-磷酸鞘氨醇(S1P)、NFκB p65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中发挥其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建立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Western blot、RT-PCR实验检测并比较耐药株和亲本细胞中的SPHK-l、S1P及NFκB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并对其进行了耐药性评估(IC50H460/DDP=50.62μg/mL,RIH460/DDP=2.95);在药物浓度为10~80μg/mL时,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肺癌细胞株H46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H460耐药细胞中SPHK-1、S1P及NFκB p65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 5、P=0.046 5、P=0.021 8,P<0.05);且耐药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也显著增高。结论 SPHK-1/S1P、NFκB p65信号通路在肺癌H460耐药细胞中对发挥其耐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31I诱导人甲状腺HTori 3细胞凋亡、周期阻滞及其与Bcl-2、Fas等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HTori3细胞经131I照射后,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放射性活度(7.4、14.8、29.6MBq/mL)的131I作用于HTori 3细胞不同时间(24、48、72、96h)后,对HTori 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14.8MBq/mL131I作用于细胞24、48、72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14.8MBq/mL131I作用细胞12、24、48h后,G2/M期细胞所占百分比增加(P<0.01)。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降低(P<0.05),促凋亡基因Fas表达增加(P<0.05)。结论 131I能够通过诱导HTori 3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Bcl-2及Fas均参与了131I诱导HTori 3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胆固醇诱导的人肝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肝细胞L-02并将其分为3个组,即胆固醇作用组、PDTC 胆固醇作用组和对照组,分别作用细胞48 h。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细胞内和细胞培养液中CRP含量,比较有无PDTC作用下CRP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胆固醇能显著诱导人肝细胞C反应蛋白的表达(P<0.05),且其诱导效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加入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胆固醇诱导人肝细胞CRP基因表达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后,CRP表达量下降,提示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胆固醇诱导CRP基因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电转染条件下,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的转染效率,探讨影响HaCaT电转染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筛选出HaCaT细胞最佳的电转染条件。方法应用电穿孔仪,设定不同的电压(180、360、540、720V)、脉冲时间(40、60、80、100、120μs)、脉冲周期(1、2、3、4、5次)和温度(室温和4℃)等条件,将质粒(pGPU6/GFP/nev)电转染至HaCaT细胞。电转染24h后,荧光镜下和光镜下分别计算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并随机取3个视野算平均值,计算电转染率;MTT法检测电转染后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当HaCaT细胞浓度为1.5×106/mL,pGPU6/GFP/nev质粒浓度为2.0μg/mL,HaCaT细胞的最佳电转染条件为540V/60μs/Pulse1/RT,此时细胞生长状态最佳,电转染率可达到33.23%,细胞存活率为61.22%。结论本实验优化了HaCaT细胞电转染的最佳条件,提高了HaCaT细胞电转染效率,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CO2依赖型细胞培养系统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对前列腺癌PC-3细胞采取非CO2依赖型细胞培养系统及CO2依赖型细胞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均在37℃培养箱(大气环境)和37℃,50 mL/LCO2培养箱条件下,检测分析两种体系pH的变化;采用细胞增殖曲线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差异情况;并使用RT-PCR技术检测分析两种体系下的前列腺癌细胞中survivin、caspase-3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两种培养系统条件下,细胞培养基pH变化趋势一致(P>0.05);两种培养系统下PC-3细胞生长增殖未见差异(P>0.05);RT-PCR法检测显示两种培养系统下表达survivin、caspase-3未见差异(P>0.05).结论 前列腺癌非CO2依赖型细胞培养系统对细胞增殖、基因表达等方面与前列腺癌CO2依赖型细胞培养系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FGFR4高表达细胞,研究FGFR4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相关蛋白活化机制,为研究以FGFR4为靶点的药物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构建FGFR4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筛选稳定表达FGFR4细胞株,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分析FGFR4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检测FGFR4高表达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FGFR4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对ERK1/2磷酸化水平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在相同培养环境下,HEK293-FGFR4细胞同HEK293-pcDNA细胞相比,其增殖能力提高。周期分析表明,FGFR4使G0/G1期降低,促进细胞的增殖。同时,对MAPK信号通路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FGFR4蛋白可以引起ERK1/2的磷酸化,从而导致MAPK/ERK1/2通路的激活,说明FGFR4可激活MAPK信号通路。结论成功构建了FGFR4高表达细胞株,为筛选以FGFR4为靶标的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柴胡皂甙d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Sd)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SSd作用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学、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放免法检测细胞前列腺素E2(PGE2)产生量。结果SSd对肝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镜下观察,SSd作用组细胞可见典型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凋亡率达17.5%。肿瘤细胞前列腺素E2的产生量,SSd作用组明显下降,接近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作用组水平。结论SSd可能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抑制PGE2产生而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对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μmol/L NE干预组、1μmol/L NE干预组和10μmol/L NE干预组.干预48h后,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中MiaPaCa-2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中MMP-2、MMP-9和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MMP-2、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1μmol/L NE干预组和10μmol/L NE干预组MiaPaCa-2细胞的侵袭能力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1μmol/L NE干预组和10μmol/L NE干预组MiaPaCa-2细胞中MMP-2、MMP-9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NE可以通过上调MMP-2、MMP-9和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发生远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