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意向调查方法,在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的吸引范围内,基于城市外围出行者的个体特性、活动特点、出行行为选择和出行者所在区域的交通特性,从出行者个体的角度,建立了城市外围停车换乘出行方式选择的非集聚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修正、拟合和模型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非集聚模型集聚化的方法,为城市外围停车换乘设施需求预测探求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停车换乘(P&R)设施已经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之一,基于具体地点的需求预测方法,从P&R设施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出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影响范围内的吸引强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换乘吸引强度与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影响吸引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停车换乘设施优化选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评估各个备选点位可达性指标的大小,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基于GIS的停车换乘设施优化选址方法。分析影响居民使用停车换乘方式的最重要的个体特征,各个备选点位的影响范围及可达性指标,对备选点位进行分析排序,并对其在城市交通战略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交通城镇化、机动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城市正面临双重压力,同时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的紧缺也使城市发展严重受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道路拥堵状况加剧。文中分析停车换乘P+R(Park and Ride)出行方式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宁波市现有P+R停车场存在的弊端,确定影响居民选择停车换乘方式出行的因素;在非集计二项Logit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收费情况下停车换乘出行选择模型,提出合理的P+R停车收费政策建议,加强P+R设施的换乘接驳作用。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未来线网建设更多的是位于中心城区以外的城郊线路,轨道交通站点的区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等相关规范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和修订.本文首先对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相关的研究发展.随后,就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站点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已有相关研究、规范以及现状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具体情况,提出引起站点吸引范围变化的因素.最后,通过实例调查、数据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级别城市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步行吸引范围参考数值并为未来导则的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道路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不同规模、类型的地下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其规划设计标准、交通组织以及关键指标选择需要针对每种类型具体考虑。为解决当前城市地下道路分类的不足,系统地从不同角度提出城市地下道路分类,旨在为未来城市地下道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完善以及为不同类型地下道路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停车换乘措施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城市及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分析北京市停车换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善对策,以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停车换乘(parking and riding,P&R)系统与城市市区交通系统的相互影响特征,提出了利用仿真工具对P&R系统进行评价的技术流程;以国内某市规划设计的P&R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利用Visum模型工具对P&R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对不同交通强度下的P&R系统有效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P&R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主要通道的拥堵情况。  相似文献   

9.
停车换乘选址问题是城市交通网络设计研究的重点领域,已有研究的优化目标多集中在系统总费用方面,而对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不足。为此,提出综合考虑多方面目标的停车换乘设施选址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首先,基于超网络理论,提出多方式城市交通系统的超网络模型并定义O-D (Origin-destination)间的超路径、有效超路径及子路径,结合出行者出行过程及交通网络拥挤特征,给出超路径费用的数学表达;其次,基于多方式交通网络随机均衡配流结果,构建交通总阻抗、污染物排放量以及交通系统公平性等系统优化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建立用以描述停车换乘设施选址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而,以多目标系统优化模型为上层问题,以超网络下满足Logit分配的多方式交通网络配流模型为下层问题,构建描述城市多方式交通系统停车换乘设施选址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并基于模型特征,结合“记录-搜索”思想设计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Sioux Falls网络设计算例。研究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在有限的步骤内搜索到90%以上的Pareto最优解;平均而言,停车换乘措施使得交通总阻抗减小了0.31%,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32%;被优化的3个目标之间无直接关联,说明将停车换乘选址问题建立为多目标模型是必要的。模型与算法可为现实城市中的停车换乘设施选址优化设计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重庆市轨道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分析了山地城市轨道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关键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提出了步行时间吸引范围模型,构建了重庆市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时间吸引范围模型,确定了步行空间吸引范围。经验证,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成果表明,山地城市轨道站点的平均步行时间吸引范围超出平原城市经验值52%,但空间吸引范围小于平原城市,且具有较大的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